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右派及其经济学家时常散布一个论调:“毛泽东不懂经济”,“只会搞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不会搞经济生产,没有解决发展经济和人民生问题”。对于此论,有明知的人们只能嗤之以鼻。
其实,某些人所谈的“经济”,不过只是指西方市场经济的模式。对于这种经济,可以说毛泽东比某些自以为“懂经济”的人了解得更加清楚:它只不过是一条使“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贫穷、广大劳动人民重受剥削的资本主义的老路,根本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富强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毛泽东向来予以反对。在一个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国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念指导下开创一条新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决不能再沿着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慢慢爬行!
在毛主席领导下,新中国在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就由一个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一跃进入全世界六个工业大国的行列;一举消灭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方式,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体制,对农业落后的生产条件进行了全面改造,初步实现了水利化、半机械化、电气化和农作物良种化;全国粮食产量比建国时增长了两倍,在一个近十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告别了贫困,达到了温饱生活,全国总人口增长了一倍,人均寿命提高了30岁;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 、运载火箭、核潜艇、远洋巨轮、电子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项目,跻身于世界科技大国和核大国行列,在不足三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走过的路程;在全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一个人人有劳动机会、有工作,有基本生活物品供应,在就医、子女上学、养老、对丧失劳动能力人的照顾等方面最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有盗匪,无有抢劫,无有欺诈,无有娼妓,无有乞丐和流浪人口,无有失业,无有通货膨胀等世上最公平安定的杜会……。如此巨大成就和翻天复地的变化,全世界亘古以来无有先例,它岂能在一个“不懂经济”的领导人的领导下实现!
改开以来,看看一个个粉墨登场的所谓“经济学家” 、“经济权威” 、“大师” 们,他们的一堆堆所谓“成果”和“创新”,有哪一个不是捡拾西方资本主义的垃圾?有哪一项具有像当年毛泽东时代的那种进步和深远意义?有谁得到过广大老百姓的认可?放言所谓“毛泽东不懂经济”, 真是撒出的一个令全世界人民所不齿的弥天大谎!
当今世界,作为一个最伟大而杰出的军事家——毛泽东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方针和一系列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灵活多变的军事斗事艺术,从而打败了各种强大的敌人。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毛泽东军事上的智慧正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运用和体现。毛泽东首先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他那里唯物论和辩证法在实践上达到了最精深的理解和最灵活的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析矛盾、把握变局、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不走别人的路等,成为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贯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灵魂。用毛泽东戎马一生的亲密战友朱德总司令的话说:中国革命每当前途渺茫时,毛泽东的主张总是与众不同、不被周围的同志所理解;但实践最后证明,他的意见总是对的。如今,一个结论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共识:如果离开毛泽东,中国革命不会成功!
搞社会主义建设,其实比指挥打仗更加艰难和复杂。毛主席不只一次地告戒全党:“经济建设是科学,要老老实实学习。”(一九五九年六月十一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71页)他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要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经济建设。他说:“没有哲学家头脑的作家,要写出好的经济学来是不可能的。马克思能够写出《资本论》,列宁能够写出《帝国主义论》,因为他们同时是哲学家,有哲学家的头脑,有辩证法这个武器。”(读苏联《政治经济教科书》的谈话(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一九六〇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40页)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和智慧,要想开创新的发展道路何谈容易!如今不是讲“科学发展观”吗?对于那种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懂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只知道“黑猫白猫”、“摸着石头过河”、“有钱能使鬼推磨” ,善于搞实用主义和短期行为的领导者来说,哪里会有什么科学发展?只能沿着资本主义老路走,把国家引入混乱和灾难!须知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谁都可以领导成功的!否则,就不能说明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次失败,也不能说明苏联、东欧一些共产党怎样垮的台!
