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将超过中国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了,这个新闻让人有种靴子终于落地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对中国命运的担心与焦虑。
以地产经济为主要动力的我国,这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主要是靠卖地获得收入,负责买单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刚需,缺乏投资渠道的闲置资金,以及当时看好未来发展趋势的国外资本。
而二十年后,当中国的存量房已经有6亿栋,远远超过老百姓刚需的量,严重过剩时;当房地产价格已经涨无可涨,投资已经不划算时;当我们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时,所谓的劳动力红利已经不复存在,潜在购房者只会越来越少,中美交恶已成趋势,中国的未来发展前景被美国打压已经不再明朗时,地产经济为主引擎的发展模式明显已经走不下去了,国外资本不再愿意投资中国房地产了。
可我们还在把地产经济当做经济发展的支柱,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在引鸠止渴了。
相当于二十年了,除了地产以外,我们并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发展引擎,这样我们的富国梦怎么实现呢?
现在显然是未富先老,可大家好像并没有当回事,一点危机感都没有的样子。
专家们、公知们还在宣传老龄化社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说中国的人口保持7亿左右更理想的,更多的是在对造更多楼盘,卖更多土地兴高采烈。
把地产经济当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生了两大问题,
一方面是人口问题,房价过高导致年轻人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由房价带来的生活成本过高,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生不起,养不起孩子,于是中国很早就开始少子化,老龄化,结果我们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开始下降了。人口减少引起对未来买房人口减少的预期,反过来促使地产行业潜力提前耗尽,再也没有上涨的空间了。本该下跌的房价由于害怕影响社会稳定,不让跌,导致年轻人对买房继续望而兴叹,少子化,老龄化继续加剧,这已经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专家们面对老龄化社会又是避重就轻,提出一大堆的什么政策就是不敢提、不敢碰高房价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有的文章提到也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是经济问题,我们一直指望带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外贸,消费,投资。三驾马车隐患都不小。
房价过高导致生活成本增加过快,人力成本增加结果是出口竞争力逐年下降,加上美国人努力将中国与世界供应链脱钩,于是外贸这驾马车半废了。
房价过高导致人们只愿存钱,不敢消费,于是消费这驾马车也半废了。
而投资呢,不用多说,以往国内投资主要就是投在房地产上。
中国是藏富于楼市,美国是藏富于股市。也就是说中国的财富集中在房产里,美国的财富集中在股市里,以房产为资金池的上限是有限的,人口基数决定了一切(讽刺的是这个关键正好被地产抑制而萎缩了),而以股市为资金池,它的潜力理论上是无限的。不论前景如何,中国不希望房价暴跌的心就和美国不希望股市暴跌一样。
在中国的房价现在这种僵持不动,进退两难的局面导致中国明显后劲不足,隐患未消时,主导美国股市动力的高科技行业又已经有了ChatGPT之类的新的可以算得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爆发点出现,股市又可以涨一波。而我们呢,还在沾沾自喜于又开发了多少新楼盘。
现在勉强维持的经济增速显然是以推迟地产暴雷的代价获得的,推迟与拖延的越久,引鸠止渴越严重,到时候危机爆发时破坏力越强,显然中国还没有找到两全其美的退出机制。
2023年我们的GDP目标是5%左右,相对于去年的3%,就算是完成了目标,也是重拾起地产开发这条路来实现的。可想而知一旦地产之路走不下去了。我们真正的GDP恐怕也就是2到3左右,那和美国的GDP就没多少差别了。
而排除掉屁股底下埋雷的地产经济的话,只剩下和美国GDP差不多的增速的我们,恐怕就只能一直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跑下去了。
这样中国追到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就会是最高点,再难以超越美国了,只能当个万年老二了。要么就是继续饮鸠止渴发展地产经济,看看我们的抵抗力能扛多久。
联合国官宣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第一大国,而且两国之间人口差距将逐年扩大。更严重的是印度的人口结构远比中国年轻。我们号称全世界最大市场的称号失去了,而且从劳动力的发展潜力看,严重老龄化的中国也远不如印度,甚至不如很多非洲国家。
于是在人口上,中国比不过印度了,在经济上,中国比不过美国了,难道就都只能当万年老二了么?
中国的经济问题(未富),人口问题(先老),归根结底都源于以卖地经济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上。不可否认,地产经济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可时过境迁,地产经济已经从经济引擎沦落成抑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了,一切都被地产绑架。
地产经济是最好的避孕药,也是实体经济最大的抑制剂。这一点不正视,不改变,人口与经济都再难有大的起色了。
未富先老,别再掩耳盗铃,装作看不见了,是到了我们该做根本改变的时候了。
一鲸落,万物生,为了中国的人口结构重回青春,为了中国的经济重返活力,地产经济,请你光荣的去死一次吧。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