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产业研究

工业经济的繁荣与萧条和中国模式的特点

股市中人 · 2011-06-05 · 来源:
通胀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目录  

一   当代全球经济大事和危机的简要回顾及预测  

二  当代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三  分析的理论基础---资本扩张与技术进步的矛盾  

四  主要的两种经济制度危机形式  

五  典型危机--房地产泡沫的东西方比较  

六  近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转变  

七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实践  

八  中国的现阶段表面矛盾  

九  政府的口号和实质  

十  推测典型工业资本国家是如何扩大内需的  

十 一  政府应对危机的实际主要方法  

十 二  现阶段矛盾的本质  

十 三  亚洲国家的成功基础  

十 四  探讨怎样正确学习资本主义  

十 五  社会主义的推测  

   

一   当代全球经济大事和危机的简要回顾及预测  

 70年代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滞涨危机,主要是战后西方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去推动工业化发展和去恢复并发展被战争破坏的基础设施的结果,由73年中东战争的石油危机引起,实际上是阶段性工业需求超过供应的矛盾;80年代主要是农产品和资源出口为主的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而当时日本节约资源的精细制造是发展最鼎盛时期,是全球工业制造的最鼎盛时期,是工业领域快速提高效率摆脱对自然资源阶段性过度消耗导致的70年代滞涨的努力,中东国家石油开采的增加是消除滞涨的最主要因素。90年代主要是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前苏联解体和亚洲金融风暴,是欧美发展,尤其是美国发展最好的时期,其后是美国2001年互联网科技泡沫破灭,因此90年代是美国领头的电子科技的最鼎盛时期,是美国承接日本80年代推动全球工业进步基础上的高科技创新时代。2000-2010是世界各国在中国重工业出口和自然资源需求下的消耗繁荣期,以中国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为象征,世界各国享用了中国廉价的资源和环境,中国需求资源的供应国,如澳洲和加拿大,还有中国国内的资源占用者,例如与官员合伙的矿主地产商和土地后面的各级政府,是最有钱的时期,是中国地下资源开发最疯狂和环境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是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最好的时期,美国过去10年主要是两次高科技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战争锻炼出其再次引领未来科技革命的基础。资源的大量消耗结果是未来10年主要体现为亚洲出口加工国类似西方国家70年代滞涨的时期,未来10年西方可能是类似80年代的基础工业进步时期,其后可能是类似90年代电子科技的高科技发展时期,2008的次贷危机是发达国家的转折点,北非中东冲突可能是不发达国家的转折点。

二  当代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  

80年代主要是基础工业设备和外资的引进,帮助西方走出70年代滞涨的阴影,但此时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小;90年代主要是人力密集的低端出口组装加工,其首先冲击的是同类竞争国家,如东南亚和墨西哥等的出口加工国家,尤其是国际上没有开拓能力的东南亚的企业和政府普遍不得不将资金投入本国的房地产来保持资本的收益--目的是延迟金融体系的风险爆发,最后结果是97年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同样的出口加工为主的中国,不顾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教训,1998年马上选择了以房地产为支柱的经济政策,这就是类似的经济模式,类似的投机选择,类似的结局),而亚洲四小龙加速将低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来获取同等竞争力达到保障资本收益的目的,中国取代东南亚的90年代使国际资本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更巨大的长期收益,该收益尤其是推动了美国的电子高科技创新和日本从工业制造国向发达商业资本主义国家的转型(日本建立了领先的工业科技基础上的商业化工业品牌和消费品牌相结合的良性推进循环)。2000年后中国主要是资源消耗的重工业,其冲击的首先也是同类竞争国家,就是那些以钢铁为发展基础的对能源需求大的重工业制造国家,西方的资本家通常采取的是灵活的适应性的投资和货币政策而不是对抗性策略,因此2000年后西方发达国家继续转移重工业制造到中国来避开恶性竞争,期间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享受了中国提供的廉价重工业产品,更主要的是减少了大量的本国重工业污染,大大提升了本国的自然环境生活质量。中国对本国自然资源的消耗到最后就必然演变为对全球自然资源的消耗,推动全球通货膨胀,结果就是间接推动贫富分化严重的落后国家发生革命或社会动荡,和其它大部分工业国家面临金融或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危机,而中国自身则形成了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贫富分化,类似东南亚的通货膨胀和外资依赖,再加本土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大量地下资源消耗。  

