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建应是国策
中国的经验证明,第三世界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农业政策与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化的前提,农村是革命与建设的重点,必须确保农村的党建。
应该如各地第一村进行党建,这是最好的实现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而且实现了党的巩固的执政基础。
让确实很难发展的农村人口进城。
改开以来,党建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竟然搞什么所谓的村委会主任大选,弊端横生,完全是灾难性的败坏农村。
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的选举,而是按照各地在党委领导下发展起来的第一村先进村。然后建立村民理财委员会,能够随时撤换的村委会和各方面人员。
改开以来,有的事情已经不合时宜,比如小岗村。怎么把未来做好,需要全面正本清源,一切胡说八道似是而非,各种有意无意的误导,必须清除。
附:河南产业小镇的传家宝:三评 2014年02月24日0700 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记者赵飞 郑州台记者张杭)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 从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穷山村到年产值50亿元的产业镇,老典型河南竹林镇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巨变,按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和他们的传家宝——群众深度参与的“三评”活动有关。14-2-24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尚为音视频播放器
“三评”活动就是“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主角是群众,生产生活、干事创业,重大决策,党员作风,只要有想法,有意见,不仅可以提,而且说了算。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凡是在竹林工作的党员干铂都要受群众的监督,给群众汇报工作。”
村民张良茂搬进新社区,发现家里的下水管道没通,附近没硬化的小路一到雨天就寸步难行。在“三评”会上提出来,没想到,党委不仅采纳他的建议还和他商量怎么做。村民张良茂:“用了二个月,800多米水泥路,300多米管道都铺上了。”
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是三评最大的特点。用水的问题不断在“三评”中提出。镇里就筹资上亿元,引来黄河水。长寿山社区支部书记李克锋:“引黄河水的时候,全镇的居民自愿参与挖河沟,用了两天时间挖通了。”
钱没有白花,意见没有白提,竹林镇的产业路线在三评助推下经历了从粗放到技术到生态的步步升级。人民电缆集团的老总回乡考察,看中了这里的风清气正、政通人和,把公司总部从外省整体迁到了这里,带来了每年8亿元的产值。
今年,他们把致富之路拓宽到了“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长寿山景区,要生态建镇、工业强镇、旅游兴镇。
(原标题:河南产业小镇的传家宝:三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