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八十六)
——文化理性是对策理性:评郎咸平的“郎闲评”(九)
对策理性着眼于战略,博弈理性着眼于战术。着眼于战略,就是从本质看问题、长远看问题、全局看问题;着眼于战术,就是着眼于一时一事的得失。把“消费决定生产”的经济学原理直观化、数量化的博弈论思维方式,会使我国经济陷进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甚至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频频发生经济危机。
文化理性是对策理性。对策理性与博弈理性相对而言。对策理性着眼于战略,博弈理性着眼于战术。着眼于战略,就是从本质看问题、长远看问题、全局看问题;着眼于战术,就是着眼于一时一事的得失。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对策战胜博弈的历史。西汉时期,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他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说自己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们三位俊杰,所以能得天下。这里,既有运筹帷幄的战略规划,又有战略、民心、打仗、用人的通盘谋局;而项羽虽声势浩大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实力曾经远在刘邦之上,但他仅有匹夫之勇,既不懂谋略又不懂争取人心更不懂使用人才,仅有的一个可以称之为人才的亚父范增还被他给活活气死,最后只能落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下场。刘邦和项羽的关系从整体上看就是对策和博弈的关系。虽然在对策和博弈后面隐藏着两人的性格差别:刘邦为人豪爽,讲究义气,懂得笼络人心,而项羽心胸狭窄,仅仅因为楚怀王信守诺言没有封他为“关中王”而伺机杀了楚怀王,结果人心尽失。这说明:对策和博弈的区别不仅是客体上的,而有着主体论的依据。对策和博弈的关系还可以用下棋和打牌的关系来比喻。下棋靠全局谋划,靠智慧取胜,打牌仅靠运气和冒险“优化配置”手头有限资源。对策经济学是“算”的经济学,“多算胜,少算则不胜”,“知己知彼百战无不胜”;博弈经济学是“猜”的经济学,只能在“囚徒困境”中胡乱猜想。
西方的“风险越大机会也越大”的投机经济学、GDP经济学、完全竞争经济学、靠严密的数理模型优化配置稀缺资源的打牌经济学就是博弈经济学,中国再生经济学、全国一盘棋经济学、注重宏观调控充分竞争的经济学是下棋经济学、对策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我把博弈经济学称为葛朗台经济学,是小商品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放大,只着眼于成本收益最大比、利润最大化,没有全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因此对策经济学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博弈经济学是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诚然,消费是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从最终意义上,是消费决定生产而非相反。但消费分消费行为与消费需求两方面,消费需求又分眼前需求和长远需求、整体需求与局部需求、根本需求和表面需求、个人需求与国家民族需求、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几个方面。消费决定生产根本上是通过消费需求决定生产来实现,直接消费行为决定生产只是消费决定生产的表面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之一,就是社会主义国家秉持经济发展的整体观、全局观、长远观,并有可能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建设投资不但是为了满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的、整体的、根本的需求,而且其产生的投资杠杆效应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眼前、局部、表面需求的必要基础。因此加强基本建设投资与消费决定生产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但在GDP统计数据上显示出来的,基本建设投资只能是“钢筋水泥”GDP,能构成消费GDP的,只能是眼前的消费行为结果。
洛阳南宫郎咸平:“什么叫做抓建设拉动GDP,那就是地方政府透过修桥铺路等等钢筋水泥堆砌起来了我国的GDP,根本不是我们的经济有什么了不起的增长,而基本上都是靠着钢筋水泥拉动的。这就是为什么2008年我国GDP当中57%都是钢筋水泥,从而把消费压缩到只占GDP的35%。而2009年更糟糕,GDP当中67%都是钢筋水泥,从而把消费压缩到占GDP的29%。因此中国成为消费力严重不足的国家。对比一下,其他国家的消费占GDP的70%~80%,可见我们经济发展有多么扭曲和畸形”。(26)郎咸平用GDP构成来衡量消费和生产的比重,以资本主义国家的GDP构成为参照,认为消费主导生产就意味着必须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使直接消费在GDP中的比重高于“钢筋水泥”GDP,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只看眼前不看长远的“博弈论”思维方式的产物。这种把“消费决定生产”的经济学原理直观化、数量化的博弈论思维方式,会使我国经济陷进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甚至和资本主义国家一样频频发生经济危机。
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1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