三  分析的理论基础---资本扩张与技术进步的矛盾  

从工业经济的长周期发展历史看,资本扩张是工业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为工业经济发展服务的,资本力量阶段性超越了工业技术发展就孕育了工业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广大不发达国家,没有建立国内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依靠外国资本或本国大发货币去单方面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是唯心主义的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必然要失败的,因为其资本扩张和技术进步是严重不协调的,结局无非是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外资逃跑导致的债务危机或本国严重通胀下的货币贬值危机。须知工业技术的进步才是资本扩张的物质基础,因此表面上看,资本取代土地等自然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从封建社会进步到资本主义社会,实质上是工业社会取代农业社会推动的文明进步,也就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国家的矛盾表面上体现为需求与生产的矛盾,所谓的消费不足问题(这个矛盾主要是分配不公平造成的,计划经济以简单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工业化国家的矛盾实质上是科技进步和资本扩张之间的矛盾(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资本扩张对资源的增加消耗和科技进步对资源的节约之间的平衡问题),资本推动科技进步的阶段是健康的阶段,资本无法推动科技进步的阶段就是危机的阶段,例如货币10年增发了10倍,而同期工业技术进步了2倍,就是个巨大的问题,其首先体现的就是严重通胀,而单靠计划经济不能解决科技进步的问题,前30年的后期就面临计划经济无法推动科技进步的困境,现在替代计划经济的类似封建社会的宏观调控和加强垄断就更加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它造成了资本扩张与技术进步脱节下的长期严重通胀和长期不公平分配下的内需不足双重矛盾。回顾人类历史,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依靠小政府大市场环境下资本的公平竞争来推动科技进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依靠公平社会环境下的民主和团队精神来推动科技进步的,当然有人认为靠物质刺激来推动--承包制,有人认为靠做大后再做强的垄断来推动--大集团战略,等等,这些只是不靠谱的片面经验或主观臆想,不是什么特色或创新,是封建的唯心思想体现,是建立不了科技进步的体系基础的。  

   

从工业经济的短周期历史看,资本的效率提高趋势是一轮经济繁荣的背后推动力,为什么西方要搞小政府,大市场,因为这样的格局是适合提高资本效率的,这样的资本主义虽然一定发生周期性的危机(资本的效率提高到了极限,要重新提高资本的效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刺破泡沫压低资产的价格,所以经济危机就是资本效率从低到高后趋势反转的阶段),这样的资本主义最终是很有可能走向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中国不是以资本作为主要的经济推动力量,资本主要是财富分配的工具,是计划和财政手段(现在改了个名叫宏观调控和规划)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其背后实质上就是庞大的官僚体系作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量,同资本主义是有根本区别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是主要以资本的效率从低到高推动的,中国的经济繁荣就是主要以官僚体系的权力从分散到集中,政府财政力量的从分散到集中这个过程来推动的,资本主义的危机是以部分资本的破产和资产的贬值来重新获得资本效率的新一轮上升趋势,那么中国的危机将主要是以政治的动荡和社会权力的重新分配的完成来获得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基础,当然两者都互相包含了对方的一些特征,但主次是不同的,这就决定其危机路径的差异,目的都是一样,通过改变原来的结构重新获得提高资本效率的机会来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四  主要的两种经济制度危机形式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础,矛盾的激化又必然导致危机,但矛盾有主要正面的矛盾和主要负面的矛盾的区分,因此危机也有类似的特性。西方特点的是以资本和工业科技代表的社会资源为核心推动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因此经常爆发的是资本效率恶化的金融危机为主,就是资本推动科技进步下的实体经济效率提高后的产品不断降价使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负循环,这个看似灾难的经济危机实质上是以自然资源和资本的节约作为回报的,其实体经济的效率是不断提高的,因此虽然有间歇性金融危机,但股市总体是长期震荡上升的,危机的最严重表现形式是大规模破坏性游行示威(通常是资本内部的斗争和取得新的资本效率平衡来阶段性缓和危机),可见其社会财富总体是增加的,科技是总体进步的,主要是财富的分配问题导致消费不足和产品过剩的矛盾,在物质上是正面的矛盾,在意识上是负面的矛盾,因此从唯物主义角度看待,其总体是正面的矛盾和危机。亚洲特点的是以权力和土地代表的自然资源为核心推动的封建经济发展,就是权力推动实体经济中资源消耗导致资源价格或相关的房地产价格经历缓慢上涨到加速上涨再到减速上涨的过程使资本回报率最终下降的循环,这个危机实质上是以自然资源开发(自然资源包括人口资源,环境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的衰竭作为结果的,自然资源衰竭的结果必然是严重通货膨胀,因此亚洲经常爆发的是土地资源代表的房地产泡沫危机为主,其实体经济的资本效率伴随各种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衰竭而不断提高到最终恶化,其股市是伴随资源开发和消耗的总体先期大幅波动而最终衰竭波动的特点,其实体经济的推动者--官僚体系也伴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不断膨胀的人员规模和权力扩大到最终官民比例严重失调和行政干预几乎所有经济活动(没有比资本主义更广泛的大众民主来抗衡无比强大的官僚体系,权力腐败就必然登峰造极),危机的最严重表现形式是类似封建社会的武装斗争(通常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斗争和取得新的权力结构平衡来阶段性缓和危机),因为发展主要依赖不断消耗自身的资源,其社会财富总体是趋向减少的,科技创新是停滞的,主要是资源的日益缺乏和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模式不可持续的矛盾,虽然在一段时期可以共同泡沫化发展,该矛盾无论在物质上还是意识上主要都是负面的矛盾。以上的矛盾都是通过资本的流动来实现的,资本犹如火药,有强大的威力,如果将资本用于推动科技进步,就如同将火药用于道路建设,促进人类工业文明的加速进步,如果将资本用于财富分配,就如同将火药用于流血冲突,导致人类工业文明的加速退步,资本发挥怎样的用途?是由政治和经济的基础决定的,当权者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五  典型危机--房地产泡沫的东西方比较  

