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张功耀 教授发表过一篇名为“告别中医中药”的文章。今天有机会拜读了一下。 张 教授的文章指出了中医药应用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但有片面性。对中医药应该是改进和发展,不应该是全盘否定和告别。对 张 教授所提出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文化进步问题。
这个观点很好。所有的学科,包括中医药都应该进步。但是以文化进步的名义,我们更应当对中医药进行研究、改进和提高。而不是告别和废弃。西方科学之所以比中国的科学发展的迅速,就是在于它尊重前人的工作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国人的一个文化通病就是“再发明”:唾弃和否定前人的工作,鼓吹和夸大自己的“新发明”。这在古人的作品中和现代人的作品中都普遍存在。这也是我们有了许多的伟大发明,但这些发明在中国的发展却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2、科学性问题。
对中医药理论的评价要看她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中医药的科学性在于它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来自于观察和经验,是对观察和经验的总结。
比如说配伍方剂。其最基本的原理是复方,其次是复方需有规则。这两个基本原理是来自于观察和经验。这里面就包括有验证。所以它的基本方法:观察、推理、假说、验证,是科学的方法,是科学。
方剂的两个基本原理:“复方”和“复方规则性”是和现代医学或“西医科学” 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某些方剂中的一些内容今天看来不一定合理,只是由于当时知识和手段的局限性。
对中医药的科学性的评价应有整体观念和历史观念,而不应苛求,不应以偏概全。找出一两个个别的古方子大加鞭笞,这种思维的本身其科学性就有疑问。
同时中医药中的一些理论今天看来是一些常识,但常识不能说就不是一种学问。我们必需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有些中医药理论现在看来是常识,但是在当时对生理解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了不起的理论。就像我们今天说地球是圆的是一个常识,但是在当时,就是一个震撼世界的了不起的理论。
对一个研究科学史的研究人员来说,更应该尊重历史。
3、中医药疗效的问题。
中医药的一种很重要但没有被重视的治疗用途就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疗效是不可否认和忽视的,它也是现代西方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精神状态(脑神经系统)和免疫以及其它生理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而心理治疗的重要元素是每个个体的文化知识背景、对治疗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中医药的理论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脱离了历史文化环境来理解中医药的疗效。
就拿张教授举例的“春水治疗不孕症”的例子来说,我们并不知道古时那对夫妻的不孕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心理的因素造成的不孕,那么这种“春”和“春水”的理论显然就是中国人的文化容易理解、接受、和相信的,对这对夫妻也就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这个基本原理和现代心理治疗的原理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的贬意说法换做一种褒义说法:“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治疗方法”。
安慰剂效应也是效应。如果科学合理的应用,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完全清楚安慰剂效应的生理机制,但是这个效应的存在却是不争事实。
中医不应掩盖安慰剂效应,而是应该研究和突出它的安慰剂效应。如果这种安慰剂效应能强于某些西药的效果,那为什么不能说中医在心理治疗方面是胜过西医呢?
4、“药”和“毒”的概念。
研究药物的研究人员都很清楚,“药”和“毒”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首先对“药”和“毒”的概念的理解应当是既要全面,又要具体。
是“药” 都有“毒”。
药的作用对象都是人体内的有用蛋白。在一种状况下是“药”,在另一种状况下就是“毒”。在一种组织里是“药”,在另一种组织里就是“毒”。
其次是对药的“毒”性,也就是其副作用的认识过程。每一种药,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它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每一种“药”的毒副作用都是在科学不断发达的情况下在不断的被认识。我们不能说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药”的毒性就说它当时就是骗人的假药或毒药。
5、中药的广告问题。
药的广告是必须取消,否则误导病人。
但取消药的广告并非“势必”告别中医药。没有这个逻辑。完全可以制止广告宣传,但保留中医中药。这样能保留下来的中医中药中只有它的合理和有用性。
6、中医药和草医药的关系。
张教授称中医药是“自我标榜”出来的。张教授是研究科学史的。请教张教授,中医药难道不是在草医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为什么这样说?怎么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证明中医药和草医药是两个不同的分支?怎么证明中医药是“自我标榜”出来的?
希望能看到科学性强的、中肯的有关中医药发生发展史的学术文章。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