建国后几十年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所做的研究、思索之精深,调查、实验之倾注,无人可比,达到身体力行、呕心沥血的程度。他以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素养和智慧、无产阶级的胸怀观察世界和中国问题,所作的远见卓识的论断,使当代任何领导人所折服。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中。他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理念和原则。例如:“一化三改相结合”,“发展生产、保障供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全面安排、统筹兼顾”,“眼前与长远、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两条腿走路”,“土法上马”,“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鞍钢宪法”,“政治挂帅”,“又红又专”、“抓革命促生产”等等,充分地贯彻了实事求是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些理念与原则,不仅在过去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而且其大部分至今仍在实际上被采用。
人们知道,在过去长期的革命战中,毛主席创造了许多用兵如神、攻坚克险、出奇制胜的战法战例,令人称绝和称颂;岂不知在他领导经济建设中所作出的一系列作策、创造的一些实例,绝不比其军事上的成就有所逊色。例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本是一场致关根本利害冲突的阶级斗争,但在毛主席领导下,无有镇压、无有强制,无有动乱,几乎于一夜之间,就让资本家心甘情愿、敲锣打鼓地加入了公私合营,以最和平、文明的方式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的革命。又如,开发大庆油田,靠自力更生的办法,前后仅花了数亿元人民币,就创建起中国新的石油工业基地,迅速使中国由一个贫油国变为自给国,并推动当时整个工业出现新局面。又如发动农业“学习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依靠农民自已的力量,把全国大部分农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田,从而初步实现了水利化和半机械化,为中国农业的翻身升级创造了基本条件。还如,治理全国的江河洪水、开发北大荒、组建新疆建设兵团、消灭血吸虫、修建红旗渠工程、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研制“两弹一星”、打破封锁开展对外交流和引进,等等。许许多多的大仗、硬仗,无不是关乎国家振兴和人民富强的最根本、长远的大事,其所取得的成效和功绩,所具有的创造性智慧和芝术,决非古今任何人能比。是真正的人间奇迹!有人自诩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然而真正对于这个问题有大量思索和真知的,难道有谁能与毛主席相提并论吗?想来真是令人作呕!
什么是毛泽东的经济发展思想?这里引用周恩来总理在一次报告中所作的概括:“我国在经济上还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要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抓革命、促生产。要继续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马克思指出:“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二十多年来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基本经验,就是依靠群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就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干劲、智慧和创造性。在这个基础上,加强计划,加强协作,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组织要重视经济政策问题,关心群众生活,做好调查研究,切实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的国家计划,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这正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所作的一种完整概括。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和实践博大而精深、最富有革命性和创造性,也是真正独特和科学的。他开创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有几代人从中生产和生活。如果说今天有的人对此无知的话,那就再来一次重新学习吧!
1、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
“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前者的典型体现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的经济。与资本主义的“利润第一”、“一切为赚钱”不同,社会主义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任何生产经济活动,从管理者到劳动者都是人的行为。人不仅是发展经济的目的,而且也是经济发展的创造力量的唯一源泉。
在一个“一穷二白”、经济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前无古人的事情。有些人主张先实行一段资本主义,走一段剥削路程,或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待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物质条件之后再搞社会主义。他们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巨大力量和无限的创造源泉。
同这种右倾路线相反,毛泽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自然界。”(《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一九五五年九、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53页)正确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厚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他说;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尤其是经过“组织起来”、走上集体道路的劳动群众,更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厚力量。因此,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调动人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和发动群众搞建设,这正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国情的一个强大优势。这同那种拜倒在金钱物质面前、“少了钱什么事也干不成”的庸俗经济论形成显明区别。
