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主席逝世41周年的日子,也是秋收起义90周年的纪念日。“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主席把他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国家和人民,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把一个西方记者所说“无论是猴子还是天使都没有办法治理的”支离破碎的中国,改造成为同舟共济、砥砺前行的中国。他让中国再次拥有信仰!
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惨痛的历史,中国人任人欺凌,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国革命的合法性也在于革命者立誓改变这种局面,让中国人活得有尊严。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但终其一生都没有实现理想,中国人仍然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北伐战争本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蒋介石的4.12大屠杀较之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还有人回忆美好的民国,但在特务、军警的包围下,生活真的会好吗?
毛泽东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思想者,也是最早找到病根的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那振聋发聩的“好得很,还是糟得很?”的设问发人深省。他的答案是“好得很”。中国9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他们现在已然活不下去了,中国随时都有动乱的危险。只有农民有了活路,中国才有希望,这件事国民党办不了,只有共产党能够完成,所以我们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我赞同人民军队真正的起点在秋收起义的说法,因为在这次起义中才真正打出了镰刀、斧头的旗帜,证明这支军队来自工人、农民,并且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战。这次起义失败了,也让毛泽东彻底冷静下来,他由此完成了从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蜕变。顺理成章而又水到渠成,依照《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样的蓝图,就可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毛泽东立志打造人民的军队,纯粹的军队,所以才有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就此毛泽东登上了井冈山。从终极目标来说,王佐、袁文才这样的草莽英雄距离毛泽东较之朱德、陈毅会更近一些,因为讲清楚利害关系,农民的子弟会成为毛泽东天然的盟友。在他们结盟的过程中,毛泽东逐渐发展出著名的游击十六字决,根据地建设,党指挥枪的思想,毛泽东的天地更加辽阔旷远,无所不包了。
井冈山会师以后,毛泽东迎来了较多的职业军人。从建军思维上说,他们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也是毛泽东与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人摩擦的由来。他们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心灵相通,只是严酷的形势让他们团结在一起,这也为未来他们的冲突埋下了伏笔。在共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在失败的教训下,这些革命元勋才认可了毛泽东的能力,但并没有到推崇备至的地步。在中央转向后,摩擦也显现了。彭德怀杀死王佐、袁文才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毛泽东。
中国的局势和苏联的斗争密切相关。托洛茨基分子控制着共产国际,托洛茨基世界革命的主张就在中国得到了贯彻,而彭德怀成为急先锋,他几乎要攻克长沙,为这种战略冒险献上绚丽的礼花。当王明、博古统治党中央时,毛泽东就被彻底孤立了。这是有思想根源的,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这样的职业军人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毛泽东的理论,而他们对正规的大兵团作战还是念念不忘的,他们是想证明毛泽东是错误的。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以及长征的开始还是让一些人思想开始转变。遵义会议是个转折,但并不是矛盾的彻底解决。革命元勋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博古的瞎指挥成了最好的遮羞布。当张国焘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后,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出走并不是偶然的,他们与毛泽东在军事战略上并不完全相契。
有些命中注定,陕北成为中国革命新的圣地。毛泽东在此找到了志同道合者,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毛泽东也走了一回蒋介石的路,他做起了校长,开始把他的思想在他的学生中传扬。在哲学层面《矛盾论》、《实践论》石破天惊;在战略层面《论持久战》高屋建瓴;文学层面《沁园春.雪》气势恢宏;就这样这位人民导师拥有了他的班底,开始开创伟大时代。但彭德怀发动的百团大战以及项英领导新四军的重大失败,还是向人们昭示,毛泽东的理念得以不折不扣的被施行,还是任重道远的。这一切为延安整风的发生奠定了基调,虽然很多革命元勋进行了自我批评,但他们并非心服口服。直到刘少奇总结出了毛泽东思想,才总算在事实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
所以,毛泽东是真心实意将刘少奇作为接班人培养的。在高饶事件中,毛泽东坚定地支持了刘少奇,打击了军方势力。当刘少奇、邓小平在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中出现重大失误时,毛泽东还是主动承担了责任。但当毛泽东发现官僚集团逐渐做大,想要重新作威作福时,毛泽东毅然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打碎自己亲手建立的政权体制。毛泽东是痛苦的,但他又充满希望。他对年轻人寄予希望,他把革命精神传递给了他们,他又让这些青年在广阔天地中经受大风大浪的洗礼。这是毛泽东的遗产,这份遗产会继续传递下去,直到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直到海枯石烂、天荒地老。毛泽东是孤独的,但又是年轻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