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重要的思想特点,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
以上是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中所概括的邓小平值得学习的六个方面中的一个。为了证明习近平的这个概括所言属实,我在这里举一个邓小平关于自己读书多少的实事求是的例子。
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存在着两种绝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看过很多书”;另一种意见认为邓小平“读的书不多”。二者虽只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情形却绝然相反。
前一种意见以他的子女为代表。比如,在中国科协2007年年会期间,在参加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举行的“青年学子科学精神与科学素质的培养”主题访谈会上,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正部级干部)在回答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女学生“邓爷爷当年从小怎样培养您的科学精神”的提问时回答说:我的父亲邓小平“看过很多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见2007年9月10日《长江日报》第二版)。“看过很多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邓小平子女的意见。鉴于邓楠与邓小平的关系,她的上述说法无疑是有权威的。
持后一种意见的是邓小平自己。他在其著名的、影响深远的1992年南巡谈话中曾严肃认真地说道:“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他的这个话,也被习近平此次讲话所引用。在九二南巡谈话中,在批判形式主义的时候,邓小平还着重地说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办不到。”他还说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他的这些话,也印证了他关于“我读的书并不多”的自我评价。
在上述两种绝然相反的意见中,究竟哪一种意见合乎邓小平的读书实际呢?不用说,自然是后一种了。因为这是邓小平自己说的,而无论是邓楠,还是宣传机器,都不会比邓小平更了解邓小平。
这虽然只是一个具体的事例,但是任何人,只要他不带偏见,都会因之而加深邓小平确实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印象。
事实上,任何人即使是工作再忙,也总会有些工作之外的时间的。对于这个时间,爱读书的人通常会将它用于读书;而“读书不多”人,通常是因为他将这个时间做了别事,如打牌,跳舞,听音乐,做家务等等。邓小平又是如何利用这个时间的呢?对此,他在一次接见外宾的谈话中说道:“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桥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15页)在这里,他的实事求是精神再一次令人感佩。
有关邓小平“爱好打桥牌”(其实也有麻将)的情况,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曾经(2009年04月28日)发布了一篇题为《邓小平生前秘书张宝忠揭秘:老爷子打牌哪钻过桌子啊!》(为邓小平牌友,当年中办干部王大明)的长篇(6600多字)回忆文章(原载《百年潮》),详细地回顾了邓小平长期坚持打桥牌、打麻将的情况。据该文记述,从新中国成立直至晚年“到后来身体很不行的时候,他还老想着打桥牌”。数十年间,邓小平最爱的是打桥牌,其次是打麻将。例如,此文指出,“小平同志1989年退休之后,生活非常规律,晚上时间的安排,一般是星期一看电影,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打桥牌,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打麻将。打麻将他找的是家里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打桥牌就约我们这些牌友。据小平同志家里人说,他比较喜欢的还是打桥牌。”
无疑,那篇由邓小平的长期牌友和打牌搭挡所撰写的回忆文章也是一篇坚持实事求是的好文章。而之所以能够如此,自然也是受到了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的影响的。所谓“近朱者赤”嘛。由此可见,邓小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也影响到了他身边的工作和娱乐人员;至于其子女(如二女儿邓楠),好像就要差一些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