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不是理论学者,只是谈一下自己的感悟,虚心接受大家指教。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最首要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运用和遵循这个学说以及原则而取得的。
世界的历史发展如此,中国的历史发展更是如此。尤其是中国,近代以来的中国,不管是成功的经验,还是经历挫折的教训,都证明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是无产阶级决不能放弃和丢失的武器与法宝。
人类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所有的人、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无不带有阶级烙印。脱离了阶级、不具备阶级属性的人是不存在的。社会现象、事件的发生与存在,也都有着阶级根源。既然如此,意识形态是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是有阶级性的,经济基础也应该有吧?生产力、生产关系呢?我认为肯定也是有的。
我之所以认为生产力、生产关系有阶级性,是因为生产力的核心是人,生产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而在阶级社会中脱离了阶级不具备任何阶级属性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生产力、生产关系是有阶级性的。基于此,那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进生产关系的过程是不是一个阶级斗争的过程呢?
毛泽东在老年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这些在他去世以后都被否定和推翻,而被代之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前后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和坚持阶级的观点。
当前的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在毛去世后被确定义为“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如果在阶级理论下来理解这句话,就应该首先弄明白为谁生产?满足谁的需要?满足什么需要?可是抛开了阶级理论再来看这句话,好像是生产顺利进行,产品有人需要就可以了。这样生产和消费、分配环节好像都摆脱了阶级斗争的束缚,生产有了更充分的自主权就可以发展了,消费也就有了更多的供给和选择,社会矛盾也就和谐了。
所有这些社会活动好像可以远离阶级性。实际情况呢?自这个主要社会矛盾被确立以来至现在,摒弃了阶级的观点与方法,出现的结果是,GDP增长,财富向少数人集中,“买房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等成为多数人面临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拉大、自然资源被滥采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发展不动摇,继续改革开放,建立健全各类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措施。这个声音好像没提阶级,但是,维护谁的地位和利益等问题仍然使之不能脱离阶级之属性。
既然如此,解决中国当今问题,执政者不仅不能放弃和远离阶级与阶级斗争理论,反而应该坚持这个理论,明确和坚定自己的阶级属性、立场,认真研究阶级现状与阶级关系,探求和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