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人民大众的事业。古人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又说“尽人事,听天命”,可见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事业的充要条件。不过,任何事业首先不是天事、不是地事,而是人事。人事从一定角度上看即是用人者与被用者的关系。
如果把事业比作一家饭店,则用人者如厨师;被用者如食材。用人者识人用人的水平如厨师的品格和厨艺;被用者在具体岗位为有相应需求的人民大众提供的服务如菜品。
对一家饭店而言,菜品口味好坏,直接决定食客对饭店的印象及需求,并进一步决定饭店的生意。要为食客提供美味可口的菜品,一方面要求食材并非低劣、变质的废料;另一方面,要求厨师具备研究食材属性、尊重食客偏好的品格,并具备高超过硬的厨艺。
食材对厨师说,“我就这原味、就这属性,你爱用不用、爱咋用便咋用”;厨师完全不予理会,“你什么原味、什么属性的跟我没关系,我就要这么用你”。这两种态度,都不是对饭店生意负责任的正确态度。食客评判一道菜品的优劣,无疑跟食材有直接关系,然而,要是食材可以跳过厨师的打理,自己改变自己的性质、自己决定自己被制成菜品后的风味、自己直接满足食客的需求,那么厨师岂不成了余食赘行的无用之物?
由此可知,食材与厨师,看似决定食客评判菜品的两个对半平分的因素,其实质却在后者,因彼为厨师、此为食材,主观能动性之根本(或曰强势)在彼,不在此。
若某道菜品因食材配制不当,口味不佳,食客不满意,这种不满意终归是对准食材,还是对准厨师?答案是不言自明的。于是就要求为饭店的生意考虑,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从现象上,当然是根据不同食材的不同属性,对其配制比例、烹饪方法等等的调整;从本质上,却必须是对厨师品格和厨艺的调整。厨师绝对不可以跟食客说,“我就要固执我这一套方式方法,拿食材配制菜品,管你吃起来什么感觉——爱吃不吃”,否则就不仅是厨艺问题,更是品格问题。
如果再把事业比作一个戏台、一场戏剧,那么戏台上演员、导演与观众的关系,跟饭店中食材、厨师与食客的关系,其中逻辑并无二致。就像毛主席说过的那样,如果观众对某个戏有意见,则意味着改戏。改也是调整。
改戏,自然要改演员,但再会表演的演员,也必须接受导演挑选、搭配、摆布。改戏,归根到底改的是谁?先从谁改起?导演,还是演员?如果已经被搬上戏台的演员有问题——比如高大全与矮小挫的反差严重侮辱观众的智商、刺激观众的神经,直沦为一大群邪恶的理性分子抹黑历史、歪曲事实、不知羞耻的工具,那么这种问题背后的实质,究竟是谁的问题?谁该承担更大责任?答案也是不言自明的,因彼为导演、此为演员,主观能动性之根本在彼,不在此。
以上两个比喻中所说的调整,回到共产党的事业本身来说,就是用人者出于党的事业整体而不是一隅之见考虑,一方面反思自身的用人立场,一方面对被用者的岗位契合度、适配度进行趋向最佳的调整,这是用人成败的关键所在。
(2014年8月15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