集体发展没有资金、缺乏物质条件怎么办?人民群众、劳动者阶级本身就是财富和资金的创造者。毛泽东说:世间人是第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53页。)—根本不可能存在劳动者下岗失业、有人没活干的事情。――没有资金就用集体的力量和大家的双手直接干起来;没有洋设备就用土法上马;缺少专家、权威,就广泛吸取群众的智慧,土专家、大老粗也能解决问题。老百姓有句话:“活人不能被尿憋死”。社会主义建设不能等待将来什么时侯有了钱再搞。因此,创造出了广泛发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经济、保证供应”的经验,以及象“大寨”、“大庆”那样的艰苦创业的典型和“鞍钢宪法”那样的先进管理模式。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种热情焕发、排山倒海、改天换地的力量。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就完成了治山治水、改造山河的豪迈任务,根本改变了中国农业的生产条件,初步实现了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创造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谱写了劳动创造世界的新篇章。
2、 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应” 、一切为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着想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方针
在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条件下,发展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就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方针。在计划经济指导下,企业和生产单位只需按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按排生产,不断开发和多生产合格的产品,再不必像在市场经济中那样一切为提高利润和赚钱而费尽周折。为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有些项目、产品有时即使赔钱,也要进行生产,国家和各相关单位都会给予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全由国家统一调拨和分配,都会按排到其最需的方面去,再不会有任何商业危机。当然,产品的价格都是受计划管理,货币在交换中再不起绝对的决定作用。国家供给居民的生活用品,一律按人定量,其价格很低。生产队分配给社员的产品,部分是按人供应,部分是按劳分配,其作价更低。如粮食只几分钱一斤,蔬菜一两分钱一斤等。都是以实物计算为主,一切为保障群众的生活为最高原则。在那时,金钱、利润再不是万能的,真正失去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改革以来,有人常拿毛泽东时代的“GDP”、工人工资、农民的工分值多少说事,以证明当时经济的落后,但他们却避而不谈当时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不淡当时的实物分配状况和城乡群众实际生活保障的水平,在全国人口翻番增长的情况下是如何解决了人民吃饭穿衣、上学、看病、安全问题等等这些经济发展的最实质性内容,在他们看来,社会的财富只是产值和货币,而物质和生产力不是财富。这完全说明了他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无知和别有居心!
3、以计划经济为主体,以市场调节为补充,正确处理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平衡协调发展
计划经济与客观规律并不是矛盾的,相反正是计划经济提供了人们依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而自觉主动地驾驭、管理经济的可能,从而做到按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合理地配置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平衡、协调和快速发展。毛主席说:“全面规划,加强领导,这就是我们的方针。”(《关于农业合作化的问题》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91页)“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使不平衡得到调节,但是不平衡并不消失。……因为消灭了私有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经济,所以就有可能自觉地掌握和利用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这个客观规律,以造成许多相对的平衡。”(《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一九六○年二月《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119页)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之后,毛泽东多次批评“消灭商品经济”的说法,指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保留着商品经济的成份。这完全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的。在中共党内首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是毛泽东。事实上,在整个毛泽东时代,中国是一直保留着商品经济的。即使在文革时期,城乡的自由市场、农贸市场、农村集市等自由贸易活动都一直存在着。当时的农产品和轻工产品都有一部分在自由市场上销售。当然,这种市场经济是限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并没有让其任意发展。按照陈云的概括,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实践证明,这是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最适合的经济体制。
人们看到,无论在任何体制下,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不平衡以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是不断出现的,计划经济当然也不能避免。不断调整和处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正是执政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早在1956年,毛泽东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就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确地阐述了处理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关系的原则,如工业(重工、轻工)与农业、沿海与内地、中央与地方、国家、生产单位与个人、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等。其核心就是研究探索经济内部的相互关系、尊重客观规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这一思想在后来实践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一些基本的经济关系从六十年代后就相对稳定下来。在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在中央与地方、统一与分散、政府与生产单位(企业)、计划与市场、供与求等矛盾关系和产业结构、比例的不断调整中前进的,其中有几次大的调整和整顿、变化还比较大,称得上是真正的改革。在经济发展的目标、结构比例、产业关系、管理制度、方针政策等方面可以说没有哪一个“五年计划”是与原来固定不变的。相反,一直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争论、调查研究、调整改进中不断前进的。毛泽东时代的经济真正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富于变化的模式,一直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进的。它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可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除了1958、1959年的大跃进一次之外,从未发生过大的波折。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家们指责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是一个“僵化”的、“落后”的、无效率的模式,这完全是对历史的黑白颠倒。
