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3日举行的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国际抗疫合作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指出,新冠肺炎是“湿毒”所导致的疾病,湿毒内蕴是核心病机,兼夹发病是临床特点。
“新冠肺炎与非典相比,毒性较弱,但传染力强,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张伯礼总结认为,新冠肺炎起病隐匿、变化多端、黏腻胶着、缠绵难愈,符合中医湿邪之病的一般特征。“起病隐匿”体现在潜伏期长及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变化多端”体现在病情复杂、兼夹症多;“黏腻胶着”体现在常阳、复阳、二次感染;“缠绵难愈”体现在后遗症与病情轻重非正相关。而中药的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伯礼介绍,在我国,中医药抗疫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文字记载了从先秦两汉至今大大小小近500余次疫情,研发了众多治疗药物,也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所以这次疫情我们不是没有准备的,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于轻型病人,我们直接可以用普通药来治疗。对于一些无症状感染者、隔离人员,用中药来干预和预防。对于重症病人,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主要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我们用西医做评估,中医来做干预,综合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张伯礼举例指出,在武汉方舱医院,通过积极使用中医综合治疗,包括汤药、中成药、针灸、推拿、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我们的经验向其他方舱推广以后,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方舱的转重率只有2~5%,而国际上一般是10%、15%至20%,所以中药综合治疗有效降低了转重率,这也是战胜疫情的一个重要事件。”张伯礼说。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约两年,在张伯礼看来,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20年1月-2020年5月)为突发疫情应急围堵阶段,用3个月左右时间取得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第二阶段(2020年6月-2021年7月)为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用1-1.5个月控制住疫情转播;第三阶段(2021年8月至今)为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这五条精神不但是我们抗击疫情的法宝,也是我们应对一切艰难险阻的宝贵的经验。”张伯礼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疫考全球,考政府、考经济、考科技、考文化、考人性、也考价值观,更考综合国力。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应急反应和防控组织体系,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夺取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