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驻华盛顿记者王冰汝前几天发了个很有意思的视频。
美国小伙Matt辞去了IT相关的工作,做起了一名全职中医。
当然了,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三年前的2019年,王冰汝采访Matt的时候,他已经练习太极拳30年了,并且通过5年的学习,刚刚取得了美国针灸执照。
而在Matt的中医学校里,他的师傅是一名在中国学习中医十年并取得辽宁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Marc,中文名叫做王浩。
在前后间隔三年的两个采访中,我们可以一窥美国中医的面貌。
两个采访中王冰汝都以记者的敏感,问王浩与Matt一个同样的问题,病人是中国人(亚裔)多还是美国人多?
身处马里兰州的王浩回答是美国人比较多;Matt的回答类似但更为详细,大多是不同肤色、种族和信仰的美国人,有黑人、白人、亚裔、西班牙裔、拉丁裔、非洲裔、南美裔、欧洲裔,因为华盛顿特区本身比较多元化,有不同种族的人。
这与许多人的刻板印象——认为中医主要在唐人街流行,只在华裔至多扩大到亚裔(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和东南亚为主)中受到欢迎——大为迥异。
那么病人的需求是什么呢?
Matt任职的中医诊所里,他们的病人里有因新.guan而焦虑的患者,很多人是因为背痛、膝盖疼等各种疼痛病来的,其中一个项目是帮助女性生育,包括助孕等。
王浩的回答则是,很多人发现长期使用药物公司的制药,或者身体有疼痛用药“盖住”始终不是很好的方法,然后他们就会去寻求一种不吃药不做手术的方法,于是就找到了针灸。对疼痛,它能很快控制下来,长期吃吃药的美国人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高(言下之意,也有一定效果)。
当然了,在美国,或许是因为游泳运动员和明星的示范效应,针灸、刺血拔罐等外治疗法是更要受欢迎的,并且在美国包括华盛顿特区在内的46个州都颁布了关于针灸的立法,要执业必须取得针灸师的执照,目前全美约有四万余名针灸师。而大多数州大的保险公司对于针灸治疗的费用都是可以报的,举例来说,Matt超过一半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是可以通过保险报销针灸治疗的费用的。
相比之下,中药并未通过FDA的认证,而许多病人此前并不像中国人有喝中药的氛围,但是,王浩的病人几乎所有人都用针灸,与此同时,依然有约30%选择服用中药。
当然,王浩往往会提前给病人打招呼,中药没那么好喝,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让它变得更好一点,之后病人的反馈往往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喝。更加重要的是,病人吃了几天或几个星期,效果就出来了,他们很愿意吃。
在对待中西医的态度上,两位医生也比较一致。
Matt的许多病人在西医还未失效的时候就会来找他们,然后他们会将西医的病症对应到中医中,再寻求相应的治法。Matt还提到了一个“很中医”的说法,针灸就像拐杖,它可以帮助你,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饮食管理和锻炼,帮助你培养出治疗康复的能量。
对王浩而言,无论中西医都是如何更好的帮助病人最快速最完整的好起来,维持最好的健康的状态,所以两者之间并没有那么大的区隔,如果有的并确实开刀效果更好,自然会建议病人优先考虑。
当然了,认可针灸和中药的美国人依然只占总人群的一小部分,但是相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将其误解为“江湖骗术”,可以说一方面通过实打实的疗效,另一方面现代科学对中医如何作用人体并起效果有了愈来愈多的发现,接受中医的人呈增多的趋势,针灸及中药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西医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Matt在取得针灸师执照之前,在自己和父母身上练手最多;而王浩的病人是疗效说话,通过病人介绍病人,朋友介绍朋友逐渐积累起来的。
这与国内非体制内医院的中医简直是一模一样。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太极拳。
Matt已经学了超过30年的太极拳,在最近的采访中,Matt提到打太极是自己的惯例,只有你每天打才会有效果,不能只是每隔一天或者一周,这是让自己强壮起来以帮助患者,所以每天清晨自己都会练习。
看到这里,笔者真的是非常汗颜,在上大学的时候笔者体育课选修了为期一年的武术班,其中一个学期就是精雕细琢般的学习24式简化太极拳。笔者的学校,拿到学位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24式简化太极拳在大四上学期通过考试,并且有一年是有早晨上课前强制的太极锻炼打卡的(每学期完成固定的次数,以学院为单位集体组织),然而无论晨练打卡还是最后的考试,糊弄的同学终究占了大多数。
工作之后,笔者偶尔也打打,然而并没有真正的坚持下来。
哪怕当时极少数认真学的同学,最终坚持到如今的,更是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唯有发自心底的热爱,才让Matt将晨练太极当做了与吃饭、睡觉、呼吸一样日行而不觉的事。
相信,也正是这样的热爱,让他放弃了IT的工作,走上了中医之路。
有了这份热爱,这条路必然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