4、批判以金钱、物质利益为中心的庸俗发展观念
庸俗的发展观念向来是就经济论经济、把实现眼前的物质利益和享乐视为中心。这种发展观只见钱、不见人,把人视为金钱的奴隶,而个人主义、自私自利观念则是其精神灵魂。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毛泽东坚持集体主义的发展观念,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主要的目标,把批判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事实证明,个人主义只能使少数人实现个人利益,并不能给大多数人带来个人利益,它只能是集体利益和意志的腐蚀剂。因此,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把不断解决政治和思想问题贯穿于全过程,充分发挥政治对经济、对业务的巨大指导作用。
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质就是坚持广大群众的集体利益和共同富裕,反对少数人谋私,就是破私立公、批判资本主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方向。为此,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统帅”、“人的因素第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以及“抓革命促生产”等一系列著名论断。在经济和业务工作中,注重批判“单纯经济观点”、“技术第一”、“业务至上”、“精英专家路线”、“物质利益刺激”等阵腐落后的发展观念,鄙视并抛弃那种“利润挂帅”、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中,只要把政治和思想问题解决好了,有了一条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路线,任何经济问题和物质困难都是不难解决的。
毛泽东时代始终把全民的学习和教育放在首位,要求各行各业都要办成“大学校”,学习科学文化、学习政治理论,树立先进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引导人们正确地对待个人与集体、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困难与前途等之间的辩证关系,确立为国家和人民需要无私奉献的劳动态度。开展学习雷锋、学习焦裕禄、学习铁人王进习等先进模范人物的运动,从而形成推动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坚持政治挂帅,大搞技术革命和群众运动中,六十年代初总结出了 “鞍钢宪法”的管理原则。其基本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这一管理方式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认为它是社会上义企业管理的好方式,号召普遍推广。“鞍钢宪法”对于建立企业的民主制度,打破领导管理上的“一长制”,即管理决策只为少数领导干部和专家所专有、工人阶级只是干活而不参与管理的旧制度具有革命性意义。是迄今最先进的管理制度。当时很多企业还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初步形成扩大企业民主,工人参加管理、监督行政,克服官僚主义的良好风气。
在毛泽东时代,各业各业既没有奖金,也不实行罚款,更无领导对下属的封官许愿,但干部群众的工作和劳动都是一呼百应、争先恐后的。当时的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也被视为一种正常现象,并且从无加班费。在发现集体生产或财产受损失的时候,人人都会自觉的挺身而出。这种积极性来自哪里?是物质刺激吗?是健全管理制度、法制吗?都不是。就是来自国家主人公的责任心,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和高度凝聚力。那时大家都从心里清楚:社会主义事业不是任何个人的,每个人的劳动和贡献都是为国家,因而最感到欣慰和有价值。这种自觉的劳动态度是任何私有制和雇佣制下都不会有的,也是任何加强管理制度的努力所产生不出来的!
5、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人赚钱为目的的,因此,浪费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挥霍劳动者的血汗成果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此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它对人,对活劳动的浪费,却大大超过任何别的生产方式,它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 “越是大工业作为自己发展的起点,这个破坏过程就越迅速。”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劳动人民为主人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是以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因此合理地利用资源、爱护环境、珍惜人民的劳动成果是一种必然的要求。同时,计划管理的手段也为实现这种客观要求提供了可能。
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毛主席就多次指出:“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249页。)“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同甘共苦。”(同上书第317页。)“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却,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同上书第272页。)毛主席主持制定的“社会主义建没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既讲“多、快”,又讲“好、省”。前者是数量和速度,后者是质量和节约,它们之中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的。在办任何事情上,毛主席向来都强调:要“力求节省,用较少的钱办更多的事情。”(同上书第399页。)事实证明,中国工业化正是以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的。
例如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了施工限额以上的工矿建设项目694个,总共才投资484.9亿元人民币,这只相当于现在三峡工程总投资(2000亿元人民币)的四分之一。如此投资少、效益高的建设,令人难以想象。其中建立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才用了6.5亿元人民币,远不如现在一个生产线花的钱多!
