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渡痴禅师:汽油·人民·发动机——谈谈人民力量如何才能体现(以此文纪念毛泽东逝世38周年)

渡痴禅师 · 2014-09-10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人民”,是理解毛泽东思想的钥匙。

  近一年来,一直在琢磨“人民”这个概念。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一旦涉及到基础性概念,就是让人头痛的事情。当然,头痛之后,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基础性概念,那么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也会事半功倍,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多花些精力在基础问题上是值得的。

  这两年,历史性的事件接二连三,每次都有人问同一个问题——人民在哪里?如果人民存在,他们怎么会对这些明显损害他们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事情视而不见?如果人民真的那么神圣伟大,他们为什么让那些维护他们利益的人受难?伟大的人民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不展示你的力量?无论是持肯定态度的,还是持否定态度的;无论是痛苦的诘问,还是戏谑的嘲讽,这两个问题都不容易回答。关于“人民在哪里”,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帖子讨论,主要观点是“人民在哪里”是一个伪命题,人民是一个宏观概念,不适于用微观事物的属性去描述;其次,“人民”是如同地球大气层一样客观真实的存在,但身处其中的微观个体很难直接感知。在阐述第二点的时候,我用了一个比喻来阐述我对“人民”这个概念的理解,摘录如下:

  【对于学理工科的人来说,当讨论“微观”、“宏观”这类话题时会很自然的想到热力学的相关概念,比如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与宏观温度之间的关系。所以,当我 们问“心在哪里”、“人民在哪里”这一类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如同一个做布朗运动的分子在大声疑问——“温度在哪里?”、“谁能给我证明温度的存在?”、 “温度难道不是一个空泛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概念吗?”、“只有质量、速度才是具体真实的概念”......。确实,让一个处于“脑残态”的、冲量很足的、 自以为很精英的“布朗运动分子”明白“温度”的存在是有困难的,难就难在微观分子只能通过彼此碰撞才能感知到对方的存在,每一个做着布朗运动的分子,都是可以被碰撞、被分子们感知到的存在,而“温度”则是所有分子热运动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性的客观存在,无法被微观分子感知。】

  现在接着使用“分子热运动”这个比喻来进一步阐述“人民”这个概念。既然“人民”指的是宏观整体,而个人则是这个整体的微观成分,那么这二者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我们可以借用一些研究微观与宏观关系的科学工具来理解“人民”这个概念。本来统计力学是微观到宏观的桥梁,应该是理解人民概念最有力的工具,但由于这需要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数学和物理学知识,而老僧对此并不擅长,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头开始学习相关内容,所以这里仍然使用一些中学的热力学知识来阐述这个题目——人民的力量如何体现?

  通常我们谈论一个宏观物体的“力量”,实际上是讨论这个宏观整体对外做功的能力,如果没有其他能量来源,宏观物体只能通过释放自己内能才可以对外做功。因此,我们在讨论“人民力量”这个问题时,首先得明白“人民”的“内能”是处于什么状态。根据内能的定义:内能是物体内部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很好理解,就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用温度来体现;而势能理要解起来就稍微复杂一些,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物体内部势能的原因,微观粒子之间的作用力会体现为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本质上是电性力,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范德华力是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分子之间距离小于某个值时表现为斥力,大于某个值时则表现为引力。那么,对于人类社会,如果将每一个成员都当成一个做着热运动的分子,社会群体的“内能”该如何体现?

  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碰撞交换的是能量,那么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交换的是什么呢?想来想去还是古人总结得最精辟:“天下熙熙皆为利趋,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既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手段也是目的,人与人之间的“碰撞”交换的是“利益”,这里的“利益”既包含物质利益也包含精神利益。如果说“温度”体现的是一个宏观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那么社会群体的“温度”该用什么来体现更合适呢?物质利益的交换我们可以通过诸如人均GDP一类的数据来体现,但对精神利益的交换我们没有办法量化,曾经想使用佛家的“五蕴”概念结合信息论的一些定义来量化人类的资源需求,但现在看来直接量度精神需求的难度很大,不过可以使用共词分析方法以及诸如齐普夫(ZIPF)定律等文献计量学一类的工具间接获取人的精神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的完善,人类精神生活被间接测量出来的概率会越来越高。比如现在如果能获取facebook的数据库,那么通过统计分析一个区域所有用户的“心情”,基本上可以了解该区域的大众情绪。所以,“数据主权”将是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话题,数据中心将来会成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

