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战“疫”中的中医药力量。
在这一次的节目中,除了此前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数据,我们又看到了几组新的(或是此前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中医药战疫的亮眼数据,还是几组有对照的数据,这些数据非常值得广为传播。
1、转重率为0
节目连线了在香港援助抗疫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仝小林院士介绍了一组数据:“我们做了721例轻型、普通型用中药干预和不用中药干预的相比,发现不用中药干预的那组转重率是6.5%,用中药干预的这组转重率是0,转重率明显不同。”
如果有人问什么可以防重症,或许老百姓首先想到的便是YM,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可以想到中医药,这和宣传力度肯定有关系,或许和宣传的话语体系也有关系。
显然,仝小林院士介绍的这组数据表明,中医药可以显著有效地防重症!
说到转重率,就不得不重提2020年初武汉疫*情时由张伯礼院士等坐镇的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成绩:一共收治564例轻型普通型新冠患者,采用中医药救治模式,100%患者服用中药,实现了零转重。张伯礼院士将这一经验分享给其他方舱医院,其他方舱医院也开始使用中医药后,整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下降到2%-5%!
2、降低转阳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长刘震介绍了一组数据:在扬州抗疫期间,一共观察了5686例的密接人员,经过研究,发现给予中药干预的密接人员,转阳率是0.86%,没有中药干预的密接人员,转阳率是1.73%,两者有显著差异。
这也就表明,中医药在防感染方面有显著优势,也就是说,中医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不用中药干预的密接人员转阳率是用了中药干预的密接人员转阳率的2倍。
2021年7月底到8月的扬州疫*情由一位来自南京高风险地区的老太引发,聚集性爆发点是老年人喜欢聚集的棋牌室,这也使得扬州那次疫*情确诊病例中老年人占比较高。老年人群体的防治属于难点,这个数据表明应该第一时间让中医药介入疫*情防治。
说到转阳率,则不得不提仝小林院士等在武汉疫*情时所采取的社区中药大锅汤防疫模式,即“武昌模式”:在武昌区,把中药汤剂(通用方大锅药)送到社区,给发热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群服用,这一举措,把疑似病例的确诊率从1月28日的90%下降到了2月6日的30%,再到后来的3%。
3、核酸转阴时间缩短
刘震院长还讲了一个数据:2020年4月-7月,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了三支中医医疗队(援助他国)。患者中核酸转阴的最短时间是4天,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是6天,取得了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广泛认可。
视频中,关于这三支中医医疗队,刘震院长没有细说。通过时间人物等信息对应,笔者倒是想到,去年5月3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一起开了一个表彰仪式,对赴境外救治感染新冠肺炎中资企业员工的三支中医抗疫医疗队进行表彰,这三支中医医疗队分别来自中国中科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及望京医院。这三支中医医疗队一共16名队员,他们出色地完成了援助任务:采用中药与中医外治法结合的纯中医药治疗,成功救治了确诊患者821人,且实现了零转重、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这应该就是刘震院长说的三支援外中医医疗队。
此外,在《焦点访谈》这期栏目中,仝小林院士还讲了几版诊疗方案中中医药内容的变化,如在第9版方案中,根据中医药应对德尔塔、奥密克戎的经验增加了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内容。
确实,在实战中,我们见到的针灸治疗新冠患者的实例还是不少的,写进诊疗方案中则能形成更好的指导。
栏目还连线了在香港援助抗疫的张忠德教授,作为出征支援抗疫已经12次的老将,德叔强调了中医三因制宜的理念:如,在甘肃燥比较多,在广州暑热比较多,在南京、厦门湿比较重,在吉林寒就比较重,这就是中医的三因制宜调整一下,展现出来的效果就更好,这也是中医的优势。
听到这不得不感慨一下,这两年来,德叔真是天南海北的抗疫都去过了,德叔的话就是来自一线临床的总结,非常有说服力。
黄璐琦院士则讲述了《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的相关情况。这个报告意味着两个认可:一是有效性,中药有效治疗新冠主要体现在降低轻型、普通型转重,缩短病毒清除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减少一些相关的症状;一是安全性,中医中药是安全的。这个评估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整合医学模式。
可以说,战疫中的中医药力量是多方位的:预防作用显著(防感染),所以近来的香港、吉林、上海都在打造中医药防疫屏障;显著降低转重率(防重症);有效改善症状,缩短转阴时间住院时间等。两年多来,病毒再怎么变异,中医药始终有效,未来也是如此!
从古至今,中医药都是我们的抗疫利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