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山东商报微博官方号发了一篇文章:《中医大咖谈:以“不变”应万变,中医药抗.yi为何能持续输出中国方案?》
然后,大约在今天中午,这文章被莫名其妙的删除了。先是文字版被删除,然后视频版也被删除了。
这突如其来的莫名其妙,很难让人不悲愤莫名。
对这种小动作的怀疑,真的不是网友没由来的太敏感,而是实在是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武汉之时,某报专访张伯礼院士,他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yi情过后也别忘了中医药,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近日中国-世卫组织的yi.情考察专家组中没有中医药专家,yi情报告中,中医药几乎没有涉及,这令人十分遗憾。
这种担心,在后来,屡次成为了现实。
比如,反映武汉战.yi的电影《中国医生》对中医的作用只口未提。
又如,蒲辅周老先生工作过,开枝散叶广传中医精髓的某中医医院第一时间出征武汉,并接管金银潭医院南一病区的42张病床,收治158名确诊患者,并研发出“三药三方”中的化湿败毒颗粒;
后来,该医院承担了国家参与国际抗.yi合作的各项任务,现了感染者“零转重、零致亡”以及医务人员“零感染”的“三零”目标,并通过尝试“远程医疗”开具“处方”,推动了中医药诊疗服务在海外落地开花——由此,还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荣誉证书奖杯。
然后,今年3月中旬,该院内部通知不得宣传中医防治效果及私自接受媒体采访。
还有,“不规范写作”的网.红医生开出的三板斧如下图所示:
熟悉网.红医生和文本写作的人都清楚,这第二条中的“其他药物包括中医药”仅仅是个可有可无的陪衬,而关键在于“抗病毒药物”,说白了就是当地力推的辉瑞Paxlovid。
可以想见,3月当地“爆单”之后,当地中医只能守在自己的小角落里努力救人,然后直到4月15日张伯礼等中医专家到来,他的身份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XX工作组中医专家组组长”。与此同时,中央急调数省中医整建制接管当地方舱医院。
更高层面的中医专家与当地中医专家有机结合,并在政策层面形成有效机制,当地的中医药才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有效运用,重症数和死亡曲线也开始急速下降,中医在当地的具体成绩详见《中医在魔都的战绩如何?》。
后来,5月20日,74岁高龄的张伯礼院士完成对当地的中医药防治指导工作,回到天津,除了天津本地媒体“津云”做了一个简短报道外,该地媒体没有任何一家报道,这还真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简单来说,中国独特的防治体系中,中医药肯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大锅药的预防,方舱的防转重,对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还是愈后的康复,没有中医药,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最明显不过的是,在从武汉之后的2020年5月中旬至3月中旬,大陆地区新增三万病例,其中也不乏危重症患者,但总共就出现两例死亡。之后,以美为师、中医相对缺位的某地,不但感染近六十万,还死亡近六百人,然后竟然全是因为高龄+基础病!
难道首战奥密克戎的天津就没有高龄的危重症患者吗?不,人家也有,但“西医认为无症状,但中医确有证候”、“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把工作做在前头,风险也就没那么大了。
再回到本文开头山东商报发的那篇文章《中医大咖谈:以“不变”应万变,中医药抗.yi为何能持续输出中国方案?》。
这篇文章突然被删除,背后真的没有一点故事吗?
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山东商报的原创,它是羊城晚报5月下旬的一篇专访,背景是内地医疗队(以中医为主)援港留下了许多重要“战绩”:
“尽管此次在亚博馆收治的患者,70岁以上老年人占了85.3%,60岁以上占93.7%。高龄患者有多种基础病,叠加新冠肺炎后,症状相对来说比较重,但我们重点调整了对高龄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内地医疗队成建制接管了亚博馆8个区中的6个区,所管辖病床的患者无一例死亡。”(12次驰援各地的张忠德德叔)
“香港的医疗系统与内地不同,对中医有较多限制,包括治疗方式及治疗的病症范围。我们入驻后,科学扩大了中医药使用范围,修订及完善中医诊疗方案。”(张忠德)
——这也是香港中医师历史上第一次进入红区,参与中西医协作诊治。
文章共分如下几部分:
壹、援港战疫,中西医融合抗疫方案持续创新;贰、中医药抗疫有何秘诀?以“不变”应万变;叁、中国方案获肯定,交叉学科可融合;肆、助力公卫,中医药将深度融入全链条精准防控机制。
此外,还有对话部分。张忠德:在公卫体系各环节,中医药都应发挥积极作用;林琳:多学科交融,是医学发展之必然。
这样一篇既有事实为依据,又有理论做支撑的文章,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些平台就是搜不到了。
难道,这仅仅是巧合?
难道,中医防治的效果,真的不可以说吗?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