  除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动能之外,对社会形态影响更大的其实是人类社会内部的势能。仍然使用分子作用力来类比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有三种,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最普遍的是色散力,百度百科对色散力的说明是:【分子的瞬时偶极间的作用力,即由于电子的运动,瞬间电子的位置对原子核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发生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使用分子作用力来类比人类的社会生活,最重要的是必须提取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极”和“负极”,也可以使用传统的阴阳概念,人类生活的阴极是什么?阳极又是什么?只有明白了人生的阴极、阳极才可以分析人们为什么有时候彼此吸引,有时候又会相互排斥。曾经写过一篇帖子谈对经济的认识,其中对人本质的认识是: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一种资源耗散结构,“获取资源”与“消耗资源”是人社会活动的主要内容。按照古人对阴阳概念的论述,阴以养体,阳以致用,所以获取资源就是人类生活的阴极,而消耗资源则是人类生活的阳极。如果用更具体更形象的说法,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取资源,生活(狭义的)则是消耗资源,所以工作是人生之阴,而生活则是人生之阳,大多数人都围绕着“工作”和“生活”这两个中心在振动。假想我们现在处于太空之中,使用超级望远镜观测地球上的一个菜市场,发现许多“主妇热运动分子”被“菜贩热运动分子”所吸引,“主妇分子”缓慢的向“菜贩分子”移动,这时候“主妇分子”处于瞬时阳极状态(也即是生活态),而“菜贩分子”则处于瞬时阴极态(工作态),由于这两种“分子”此时的极性不同,所以彼此吸引。两个分子完成“碰撞”之后,继续观测,发现“主妇分子”运动到一个称为“家”的平衡点,换上职业装,再运动到一个叫“公司”的高分子链团附近,于是“主妇分子”就振动到了她的阴极态。将镜头切回菜市场,发现两个“菜贩分子”相互剧烈排斥(打斗),原来是一个“菜贩分子”携带着他的土豆白菜运动了另外一个同样贩卖土豆白菜的“菜贩分子”旁,社会的“泡利不相容原理”产生了作用,同一个轨道上容不下完全相同的两个粒子,同一个摊位容不下两个同样卖土豆白菜的菜贩,而卖萝卜的菜贩分子则可以和卖白菜的菜贩分子则能共用同一个轨道。关于社会势能,以上的内容是我自己的认识思考的过程,其实可以有更简单的说法,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作用力并不复杂——有共同利益则相互吸引,有资源竞争则相互排斥。一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越大,其凝聚力越高,公有制是共同利益的物质基础,所以公有制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很强,很难被武力征服;相应的,一个社会的资源竞争越激烈,其排斥力就越强,分别是竞争之源,贫富差距是社会竞争的最大推动力。斥力在宏观现象上表现为弹力或者膨胀力,斥力最极端的表现形式是爆炸,而社会斥力的极端表现形式就是革命,所以,一个社会的差距到了一定的时候,发生革命就是必然事件,何时、何地、因何而发生则有一定的偶然性。

  很多人都认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个观点,但并不见得这些人就都能真正理解这个观点。不过如果我们将这句话篡改一下,变成“燃油,只有燃油,才是推动汽车前进的动力”,这个结论恐怕就容易理解得多了。那么,这些寂然静默的液体,是如何变成了汽车轰鸣嘈杂的动力呢?通过探讨燃油释放内能对汽车做功的过程,也许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人民”到底是如何成为创造历史的动力的。这里我们以最常见的汽车循环式活塞内燃机为例,看看燃料到底是如何通过释放自身的内能来对外界做功的。通常的汽车发动机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吸气是吸收空气(实际上是燃烧需要的氧气)注入气缸形成混合气体,这个混合气体既是做功介质,也是能量源泉;压缩是通过对混合气体做功增增加系统内能;做功冲程则是当混合器被点燃之后化合反应剧烈释放内能,工作气体压力急剧增加,推动活塞,带动曲柄连杆机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然后机械能驱动汽车前进;排气冲程则是释放燃烧之后的废气。那么社会的发动机又是怎么工作的呢?人民的力量又是如何体现的?

