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资本 2.资本历程 3.资本桎梏
一.何为资本
《共产党宣言》【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
依据以上论断可以确定资本定义:对雇佣劳动者剥削的劳动,并且能够增值财产,外在表现为一般等价物—货币。
《共产党宣言》【同上】“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资本不是占有者个人创造的,在资本私有社会劳动的结果是商品,其中包含劳动者被剥夺的剩余价值。商品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仓储运输到市场,被需要者以货币交换到手中。从生产秩序到市场秩序,以法律形式固定,保障生产到交换的安全环境。市场经济的自由,是资本竞争自然资源、社会权力的自由,也是劳动者自相竞争贱卖自己劳动的‘自由’。竞买和竞卖形成对立,但是权和力量、地位绝不对等。劳动者供大于求,插标售卖时对于出价的少数人,他们的卖价低于生活成本均价。这就是任泽平标榜的最好、最自由、最高效率制度,最有人性的制度。
“雇佣劳动的平均价格是最低限度的工资,即工人为维持其工人的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额。因此,雇佣工人靠自己的劳动所占有的东西,只够勉强维持他的生命的再生产。我们决不打算消灭这种供直接生命再生产用的劳动产品的个人占有,这种占有并不会留下任何剩余的东西使人们有可能支配别人的劳动。我们要消灭的只是这种占有的可怜的性质,在这种占有下,工人仅仅为增殖资本而活着,只有在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他活着的时候才能活着。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同上】
在《共产党宣言》里,基本阐述清楚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这种总结和批判并非始于恩格斯和马克思。请看马克思《1844年手稿》的摘录。
“出租自己的劳动就是开始自己的奴隶生活:……相反地,劳动材料则根本不包括人。”(贝魁尔《社会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新理论》第411-412页)
“材料要素如果没有劳动要素就根本不能创造财富;在材料所有者看来,材料所以具有创造财富的魔力,彷佛是他们用自身的活动给材料加进了这种不可缺少的要素。”
“人们制定的法律赋予所有者以使用和滥用即随心所欲地处置任何劳动材料的权力……法律并不责成所有者始终及时地给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提供工作,并且始终付给他们足够的工资,等等。”(同上,第413页)这是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学家之批判和认知。
资产阶级法权争议源自误解。1956年工商企业改造、赎买后,没有资产阶级存在,哪来的资产阶级法和权力?工人工资是去除公共秩序及其扩大成本后的,一种向按劳分配制度靠拢的努力,这与资产阶级法权不挨边。资本私人占有制度,按占有资本多寡来分配,从不按劳动能力。毛泽东1960年后意识到,管理与劳动壁垒,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开,才是资本私人占有制度的残余,也是资本私人占有制度复辟的政治经济基础。这是社会主义实践后的总结,也是哲学家的敏锐,超越了斯大林的见识。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既不在工人的工资差异,也不在小生产者。苏联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复辟是管理和精英的问题:精神劳动与物质劳动分离,管理者与劳动者壁垒和固化,关键是劳动者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没有获得人的精神与物质的全面发展权力和自由。
二.资本历程
首先需要定义文明:人类社会发展到高阶状态。标志:文字、金属冶炼、城邦、私有制。各国考古学家依据这四个标志来确定历史分期,一个区域的人类何时进入了文明社会。
依据汉族传说,大禹是原始社会,他儿子启开始把公权力私相授受,变为家族传承的私有制,中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但是没有文字可考,没有发现相应时期的城市建筑和金属冶炼痕迹,所以无法证实‘启’的夏朝存在。也就是说,文明社会是四体关联,最重要的是文字证明。文字表明一个种族从动物意识发展到思维意识的标志、人与动物彻底分离的物证。金属冶炼表明人对自然能力的飞跃,不再是单纯利用自然物制作工具,而是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内部结构。达到这种能力,是人类工具创造能力的飞跃,是人类感性经验积累,也是理性思维—对感性经验的反思能力提高。这种能力一定是在语言在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的定型、概念的固定。而这种固定最佳形式就是文字。有了语言和概念相对的固化,才有广泛的交流,沉淀民族绝大多数人的感性经验,这是金属冶炼实现的前提。城市一定是该民族生产力提高后,一大部分人不从事农牧渔业,不被饿死才能从事城市建设。这也是私有制管理者及其附庸不参加劳动,族群劳动者能提供富余事物的前提。【文明概念在考古上扩展为人类社会的较高阶形态,工具制作在新石器后期和金属冶炼之间。】
文明社会出现,是人类的进步。也是私有制的实现,占社会的少数人—族群管理者以大众委托的公权力,变为私自专有,以此支配众人劳动,分配劳动成果。这是人类社会内部剥削压迫的开始,也是马克思所说的‘异化劳动’的开端。本质是用物—死的劳动来驱使活人。中国汉族较早进入文明社会,并且是唯一传承没有中断的古老民族。我们的认知很早具有了反思—哲学的智慧。先秦的墨子和孟子都指出,权力来自‘丘民’、自然人、族群百姓,并非神授,也不是家族遗传或者某人某些人的指定。
文明表述人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和思维的雏形、二者交织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人类邪恶的发端—私有制开始发展。文明并非全部是人们理解的‘善’,还有邪恶。第一部分,解释了资本是私人占有的雇佣劳动的剩余价值,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没有资本。资本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再前边是奴隶社会。分界线就是原始社会解体,四标志出现。哲学需要历史知识,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入门知识不足,估计难以分清人和动物。另一种人懂哲学,故意歪曲社会历史和人类思想历史,为人类异化—邪恶辩护。
【《共产党宣言》第一和第二章叙述了资产阶级崛起和资本发展的一般过程,本节做点补充。】
三.资本桎梏
以上我们大体知道了资本的历程。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详细了解就得读《资本论》。《手稿》初步揭示了劳动异化状况,说明了劳动者越努力劳动,他被剥削越重,生活越相对凄惨。中国当代青年,大约明白了这个道理,既然无力改变那就躺平,消极反抗。
资本桎梏就在于本身的规定,私有和增值。雇佣劳动者来剥夺他们的剩余价值,只给他们平均的生活费用。剩余价值蕴藏于商品之中,全部实现必须有对等的需求者。而劳动者被剥夺的劳动价值,以货币形式掌握在资本家及其附庸者手里,劳动者没有充足的货币-等价交换物来购买所需商品,就会在商品总成里面出现部分不能实现价值,售卖价格在市场均价以下。部分中小资本家出现亏损,货物堆积在仓库里。结局是小资本家陆续破产,中资本家库存增加拖瘦。去库存表明的是结果,不是原因。再有还表现不理智盲目扩大,远远超过全社会需求。
社会需求不足绝不是生产端问题,而在于私有资本增值和劳动者被窃取后的需求不足的矛盾。《共产党宣言》【一.资产者和无产者】也部分揭示了其外在矛盾:“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而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这另一方面必然爆发战争,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论述了这种必然性,历史也证明了因果。资本私有生产方式占社会主导,必然周期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对外则是不断发动战争。这也是中美必有一战的政治经济因素,另一个是文化因素,不属于本文论述内容。
《共产党宣言》【一.资产者和无产者】结尾段:“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以上着重于政治经济学方法,而从历史和人本质的哲学解析,《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第二节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我们从这一大堆赘述中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真正分工即根本分工,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开始。我们在第二节解析了历史,根本分工从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出现开始。要使得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根本分工—私有制。到此马克思哲学和经济学分析合一了,《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的深入和再现。
结尾余言:本想再进一步,展示马克思哲学与现实关系,论述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初阶段关系。无奈文字超出我预计,太长不符合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只好告一段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