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革的历史之镜
或许“文革”的历史之“错”正是改革的今日之“误”。
“文革”是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和革命实践基础上,认识到文化问题的根本性,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阶级斗争理论推动群众自发进行的一次文化革命,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毛主席最后将其总结成一句荡气回肠、英雄本色、充满革命豪情的话:“造反有理”,与历史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革命思想启蒙和精神解放传统遥相呼应,与德国黑格尔“存在就是合理的”隐晦表达的革命要求相映成趣。
毛泽东思想的革命建国部分已为历史实践检验而无人能否定,但文革中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理论却被全面否定,但那个时代无滥权腐败、没有政治生态问题、没有亡党之危,《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等样板戏为代表的文化高度、大公无私的主流价值等,与今天的现实相比,却成为民族最无比珍贵的历史记忆!显然“伤痕文学”、牛棚控诉等并不能代表民族自醒、自觉的文化创造的主流。
改革是以对文革的全面否定为理论和历史起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解放发展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实现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质变,完成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其理论认识的核心在坚持“生产(经济)决定论”,即社会主义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后的自然产物。
在改革之初,在经历了“文革”群众运动的社会中,以公有制经济为绝对主体、没有贫富社会分化,地主阶级做为整体已不复存在,封建思想被彻底批判,也根本不存在民族或官僚资产阶级(国际上有),这种剔除阶级斗争论,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判断是符合现实,符合具体历史条件的。
事实上,邓小平将改革定位于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也并非只强调经济发展,同时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指出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并有激化的可能,认为如果两极分化那改革就失败了等。当然,实践中如何具体坚持、效果又如何,其中有些势力要打左灯向右转,经济发展引发无法预知的社会结构变化等,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三十余年改革实践,探索并确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时,也再产生出数量庞大、力量强大的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数以千万计城市下岗工人、数以亿计“农民工”为代表的前所未有的无产阶级,还有外国垄断资产阶级、跨国公司全面渗透和巨大影响,不仅市场经济成为现实,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连教育、医疗等都实现了市场化、产业化,而且社会贫富分化的速度、程度和深度,甚至远超欧洲许多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政策中,却从主观上否定资产阶级存在,代之以“民营企业家”等,否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将毛泽东思想排除在外,不仅无法解释社会存在的种种新现象,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也无法指导改造社会、应对危机。党内表现出的严重思想混乱、理想信念动摇、自上而下的严重腐败等,绝不只是人性或个体自身问题,或简单的制度漏洞,理论无法获得认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任何政治、经济、社会理论都必须和一定的现实条件、具体历史背景相联系。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不承认或仍将阶级斗争排除在外,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而不再是坚持,特色社会主义论中如果缺少了阶级斗争论,就可能变成功利的实用主义,而如果政治上仍然无视经济基础变化后,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就可能是机会主义,这才是否定前三十年,尤其是“文革”引发的最大的、最危险的政治后果。
毛泽东发动的“文革”被完全否定,真正根源在确有其先天不足,文革之错在于:没有资产阶级存在的、以准传统社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中,在批判传统封建主义文化基础上,只能抽象的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打倒资产阶级法权,超越了社会历史发展去创造社会主义文化。从毛主席个人来讲,也确实是以个人权威去试图超越历史,在革命经验的惯性作用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去防止自发的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再生、复辟等,而太多的人无法理解,包括其长期的革命战友们,实在不明白“哪里有资产阶级异已分子”,经历了生死考验的老革命同志们怎么能修正?
历史实践是最好的教科书、最有力的证据。毛主席当年的担心、警惕和直觉、批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然成为现实。正如一位学者一针见血的评论,资产阶级不是胎生、也不是卵生,而是化生,与资本、资本主义相伴而生,老革命们的红二代们也没有例外。再生的新生资产阶级已通过资本权力,获得强大的经济力量和政治话语权,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不敢讲阶级斗争、讲无产阶级专政,工农成了弱势群体,而是努力去修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试图以邓小平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论断,来讲述和指导经济成份多元化、市场经济成主体、社会生产方式质变、全面完成工业化、迈向深度信息化的社会现实,而由官员腐败牵涉出的经济问题,深刻的反映出由权力转化而来隐形的官僚资本,已然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在超越或完全具有类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时期英法德社会现实基础的情况下,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却要否定或无视资产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的存在,另一方面却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坚持革命合法性,这不是在割裂马克思主义吗?马克思主义是政治、经济、哲学三方面是统一的整体,是理论与现实的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否定阶级论的理论无法解释社会现实,更无法用来指导社会改造、推动社会进步。
以“文革”为镜,可以看出无视阶级斗争,忽视文化改造,一味削足适履,恐怕才是此改革之“误”的关键。
(未完待续)
(不足之处,敬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