在中国的舆论场中,有些话题是属于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没事的时候拿出来谈谈,就有眼球,有事的时候再拿出来谈,就更有眼球了。
高考就属于这样的话题。即使不是高考季,对一考定终身的批评也常常能得到不少掌声,到了高考季,就更不用说了。网友对高考的吐槽,思路之宽广,创意之丰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必须承认,高考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考定终身,的确很残酷。我们参加高考那年,有个同学看到考试成绩就回家喝农药自杀了。我的小学同学大约有四五十位,最后考上大学的只有两个人而已,其他人都被半路淘汰,或者倒在高考的最后一道关口下了。至今偶尔与同学说起来,还是唏嘘不已。
因此,不少人认为,应该废除高考。这些年来,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幸运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一直在尝试着改变,但却始终没有听那些专家学者的建议,没有废除高考,仍然给广大农村孩子和城市中下层家庭的孩子留下了高考这个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最近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有一集很有意思,前面讲了一段富士康工人的生活,接下来就是安徽著名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对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如果不能在高考中战胜别人,未来的命运就是到富士康这样的工厂里去过完剩下的青春。
当然,即使通过了高考的残酷竞争,改变命运的机会现在也越来越小。据媒体报道,今年的高考录取比例高达75%,与我们十多年前参加高考时相比,已经完全颠倒过来了。但这同时也意味着,读完大学之后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高校扩招以来的十几年里,几乎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像国家统一分配时代那样,大学毕业就能得到一个体面、稳定而又收入不错的工作,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流行的是“拼爹”。
但这不意味着高考就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社会功能。至少在高考面前,平民家庭出身的寒门子弟和高富帅们是机会平等的——即使高富帅们的家庭背景能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仍然是灰色的、不合法的,而就业过程中则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如果没有高考,农村和城市中下层家庭出身的寒门子弟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根本没有机会和高富帅们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网上流传的某地高中激励学生的话很有道理:“不好好学习,你拼得过高富帅吗?”
今天,寒门子弟要拼得过高富帅,其实已经不大可能了。但对寒门子弟来说,拼过高富帅并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即使不能进入上流社会,能从社会中下层往上挪动一些,不是也很好吗?
媒体上经常说,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收入还不如技校毕业的技术工人。这是事实。但是,这只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过五年以后呢,十年以后呢?十年后,当初的大学生也许已经在城市里落地生根、安家立命、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好的时候,而那时的技术工人已经将近三十岁,除了极少数人能够得到工厂中层的管理职位,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度过了自己打工的黄金年龄,再在城市里找工作已经很难了,必须考虑回老家生活。——这里丝毫没有歧视技术工人的意思,只是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也有一些社会中下层家庭出身的孩子在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不得不进入工厂打工。但很显然的是,他们在工厂打工所能得到的发展机会要远远多于普通工人。
也许一个当年高考的幸运者在城市辛苦打拼多年后,终于生活稍微好一点了,回到老家,会发现当年高考落榜的高中同学却在老家做生意,或者做别的事情,已经成了土豪,生活比自己舒服得多。碰到这种情况,不免让人有点怀疑,当初高考到底改变了什么?但别忘了反过来想一想,在自己的同学里,这样的成功者有多少?你能保证,如果你没有上大学,留在当地,也能像他们一样做生意、一样成功,而不是像更多你已经联系不上的同学那样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高考是一扇门,打开这扇门,并不一定就可以立刻过上衣食无忧的上流社会生活,但至少是打开了通往中等收入者的门,前面也许还有很多困难,但如果在这扇门前面就倒下了,未来的生活会更加困难。
当然,现在高考面临着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中学集中,使不同学校的孩子面对着不同的机会。尤其是在高考录取比例已经达到四分之三的今天,高考已经不止是对上大学的机会的竞争,而且是对211、985之类的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的竞争。而在这样的竞争中,城市孩子、重点中学的孩子总是更有优势。近年来,北大、清华、复旦这样的名校里,农村孩子已经凤毛麟角,国家也不得不进行干预。但这不是高考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更不是废除高考的理由。
还有一些人认为,高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指挥棒,高考制度决定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所以应该逐步用自主招生替代高考。但自主招生面临的问题是,在达到一定的分数线之后,就要在剩下的人里进行淘汰,这时候已经无法用课堂上的知识作为衡量标准,所以只能用课堂外的知识,甚至音乐、文学等其它方面的特长。
这样看上去很公平,但实质上很不公平。因为对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所享有的教育资源一般,他们要考出和重点中学的孩子一样的成绩,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没有更多时间去积累课堂知识以外的素质。
比如弹钢琴,如果有高校以会谈钢琴进行淘汰,对社会中下层家庭的孩子和来说,这就是一个不公平的标准。不是他们比城里孩子更笨,而是他们压根没有机会接触到钢琴。只有钢琴是国家规定的课程,设备和师资由国家统一配备,才可以作为标准。
这也是国家统一规定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统一命题的意义所在。如果非要用一种一个群体的孩子无法接触的东西作为标准,那么,既然弹钢琴可以被视为素质教育的素质,为什么劳动技能不能被视为一种素质呢?
高考存在最主要的理由是它的公平性,也就是机会均等,而它在今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是高考本身,而是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的。所以,今天需要改革的并不是高考本身,而是资源配置格局。只有资源配置均衡了,高考才是公平而有效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