  发动机产生动力的关键步骤是气态燃油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发生化合反应(燃烧),混合气体分子的化学键在燃烧的过程中被解构和重组,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工作介质吸收,气缸中的气体产生高压,然后通过机械装置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上文中是用“利益”来表示社会运动中微观“分子”的作用力,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化学键”实际上“利益键”(资源是利益的物质形式,所以也可以称为资源键),共同利益越多,“社会化学键”就越稳固。发动机吸取空气这个动作的本质是发动机从环境中获取高能化学键,所以“社会发动机”的吸气冲程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向环境获取更多的“利益键”(资源)。实际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发展,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资源种类和丰度增高。比如,人类发展过程中,使用“火”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跨越,自从使用火之后,人类开始吃熟食,对人类来说,“吃熟食”的历史意义非常重大,“熟食”的本质是借用外在热能来增强人肠胃熟化食物的能力,熟食让人类的食谱范围扩大不少,人对食物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很多,也就相当于增加了食物种类和食物的丰度,同样的食物人类原本也许只能吸收10%的营养和热量,借用“火”熟化食物之后,人对食物的吸收率可能就增长到40%,于是使用“火”就是人类早期社会最重大的一次生产力发展;相应的,随着人类掌握越来越多的生产工具,被引入社会系统的“资源”就越来越多,也就是带给人类的“社会化学能”也就越来越多,或者说带给人类的“资源冗余”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冗余的“社会化学能”会改变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分子作用力,于是原来稳定的大分子链被解构,解构之后的分子再彼此化合形成新的化学键,于是社会关系也就同样被重构了。

  所以,人类历史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更多的资源(或者说利益)被引入人类社会,相对于原来的社会结构及社会需求,就出现了资源冗余;“资源冗余”相当于就是社会系统中的自由能,这种能量的存在会导致原有的社会利益链松动并最终产生激烈的利益重组,于是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社会剧烈“燃烧”,社会革命发生,对人类历史这部车做功,推动历史前进;生产关系被重构之后,旧的社会关系被逐渐淘汰,历史发动机进入下一次循环。这个观点虽然类比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但实际上并不新鲜,无非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罢了。下面则来说一下构建社会发动机时的注意要点。

  由于人民既是历史发动机的工作介质,又是能量源泉,所以在构建历史发动机的过程中有几点相对重要。第一,发动机的核心机械部件是汽缸与活塞,汽缸是做功气体的容器,活塞则是做功元件。油气即使是爆炸性的剧烈反应,如果没有汽缸与活塞的配合,也无法将热能转换为推动汽车前进的机械能。那么“汽缸”到底有什么用呢?容器的本质是【限定系统边界】,而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系统边界往往又叫“规范”,无论是法律规范还是道德规范,必须有规范才能限定范围。对于社群来说,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推动历史的汽缸,那么必须有规范,或者说叫【有纪律】;同样,汽缸要能通过活塞做功,容器内部的热运动分子在大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对于“人类热运动分子”来说,我们的运动方向又叫“目标”,或者说是理想,时髦点说叫梦想。所以,社会群体想要对历史做功,还必须大家都有大致相同的理想。简而言之,如果某个群体想对历史做功,必须首先做到两点:第一,有纪律;第二,有理想。共同富裕差点就成为中国人方向一致的理想,最后被变成了一个方向模糊的“中国梦”,高下之别,一目了然。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五月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2.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5. 一个王朝是怎样崩溃的?
  6.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7.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8. 就算明着不要脸,你又能怎么办呢?
  9. 中日合作:是该扒扒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军美化师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8.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9.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0.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6.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