以1929大危机为例,美国的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技术在1908年可能实际上就已经发展到了阶段顶峰,无法再吸引投资了,房地产被动地成为吸收资金的行业,房地产的泡沫发展阶段已经是实体经济技术创新的停滞阶段,这个1908年实体经济无法再提高资本效率的金融危机到1929年才爆发,期间就是房地产泡沫和金融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比较高资本回报的投机时期。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房地产泡沫,是被动的选择而不是主动的选择,因此泡沫不会很大。而封建特点很强的亚洲国家,长期从事的只能是低端的出口加工行业,这样的依赖外需的工业经济长期平均资本回报率是很低的,因为其国际竞争力很差,相比而言,被适当保护的内需市场才能提供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但依赖外需的低端出口加工经济使其技术进步依附于外资,失去自身推动科技进步的独立体系,因为缺少科技进步,内需市场的资本就选择垄断的资源而不是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品来作为主要的投资对象,例如中国,首先是启动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城镇化,然后政府主动地将国家财政资本长期投入与房地产最密切相关的基础建设,那么房地产代表的垄断资源就必然代替实体工业经济成为提高整个国家资本效率的工具,资本的贪婪和压力促使中国直面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灾难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房地产作为经济发展支柱。所以,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房地产和资源泡沫是阶段性的次要的,是金融危机的可能副产品,其金融危机的发展和破灭是实体旧经济展开淘汰和新经济开始萌芽的必要的过渡和筛选的阶段,大部分时候是实体工业经济的不断提高资本效率的过程。而亚洲封建特点的工业化国家相反,实体经济的不断提高资本效率的过程是短暂的和次要的,其发展和衰落是旧资源的内部消耗淘汰和新资源开始广泛利用的过渡和筛选的阶段,大部分时候是特定部分的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消耗的过程。可见,发达国家是资本危机,不发达国家是资源危机,资本危机主要是分配不公平,不是大问题,是账面的纸上危机为主,是可以通过调整社会分配结构和破产重组等完成,资源危机是大问题,是被动地减少消耗还是主动地发动抢夺资源的战争的问题(封建性质国家通常是内部的战争,不是资本性质国家的对外战争)。面对实体经济无法提高资本效率的过渡时期,西方选择金融虚拟经济的泡沫化来等待和创造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主要是一个等待和挑选的过程,而不发达国家选择房地产的泡沫化来延迟必然存在的金融体系风险的爆发,金融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都会产生巨大的风险,但金融泡沫破灭是虚拟的破灭,会比较快恢复并展开新一轮发展,房地产泡沫破灭是实在的大量资源消耗后的破灭,会很难恢复资源的补充,也就很难展开新一轮的发展,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维稳和所谓的保障房的建设只能持续地更多地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也就更难展开新一轮的发展.  

