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新常态是把“以民为本”的口号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我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党中央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以民为本”的口号落到实处;新常态就是要把人民幸福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能爱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三》)。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不在于GDP、人均GDP增速最快、经济规模世界第一,而在于使人民普遍感到幸福。人民幸福梦,就是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只有使人民普遍感到幸福,才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抵御外侮。什么是幸福,怎样追求幸福,在不同的发展观中有不同的解读。在GDP增长观看来,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价格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是金钱,市场经济的价值本质是效用,幸福就是可计量的效用的增加;效用是幸福的核心范畴;通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国家总的效用增长;效用的增加,是实现幸福的主要方式。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是平等,市场经济的价值本质是效益。
幸福,就是需要的满足;需要作为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本身是一个有着对称结构的系统,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对称的基本层次。幸福梦,就是人民普遍感到幸福。幸福是在再生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们生活效益包括收入效益与非收入效益的增长。不仅“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享受免费的基本医疗与教育、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等生存权保障,而且有发展权保障;把生存权与发展权统一起来、这一代人的发展权和下一代人的发展权统一起来的途径是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对外开放与民族主体性的统一,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效益”,是科学发展观—幸福发展观的核心范畴;效益的增加,是实现幸福的主要方式。在金钱“发展”观中,实现幸福要经过完全自由竞争你死我活弱肉强食经济周期波动的血与火的洗礼把蛋糕做大;社会福利只是对一次分配不公的某种程度的补偿。在科学发展观—幸福发展观中,实现幸福,一开始就应该靠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竞争平等竞争充分竞争,通过贡献与索取的对称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二者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差别的根源,在于社会核心机制的不同。前者不管怎样改头换面,都万变不离其宗,改变不了以价格机制作为市场乃至社会核心机制的本质。后者的逻辑与历史,是价值规律的展开——人的幸福感的增强才是最大的效益,每个人幸福的国家才是幸福的国家,因此只有价值机制才是市场与社会的核心机制。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无论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还是起点公平都需要以自由民主法制为前提,自由民主法制要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建构。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财富实际增加,人均GDP增长不等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实际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人的幸福水平提高也不能划等号。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只是幸福的必要环节,精神生活水平提高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如果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水平下降,其结果只能是幸福感的降低。实现幸福梦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社会全面的进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进步、社会平等正义自由民主法制的实现、国民的德智体能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民族凝聚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科学发展观—幸福发展观看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人民而不是少数作为社会精英的“主流经济学家”,其成果本来属于人民而不仅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改革开放不是某个领袖人物的扭转乾坤而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其成果本来属于广大人民群众而不只是与人民分享。科学—幸福的发展是政府执政能力与民间活力、民富与国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开放性与民族主体性、物资财富增加与人民幸福指数提高的对称发展。只有使人民幸福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只有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通过人民、一切属于人民的发展才是使人民幸福的发展,只有使人民幸福的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幸福梦。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中国不是没钱。只要资金运用得当,战略正确,无论是基本建设投资还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都有充分的资金保证。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民为本”的口号有无落实到实处。应结合产业升级,在保护民族工业的前提下,增加进口,贬抑出口,把长期贸易顺差积累的外汇储备转变为生产力。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以增加就业、增加供给、贬抑物价,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如果是产能过剩造成通货膨胀,这时如果采取紧缩政策恐怕是背道而驰,结果适得其反。因为提高货币效率的根本途径,不是减少货币供给,而是增加产品供给。运作中国外汇储备只能是在进口产品上作中国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补充,辅助国内产业政策,弥补中国出口导向造成的国内产品的空缺。如果不能在实物进口上弥补市场空缺,将使国内通胀持续,使全体国民财富受损。出口导向型经济能否使全体人民受益就看你外贸盈余怎么用。必须使中投掌握的两万多亿的外汇盈余运作置于全体人民的监督之下,而不是成为少数人“全体一致通过”的玩钱游戏。玩钱、投机,只会使原来的出口导向、掏空国内市场、货币虚高造成的通胀雪上加霜。
外汇储蓄最好的保值增值措施是国内大型基本建设投资,而不是购买美国外债和参与美国金融投机。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外汇储备拿去进口国内建设所需要的实物资产,而不是参与国际金融投机,那么人民币升值引起汇率变化并不会造成所储备的外汇缩水。但外汇储备借给外国人搞金融投机,无异于肉包子打狗。所以,对于要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要蹚国际金融投机这个浑水。既使是借给外国政府或金融机构投资,在目前国内百废待兴、巨大的投资需求面前,其综合效益也远不如把钱放在国内投资。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主体性二者并不矛盾,相辅相成;不能以经济全球化为名否认经济主体性。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主体性之一: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包括就业问题、老龄化问题、住房问题、贫富分化问题、三农问题、内需不足问题、发展的可持续问题。所有这些问题可以归结成一个问题:社会对称发展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内投资的充分性、有效性。内需不足,根本的是投资需求不足;而投资需求不足,不是客观上投资需求不足,而是决策者头脑中投资需求不足。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承认:“中国的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供求缺口至少1千300万人。2005年底,国企失业人数超过200多万,今后三年还会有360多万国企人员、400多万集体企业人员进入失业大军。2006年有124万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1亿多农村劳动力闲置,到2008年城镇失业人口可能突破五千万人,农村突破二亿人”。按照海外专业人士的估计,目前中国城镇有15%的失业率、农村有30%的失业率。而中国的环保建设、基本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也就是说,我们中国目前陷于一方面有大量人口没事干、另一方面有很多事没人干的悖境。走出这个悖境的关键,是使钱有事干--巨额的外汇储备与银行存款有有效的投资渠道。这就是投资需求,而且是巨大的投资需求。如果我们的近两万亿外汇储备能有效花在再生型基本建设上,并通过其杠杆作用扶持全民创业工程,就业问题可解决;就业问题解决了,上述其它问题可迎刃而解。资本运作本来是促进生产要素的结合,使之转变为生产力。一个国家的政府,是通过巨额资本运作来直接投资增值、带动社会全面发展,还是通过巨额资本运作来投机或借给别人间接投资增值、赚更多的钱,不但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而且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观、执政观,在实践中将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决策者头脑中的科学发展观、执政观与正确的经济学范式是纲,上述问题是目;抓住了纲,纲举目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