当年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国家投资仅7.1亿元,三年时间就建成了年产600万吨的大油田,除收回投资外,还给国家积累3.5亿元。在施工中并没有什么先进的设备,靠的就是集体的智慧,干部群众的拚搏、实干。加上此后的胜利油田、大港油田,三个大油田的国家投资也只有40多亿元人民币,这与现在某省会市建市政府大楼的投资相当。而当初那40多亿元的投入却使整个国家摘掉了“贫油”的帽子,实现了石油完全自给!
据有关资料,中国当年爆炸第一枚原子弹直接耗资28亿元人民币;建设整个核工业体系与配套开支(如铀开采等)总共也不过80亿元。那28亿元人民币奠定了一个世界核大国的实力地位!这与目前建一个国家大剧院花的钱大体上差不多(26.88亿人民币)!
新中国经过三十年时间,就基本上建立起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珍贵的是,那是一个没有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没有乱开滥采,没有投资失误、豆腐渣工程,没有内债外债,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过程。是真正科学的发展道路!
那种发展成就,也是与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不谋私利的优良传统分不开的。那时党政机关办公条件简陋,人员精简,还要定期到基层参加劳动。干部开会、办事坐公车的很少。整个省直机关也就几十辆办公车,一个县委县政府就一辆吉普车。更没有吃吃喝喝、疏通关系、行贿送礼、跑官买官等方面的花费。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而无任何奖金和补贴,行政管理成本少得不可想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以年均百分之九以上的高速增长。然而是否有人计算过这其中究竟有多少浪费和损失呢?如果算算近三十年来中国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私开滥采,投资失误、银行不良资产、建造的豆腐渣工程等各种损失及其给广大百姓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这种高速增长将会去掉多少水份!据清华大学老教授发表的文章,中国近30年来资源消耗率是过去30年的11倍。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够2.6亿人吃一年!据中科院测算,中国每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GDP的15%。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2009年10月29日),我国对“三河三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的治污,七年中共投资达910亿元,但其成效甚微,水质仍未有改善,既不能养殖,也不能灌溉。据环保部门2007、2008年的监测,淮河、辽河仍为中度污染,海河和三湖的水质均为劣V类。这就是说近千亿的投资等于打了水漂!
目前中国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断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绝大部分森林消失,数千种动植物种类灭绝和濒临灭绝。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有害物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根据志愿者曾飞扬的调查,珠江三角洲每年仅冲床工人发生的断指事故至少就有3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4万个。对深圳800万民工的调查显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受过工伤或患过职业病。而全国的工矿企业,各种工伤事故、伤亡人数又有多少,如果统计起来将会更加惊人吧!
再以行政成本为例:以2006年的统计,中国公款吃喝高达2500多亿元,公款出国考察也是2500多亿元,公车费用达3000多亿元,仅三项加起来就达8000多亿元。这个数字约相当于汶川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相当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投资的13倍,相当于2006年全国社保基金的总额(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等)。并且长期治理不喻、逐年提高!据媒体报道,某省直机关现有公车达9000多辆,可想而知,全国各级行政部门加起来公车将会多少,而且多为进口、豪华型车,其消耗能源和浪费钱财将有多大!据有人测算,全国党政机关的能源消费占全国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7%左右,接近全国8亿农村人口生活用电的总量!再看各地的办公设施、官衙,更是越来越气派、豪华。据报道某地方的一个政府机关,人员编制10人,就盖了2557平方米的办公楼,人均合255.7平方米,即平均每两人占一层!……。这样庞大的行政腐败成本,又会使多少发展成就打了折扣!公仆们如此挥霍、浪费财富,需要劳动人民付出多少血汗!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吗?当年毛主席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同甘共苦的优良风气现在还有一点踪影吗!
对比两个不同的时期、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观,什么是虚假、庸俗的发展观,岂不是最截然分明的吗!
