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徐汉成
网闻2017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为:“有人相信预测,有人不相信,你怎么看呢?”遂欣然命毛笔,聊作此文。
所谓“预测”,即预先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判断。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要想达到成功的目的,必须事先要对事物的发展做预测,否则就象是瞎子摸鱼,水中摸石。因此,我是相信预测的。事实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历过预测。譬如农民预测收成;打工者预测收入;考生预测分数;医生预测病情;企业家预测盈利;官员预测升迁……。只是不同的人,预测的事物与结果不同罢了。百姓从对人生点滴的预测中获得悲欢与哀乐;军事家们的预测决定战争的成败;而政治家们的预测则关乎历史车轮的前进与退却。
然而,虽然人人都经历过或对事物都做过预测,但预测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的。中国的历史上,不乏政治家与军事家们对事物做出过准确的预测,从而获得成功的范例。最杰出的就要数毛泽东了。
毛泽东的一生,曾多次对国内外大事件做出过精准的预测,最经典、令人折服的是对中日关系与抗日战争的预测。1916年7月25日,毛泽东就预测,中日之间20年内必有一战,果不其然,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印证了20年前一位24岁的师范生的预测。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内有很多人对抗战的结果做了预测,悲观失望的人们预测的结论是“亡国”,乐观的人们则预测为“速胜”。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预测,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对“亡国论”与“速胜论”进行了逐一的反驳,在通过对影响战争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战术与战略论证之后,指出了抗战必须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提出了“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人民战争思想,最后不仅得出了“中国不会亡”与“持久战”的结论,他还预测到,抗战的胜利可能要经历七、八年的时间,果然,日本军国主义于1945年宣告投降。可见,毛泽东对于抗日战争的预测是何等的精准!
民间的算命先生们以阴阳、五行、生辰八字等预测人们的未来。无疑,那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的东西。所谓的八卦、奇门遁甲都是骗人的。而毛泽东的预测,决不是臆测,也不是巧合,而是建立在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加上超凡的洞察力、深入的调查研究、缜密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与客观规律相符的判断。因此,毛泽东的预测是一种科学。
对运动的发展进行预测是政治家们必须担当的责任。譬如,改革倡导者邓小平就对改革开放的结果做出过预测。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说:“人们有这样的怀疑,中国这样搞四化会不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我们肯定地说,不会。现在,我们国内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资本家还有,他们的成分已经改变了。外资是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占有它的地位。但是外资所占的份额也是有限的,改变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特征是搞集体富裕,它不产生剥削阶级。”(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35页)1984年10月22日,在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谈话时说:“如果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91页)
毋庸置疑,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已经达到了几千美元,但是,公有制经济瓦解了,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地球人都承认的事实。很显然,改革发展的客观结果与邓小平的预测截然相反,根据邓小平“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上邪路了。”的论断,改革就算失败了。邓小平对自己倡导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其根源就是预测缺少根据,什么是根据呢?农民之所以在晴朗的天气中能够预测到何时下雨,是因为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考生预测成绩要根据掌握的知识与试题的深浅,这些就是根据,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皆处于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此,科学的“预测”必须以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问题,必须经过辩证的思维、合乎逻辑的推理,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如果用静止的、孤立的眼光看问题,就必然陷入主观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泥坑,那就不是科学的预测,而是“扯淡”,必然会在实践的面前不堪一击!
还是那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0一七年六月八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