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马昭之心”,不惧世界“路人皆知”
:午夜星辰1968/应县章春成
21日,著名网络作家花千芳在他的新浪微博上说:“中国引领信息时代的决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
花千芳一个“司马昭之心”,顿时招来了一窝蜂的围殴。花千芳是一个农民出生的作家,只有初中的文化的程度,但这样一个草根,竟然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习近平主席接见花千芳等草根网络作家引发的一些文人的酸腐心态,在围殴花千芳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三国志》中的一个故事。它的原意是:“司马昭夺权和想做皇帝的决心,连路上的普通人都知道了”。
中国引领世界信息时代的决心,不是什么秘密,不仅中国人明白,世界的人都明白。这样说“中国引领信息时代的决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并没有什么过错。
但有一个问题,这个成语往往含有贬义。花千芳把这个成语用在中国是身上,似乎是在贬损中国。
但是,词语是褒义还是贬义,不能孤立地看词语本身,还要联系到词语的语言环境。
比如旧时的封建文人污蔑农民为“泥腿子”。“泥腿子”本来是封建剥削阶级对农民的污蔑,含有很深的贬义。柳青在《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有“你一个泥腿子,有把握胜过人家吗?”这里的“泥腿子”不仅没有半点污损农民的含义,反而对封建文人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花千芳微博 “中国引领信息时代的决心,已经是司马昭之心了。”是幽默的说法,“司马昭之心”是为导出“路人皆知”,强调全世界所有的人都知道,没有什么其他的含义。
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司马昭之心”。词语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古到今,很多词语的含义发生了较大的演变。我们常讲与时俱进,“司马昭之心”的含义当然也应当与时俱进。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司马昭是一个反面人物。司马昭图谋夺取曹魏皇帝的江山,即所谓的“谋逆”。“谋逆”在中国古代封建文人心中是最大逆不道的事情。这样,司马昭就成了一个反面人物,“司马昭之心”就是“谋逆”之心, “司马昭之心”自然成了一个贬义词。
司马昭“谋逆”,司马昭“大逆不道”,司马昭是一个反面人物,这些都是封建文人站在封建道德的立场上得出的结论。
封建道德早就被扔进了历史垃圾堆。所以,对于历史人物必须重新评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司马昭,司马昭极其继任者取代了腐败的曹魏政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长时间分裂战乱的局面,符合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符合人民利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站在新的历史观看司马昭,司马昭对中国历史是有功的,尽管司马昭有心狠手辣的一面。站在新的历史观看司马昭,司马昭就成了正面人物,至少不应该是反面人物。这样“司马昭之心”就成了一统中国之心,奋发向上之心,“司马昭之心”就不是什么贬义词了!
当前中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梦,中国强国之梦。
“司马昭之心”就是奋发图强之心。中国不仅有引领世界信息时代的“司马昭之心”,而且有实现中国强国,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全面引领世界潮流的“司马昭之心”。
中国实现强国的“司马昭之心”,习近平主席曾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司马昭之心”是不惧世界“路人皆知”的!(午夜星辰1968/应县章春成)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