6、关键是抓好整党,反对和平演变,防止领导体系以权谋私和向旧官僚制度蜕化
毛泽东在观察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特点中清楚地看到,执政党的变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是决定性的因素。由于所处的环境和地位的变化,由于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蚀、影响以及党的领导层的更新换代等,必然使执政党发生“和平演变”的趋势,并因此而改变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性质。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变成修正主义,产生官僚体制和特权集团,那么公有财产和计划经济被少数官僚权贵利用起来将十分直接和方便,“搞资本主义很容易”。那就必然变成他们的既得利益,变成剥削广大工人农民阶级的工具,使旧社会那种富人与穷人、权贵阶层与平民相对立的现象重演。如果领导集团不是大公无私的,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正确地驾驭和调控经济,更不敢和不能放手发动群众,从而失去了各项事业发展的生机和动力源泉。
毛泽东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危险来自共产党内部,尤其是掌握领导大权的干部。要防止他们通过改变党的马列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的办法来改变工人农民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改变公有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为此,他创造了通过发动群众整党整风的办法,来不断揭发和批判党内的腐败和黑暗面。差不多是三、五年一次地搞“政治运动”,积极开展思想、路钱上的批判和斗争。此外对各级领导干部还实行每年深入工厂农村参加劳动的制度、与群众实行“三同”、打成一片的制度,废除一切党政机关的特权待遇,实行干部与工人相当的工资制度等。当时的干部真正能坐在机关的时间很少,基本上是经常自带铺盖卷在下面蹲点、搞运动。的确把干部整治得很苦,使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脱离群众、搞特权的非份之想。以至于有些人宁可在工厂当工人,也不热衷于去机关工作。尤其是毛泽东当时还给予群众“四大”的权力,以充分发挥其民主监督的作用;实行从工农群众中提拔干部的制度;在党内积极开展批评斗争、实行相互监督的制度等。这一切措施都有效地制止了和平演变趋势的蔓延和领导阶层向旧官僚体制的蜕变。那时问题虽然也不少,但各级领导机关基本上是廉洁的、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搞腐败和特权的很少。
看起来毛泽东时代共产党的主要精力都是在政治和思想上,有人说那是政治运动的时代,有人说那是阶级斗争的时代、继续革命的时代。但是,政治斗争和革命最终都不过是一种手段,实质上它正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保障工人农民利益和地位、制止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措施。可想而知,在一个官僚特权集团或“走资派”把持的集体里,即使实行的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但对于工人农民来说还有其真正的意义吗?还能长期保持得住吗?
无疑,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劳动人民实现自身利益和共同富裕、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计划经济是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发展手段,能够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和统筹兼顾地健康发展。然而,这里必须有一个前提,即其领导管理者的动机也必须是“公共”的而不是自私的,否则是不可能的。——这本来也是社会主义和共产党的题中应有之意,而并非过高的要求。——这就是说,领导决策核心及其所把持的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党的建设等上层建筑领域是否继续保持其先进性和群众性、不搞以权谋私以及发生向旧官僚体制演变,这才是根本的、实质性问题所在。正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成为毛泽东晚年所探索、力图解决的课题,形成毛泽东道路的一个突出特色。
这里清楚说明,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是在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基础上,加之领导机构的革命化(反对以权谋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多种要素共同架构起来的,是经济基础与其上层建筑相统一的模式。如果离开后者,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不会孤立地发挥优势和长期保持得住的,因而更有其决定意义。只有在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情况下,真正做到以公心执政,才能在决策和管理中真正从民众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出发,使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从而造福于人民。在这种条件下,即使保留某些私有经济和市场经济成份,也会得到正确地调控,不会出现两极分化。相反,一旦领导集团出了象戈尔巴乔夫式的修正主义人物,社会主义公有财产便成了任人瓜分、抢夺的蛋糕。要知道,任何经济制度和机制本身都没有自动保护的能力。那样,即使经济再发展、物质财富再丰厚,但广大工人农民却享用不到,又有什么意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真正科学、进步的发展观念。在现代社会,它不但没有过时,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伟大和光辉。中国只有遵循毛泽东的道路,才能通向光明的未来;而听信任何修正主义的漂亮谎言,只能走向穷途末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