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廉价进口耗中国资源 手握大量储备压中国降价
西方想重绘稀土霸主地图
| ||
|
环球时报 本报驻外特约记者 刘刚 孙秀萍 青木 本报记者 程刚 芮晓煜 ●汪析 葛元芬
这段时间,日本外交官的身影频繁出没于印度、越南、蒙古、哈萨克斯坦,这些国家的共同点是存在或可能存在稀土资源。在中国管理稀土市场秩序的决定被西方视为“稀土战”的信号之后,日本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寻找新的廉价供应者。同样身为稀土消费大国的美国也宣称要重启本国稀土矿,并声称要以中国一半的价格来抢占市场。可掩藏在日美等国高调行动背后的却是这样一些事实:日本手里握着够用20年的稀土储存这张底牌,美国占据着世界稀土储量的13%,却一直廉价进口中国的稀土。而在美国国会收到的能源报告中,世界稀土版图标注的国家遍布北欧、东亚、美洲、非洲,稀土并不稀少。“一面渲染危机,一面在市场上造成不靠中国也无所谓的迹象,最终迫使中国企业重新低价出售,这就是西方稀土消费大国与中国较量的基本手法。”一位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说。
谁将成发达国家下一个目标?
在9月底外媒传出“中国开始限制、甚至禁止稀土出口”的谣言后,类似“我们已处于资源危机的边缘”、“中国对西方发动稀土战”的论调就在西方满天飞。稀土这种分布在世界多国的资源,被描述成中国要挟他国的“独门武器”。德国《每日镜报》援引一名德国经济界驻京代表的话说,中国人玩稀土就像当年欧佩克玩石油一样;美国《新闻周刊》则称,稀土是高悬于中国贸易伙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目前,国际上一年的稀土产量约为12万吨,基本满足需求,但据德国《经济》周刊估计,世界稀土消费2012年将达到18.5万吨。“稀土荒”、“稀土战争”于是成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心头大患”。
渲染这些担忧论调声音最大的,是没有稀土资源,却身为世界稀土消费大国的日本。虽然它已廉价从中国购买、储备了能用20年的稀土,但仍然大张旗鼓地迈开了全球寻找稀土廉价供应商的脚步。印度10月24日发表声明称,将和日本合作开发稀土。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稀土出产国,探明储量约310万吨,占全球储量3%,总产量占全球的2.2%。二战结束前,印度的独居石稀土矿供应量曾占世界总量一半。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将在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新建钕等稀土提炼工厂,目标是每年供日3000吨至4000吨。英国路透社称,这将是2004年以来印度首次重新开启稀土生产。印度前外交秘书坎瓦尔·希巴尔说,在日本意识到其中国政策处于麻烦中时,印度应趁目前的“大好时机”把中国“将死”。但印度并不允许日本直接开采稀土矿。
东南亚国家中探明稀土藏量最大的越南也是日本的目标。据越南资源环境部副部长阮文德透露,日本关注越南稀土已经三四年了。不久前去河内参加东亚峰会的日本首相菅直人出手阔绰,宣布将向越南提供价值790亿日元的基础设施发展援助,以换取越南同意日本开发其稀土。据称,两国企业正在研究调查的越南Dong Pao矿场仅是越南富含稀土矿藏中的一个,每年将为日本供应5000吨稀土矿,占日本年需求的1/4或1/5,可持续20年。但有不少越南舆论认为,应保存稀土资源,满足今后国家建设需要。据《环球时报》记者观察,日本还可能在环保方面在越南面临强大压力。此外,9月25日,日本与哈萨克斯坦就稀土开发达成一致,一直被韩国独享的哈萨克斯坦稀土对日本也敞开了大门。同一天,日蒙就共同开发稀土也达成共识。不过,蒙古有稀土目前还只是限于推测——中国内蒙古有稀土,蒙古理论上也应该有,但日本公司还是在此投入400亿日元。
另一个格外担忧“稀土荒”的是欧盟。欧盟国家里几乎没有具有开采效益的稀土矿藏。它们主要靠从旧电路、电脑、磁铁和车辆里回收稀土。德国《明镜》周刊近日报道称,德国经济界收到了首批企业报告,他们的稀土已经用完,公司可能被迫限制生产。目前,欧盟正在寻找稀土替代资源。德国《世界报》援引巴斯夫集团亚洲部总监马丁·布吕德米勒的话说,这场危机会成为德国工业界革新的动力。德国经济部长布吕德勒提出成立一个“原料合作组织”。
21世纪真的要闹稀土荒吗?
