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农夫:从知识分子“反文革”情结说开去
前不久,看到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一篇文章《今天的问题再多都不能跟文革相提并论》,说文章是对文革的“鞭尸”也不为过。梁晓声是当代作家中少有的关注社会现实,敢于大胆揭露社会问题的一位,有人甚至称其为“要跟这时代死磕到底的硬汉”,其所著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上窜下跳的人们》影响广泛。无独有偶的是,近日另一位著名作家韩少功也发了一篇文章《革命的逆袭与重续》,文中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更甚至于前者,尤其是对体制内外精英既相互勾结又明争暗斗的丑恶嘴脸描述得如木三分,十分精彩,然而文中也不忘把文革捎带出来大批一通,称“不用说,对文革需要思想清算”,然后就讲所谓的“影子文革”重新入场,“这些自我想像中的头舱人士,不过是把文革资本主义化,把资本主义文革化”,与梁晓声的所谓“更重要的是种下了今天礼乐崩溃、道德沦丧的祸根”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今天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罪于早已被“否定”的文革,仍然要清算,“鞭尸”到底,由此可见其仇视文革、反文革情节之深。
梁、韩二人的表现并非偶然性,而是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状况,一方面对现实不满,渴望改变,另一方面坚定否定文革,认为现实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文革的流毒所致。既使如韩少功表现出了对毛泽东时代“重续”的朦胧意识,也断不会同意文革的实践。这似乎是知识分子群体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文革的心理阴影是知识分子过不去的一道坎。任何思想意识总是与相应的经济社会地位相适应的,也就是通俗说的“屁股决定脑袋”,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与走资派一样对文革恨之入骨,深恶痛绝,乃至成了惊弓之鸟,表明文革确实侵犯了他们的利益,或者说他们被排除在既得利益集团之外。这就要从阶级地位和知识分子的历史演变来分析了。
知识分子是知识的生产者,不像工农劳动者那样直接生产物质产品,可以自用或出售谋生,同理知识分子要得以生存就必须让生产的知识“卖”得出去,而谁是最大的买家呢?当然只能是当时的统治者了。统治者买知识干什么?当然是用以控制治下老百姓的思想。因此一个卖知识维生,一个买知识为其所用,各取所需,这就是通过说的从古至今,知识分子千方百计要做的事,最大的理想就是把知识“货与帝王家”。因此从根本上讲,在阶级社会里,知识分子作为“毛”,必然会天然地将自己附在剥削统治阶级的“皮”上,这就决定了作为知识分子群体中的绝大部分必然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只有少部分有良知或者失意的知识分子会站在劳动人民立场。
正因为自古以来,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依附于剥削统治阶级,从而获得了比劳动人民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其心理意识的优越性根深蒂固,所以正如毛泽东判断的,要让广大知识分子彻底改造,脱胎换骨,是一件非常艰巨的过程。恰恰是文革, 把知识分子的优越性击得粉碎,将知识分子从高高在上拉到与工农劳动者平等,实际上是一种利益相对受损,因此,他们心理上尽管难以适应,但政治高压下又不得不服从,于是把牢骚埋怨藏在心里,一旦到了有机会说所谓“真话”的时候,他们就把自己住过的农民的房子称为“牛棚”,把过老百姓的生活称为“迫害”,并牢记“阶级苦,血泪仇”,不时声称要清算,避免恶梦重演,实际上就是害怕回到过工农老百姓一样的生活。说到底,让他们为老百姓说说话可以(即使如此也还要看统治者的脸色,不得过分,点到为止,小骂大帮忙),要他们成为老百姓中一员那是万万不可的。
而正是改革,让知识分子重又获得上升的机会,重又脱离老百姓与老百姓保持了距离,重获了上层阶级的优越姓,因此尽管问题多多,有时甚至到了令人愤世疾俗的程度,但批判也好,揭露也好,有一个底线,就是维持现存制度对于自己有利的一面,如果出现了像文革那样的情况,那是万万不可的。因此,正如梁晓声所讲“今天的问题再多都不能跟文革相提并论”,意思是“今天再坏也没有文革坏”,显然他是站在什么人的立场?当然是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是统治阶级的立场,而不是工农劳动者的立场。
可见,我们看到一些知识分子确实是揭露了社会问题,对现实政治也有一定程度的批判,还有的表现出了反思,显示出了“有良知”的一面,可是,这离真正地站到人民群众立场,与工农结合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甚至说才刚刚起步,离思想意识的质变更是遥远。但我们相信,随着时代发展,知识分子分化必然加剧,先进知识分子必将不断涌现出来,引领我们社会的前进。
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是一种短时间内很难避免的历史现象,必须放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去逐步加以改进,只有到了知识分子完全融入劳动者之中,也就是“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到来的那一天,知识分子的消失就像阶级的消灭那样,人类平等美好的理想社会就将到来。
2015-6-3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