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
9月以来,围绕我国稀土之“限产”,各种议论甚嚣尘上,且日盛一日。美日诸国,责之有违世贸规则者有之,斥之“挟稀土以令外交”者有之;而国内民众,心怀不满者亦众,痛稀土价廉者有之,忧国之安全者亦有之。
美日的诸般议论,自是矛盾重重,难圆其说——中国作为主权国家,在稀土储量从10多年前43%急剧下降至现在的30%、且一直承担着全球市场需求90%,在资源储量相对紧缩以至不能承受全球市场之重的情况下,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环节进行必要的限制,理所当然。
为何理所当然的举措,会引发美日诸国的强烈反弹?以至置事实于不顾,为己利而出诳言。但观论者言之凿凿、愤慨万千之状,除疑之佯装之外,诉其原由,“落差过大”亦是其心理层面的重要因素——与我国之前的“慷慨”无限相比,而今显得似乎过于“计较”。
如果这算得上“计较”,也是一份迟来的“计较”,亦是国内民众忧心之所在:15年来,我国稀土可采储量急速下降,幅度达30%;大规模的私采、乱采稀土矿,致使水土流失、环境损坏严重;作为全球稀土90%的供应国,不但毫无定价权,20年来价格上涨幅度微不足道……
面对这种种令人忧心之处,美日诸国的无端指责自是“外患”,而我国长期缺乏有效保护机制才是“内忧”,亦是根源之所在。虽然自2006年以来,我国加大了稀土出口的管控,出口配额也年呈递减态势,去年更是推出了《〈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修订稿》,明确了我国稀土“有序开采,严控出口,产业整合”的基本方向。
客观地讲,我国自2006年以来的稀土管控,效果并不明显,盲目乱采、出口走私、产能过剩、竞相压价等种种乱象,至今仍盘桓在我国稀土产业的上空。当然,这种种乱象源自利益之争,部门与地方、央企与地方企业(民企)、生产商与贸易商一直存在利益纠缠,各自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有效平衡。所以,虽然自2006年以来,我国围绕稀土产业,出台了种种政策措施,但我国稀土“内斗甚于外争”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
我国针对稀土资源保护的失措与困顿,不由让人想起另一起所谓的资源战争,热闹非凡且均与我国深度关联——“加拿大钾肥之争”。所不同的是,我国之于“稀土之战”为全球最大供应方,之于“钾肥之争”为全球最大需求方。虽然,这起关系我国农业切身利益的“钾肥之争”,必和必拓最终能否如愿,我国是否会出手阻截,至今仍未有定论。但加拿大针对钾肥资源的种种保护,平衡与钾肥资源利益相关的制度性约束,很是值得我国借鉴。
加拿大之钾肥与我国之稀土,均为各自核心矿产资源,且均为全球最大的供应方(加拿大拥有全球钾肥储量的70%)。但加拿大钾肥20年来,价格上涨5倍之多,而我国稀土在1990年至2005年,价格反而下跌一半有余。究其原因,1990年至2005年间,我国稀土盲目开采,15年间开采量升至10倍,一度致使稀土行业供过于求,价格又岂有上涨之理。
但这仅是原因之一,与限产相比,统销则更显关健。就统销而言,加拿大的做法很是值得借鉴——加拿大的钾肥出口,北美之外的地区(占加拿大钾肥出口的绝大部分),统一由Canpotex销售公司进行统一销售,而Canpotex销售公司却却是由加拿大最大的三家钾肥生产商共同组建。通过Canpotex销售公司这个统一销售平台,加拿大钾法完全避免竞相压价的内部斗争,有效掌握与其供应量相配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与加拿大打造钾肥统销平台相似,对于世界钾肥储量第二的俄罗斯而言,亦为避免市场恶性竞争,竟然跨国联姻,由该国钾肥巨头乌拉尔钾肥公司(Urakkali)和白俄罗斯的白俄罗斯钾肥(Belaruskali),共组建销售公司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负责在国际上销售两家的产品。
生产商强强联手,打造统销平台,提高话语权和定价权,虽有垄断之嫌疑,但亦为国际资源矿产大国(大型生产商)之普遍做法。这一点我们应深有体会,无论之与钾肥、之与铁矿石,我国均曾作为全球最大的需求方,为对方强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付出不计其数的真金白银。
能源矿产之保护和竞争,不仅在于市场供需,更在于资源拥有结构。正因为此,虽然加拿大钾肥生产商普遍陷入资金之困,但包括必和必拓在内的世界级矿业巨头,面对生产商提出的超高溢价和加拿大国内近乎严苛的法规保护,仍趋之若鹜。
鉴于此,我国稀土资源的保护,通过产业并购、严防私采乱采、限制稀土产量固然重要,但打造统销平台,避免自相残杀式的价格竞争,有效提高话语权和定价权,则显得更为急迫,这一点,加拿大的钾肥攻略,确实值得我们仔细思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