“稀土真的那么稀有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不久前给出答案:未必,只要你愿意挖。该报道称,大多数稀土元素都相当普遍,其中几种稀土储量甚至比铅还多。打火机里的电石是用稀土做的,稀土用于煤气灯已经一个多世纪了。现在市场上稀土供应减少是出于经济和环境因素,而不是因为稀土稀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也乐观地说,谢天谢地,世界并不缺少稀土,只是缺乏开采。
稀土在地壳中的分布的确并不稀少,但非常分散,很难开采或开采成本极高,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也比较有限。按照7月美国能源政策分析家马克·亨弗里斯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绘制的世界稀土版图,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分别占世界的36%、19%、13%和5.5%。其他稀土储量较大的国家还有印度、越南、巴西和加拿大。此外,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北亚的朝鲜,中西亚的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北欧的挪威、格陵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非洲的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埃及等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稀土矿床。迄今,规模较大的可开采稀土矿床主要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波罗的海的几个沿岸国家。但目前真正大量开采的,仅有中国。中国稀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7%,俄美澳三国的产量都几乎为零。
不过,美国《华盛顿邮报》认为,中国对稀土开采的垄断是暂时的。因为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曾主导稀土市场,后来由于能够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从中国买到甚至储藏稀土,很多国家都将自己的稀土矿封存了起来。美国最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碳酸盐氟碳铈矿,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氟碳铈矿矿床,而且品位很高,储量为450万吨,但2003年就停止开采了。如今,美国钼矿公司开始筹备恢复芒廷帕斯稀土矿的开发工作,预计年产能在1万吨以上,并有望于未来两三年内投产。钼矿公司表示,计划在2012年底前将公司在美国的稀土年产量大幅提升至2万吨,并以中国的一半价钱,抢占1/6市场。
澳大利亚也是稀土资源大国,独居石稀土资源丰富。1994年,由于放射性废料处理等问题,该国中止了独居石的开采。澳大利亚非常重视环境,在其东海岸,独居石资源半数以上都在环保区和国家公园内,因此不允许开发。德国《世界报》称,随着中国开始限制其出口,澳大利亚有望在数年后成为全球主要的稀土矿生产国之一。一名稀土领域的投资人士甚至预测,澳大利亚将成为“稀土出口领域的沙特阿拉伯”。
据美国《外交杂志》9月报道,南非、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公司都开始竞相开发本国的稀土矿。对此,《纽约时报》认为这些计划都充满风险,经济上回报是个问题。潜在的威胁在于,现在中国减少出口配额造成价格上扬,一旦中国改变主意,把稀土价格压下来,这些公司就可能破产。日本《钻石》周刊11月也称,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横着很多障碍”。比如,日本汽车厂商生产环保车所必需的稀土“镝”,除中国以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矿床能够用较低的成本开采。对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表示,由于稀土中很多是放射性元素,开采难度高,短期内这些国家取代中国还比较困难。有悲观看法认为,15年后美国稀土产业才能振兴起来,这些国家短期内挑战中国地位很困难。
西方较量中国的基本手法
“事实上,除铁矿石之外,世界对于石油、煤炭资源的争夺仍然十分激烈,惨烈程度远远大于对稀土的争夺。”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日本问题专家唐淳风说,一些西方国家渲染“稀土大战“其实是没影儿的事。一位中国专家称,不要把稀土和其他的一些金属资源以及石油,放在一起类比,它们并不一样。全球一年只需要12万吨,这是非常小的用量,其中还有很多是被有战略远见的国家储备起来的,稀土根本就不是像铁、铜、铝、石油这样大量消耗的资源,而是像味精一样稍用一点就能发挥巨大作用的战略元素。这位专家说,真正需要的那些应用强国早就以低价大量储备了中国的稀土,所以现在中国对稀土的调控根本不会威胁到它们。它们大肆炒作其实是想让中国继续以不合理的廉价继续供给他们稀土,同时消耗中国具有独特优势的战略资源,等到中国优势转为弱势,他们就会以极为昂贵的价钱反卖给中国。这正是几个稀土进口大国与中国较量的手法。有日本专家也认为,目前以日本为突出代表的国家大造寻找或重启稀土开发的势头,不排除是为了牵制中国的一种姿态。
对于那些试图以稀土换取政治博弈胜算的国家,唐淳风认为,稀土市场由大的资源国控制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不管是印度还是越南,很难得到公平定价,稀土市场并不会更规范。这些国家是用资源换取政治利益,换取美国的战略支持,很快会发现自己陷于战略被动。
对于中国的稀土战略,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认为,不应仅着眼于产量控制,而应该提升技术。几年的大量开采造成中国稀土储量在1996年至2009年间大跌37%,只剩2700万吨。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可能需要进口。他说,提升稀土生产提炼技术,可以使中国将来不仅无需贱卖稀土资源,还可以去越南、印度、蒙古等国开采稀土矿。否则几年后,面对别的国家稀土产量回升,可能又陷入价格竞争的老路。
英国《每日电讯报》题为“稀土争端:一些大实话”的文章为中国说了些公道话。文章引述分析人士的话说,稀土一直都太便宜,世界需要习惯这些材料变得更贵,特别是中国本土工业开始使用更多的稀土,“这是中国在价值链上攀升的结果,也再度说明中国影响世界之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