   

六  近现代资本主义的重要转变  

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的危机总爆发是带有封建资源殖民特点的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的工业化发展过程的转折点,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向了主要依靠资本推动科技进步的节约资源的发展模式,尽管这个模式还有很多资本经济殖民特点和间歇性的资源争夺战争,但这是经济基础上的根本转变,从以资源为主转变到以资本为主。依赖科技进步来发展的国家才能发现人类的创造性价值,依赖资源开发来发展的国家的人类通常是分享资源的负担(极个别国家主观地采取强制性计划生育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争夺,这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强权政治的看似合逻辑安排,但几十年执行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就是资源的加速消耗和更疯狂争夺),这就是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国内民主和改善国内财富的再分配来发挥大众创造性价值的共识基础,这是政治上的转变。前者是物质上的转变,后者是意识上的转变,前者是决定后者的,也就是资本推动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的模式决定政治的民主意识和社会公平分配意愿的加强,这两个转变是资本主义在1929年或1945年后越来越强大的根本因素,以日本为例,日本企业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各种质量改善活动就是培养社会的民主意识,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时更节约资源的日本产品借机全面进入欧美市场,体现的是日本的科技进步成果。那么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是什么?90年代开始的世界血汗工厂就是中国的贡献,廉价的商品改善了世界上普通民众的消费能力,中国农民工对世界的贡献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回报,就是轻工业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效率的提升,也换来了近30年难得一见的98-2001期间4年通货不膨胀,2000年后中国启动房地产泡沫的内需负债消费,推高了全球资源的价格和通胀,对世界经济是没有贡献的。  

   

七  近现代中国的工业化实践  

前30年的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工业化发展是有可能转变为依靠国家资本推动的节约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因为其事实上通过集中国家资本的方式阶段性地推动了科技的高速发展,长期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为了完成政治上的转变,促进国内大民主来保障计划经济推动力量--官僚体系的先进性,这样是有可能构筑科学和民主的良性发展循环,当时的中国还是有大量诸如城乡户口代表的封建特征制度,但推进农村工业化的进程中会逐步去掉社会的封建特征,是可能形成比1945年后转变了的资本主义更先进的社会主义长期高速发展之路,前30年的国有化经济摆脱了对封建资源的争夺,但中央集权化体制没有摆脱对封建权力的争夺,实践一种新的社会模式非常艰难,途中发生错误是难免的,回归旧的模式却很容易。后来我们看到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强大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复辟,他们一定要破坏脆弱的民主,而且一定要破坏初步建立的规模化农业经济基础,恢复封建特征的小农经济,回归封建特征的农业经济必然不适应前30年建立的工业经济,大部分旧体制的国有企业就必然破产,2000年后获得重新发展的国有企业和区域农业经济都是以高度垄断的封建形式出现,现在进入了金融寡头垄断的时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1900年时期以资本推动的高度垄断,这里是以权力推动的高度垄断,这是封建唯心思想的必然选择,因为在唯心主义者心目中加强封建特点才是国家稳定和发展强大的根本保障,这是全民族思想上的落后,主要不是善与恶的问题,所以总结过去,前30年总体是去封建的过程,后30年总体是回归封建的过程,公务员热和房地产泡沫就是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真实现状的镜子。前后30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也可以说明大的趋势,第一次:经历50年代的第一个5年计划经济成功后,信心增强,于1959年跟前苏联产生冲突,其后对策是独立自主地建立本国的科技体系,第二次:经历80年代的诸侯承包制失败后通胀汹涌,信心消失,于1989年国内爆发冲突,其后的对策是加快出口加工的外需依附型经济发展步伐。  

   

人类历史过去60多年的经验进一步表明,工业化国家的强大依靠的是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和人的创造力的进步是同步进行的良性循环,这是物质的方面,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决定因素。不发达国家之所以被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殖民,是因为科技落后,是因为找不到科技进步的正确方法,是物质决定的,无论是金融,还是战争和教育,都是依赖科技并作为发展科技的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1841年鸦片战争后,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找民族的出路,最后总结为民主和科学,简单地说,科学就是资本推动科技进步的节约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民主就是大众和统治者的权力平衡,社会主义者对此理解应该出现了偏差,社会主义辉煌后就暂时失败了。舍弃民主和科学中的任何一方面都必然无法走出类似封建社会兴衰的历史循环,什么内需,外需,货币,财政等都是次要的,没有民主就必然没有科学。科学不仅是卫星,科学是人类的创造活动的总称,火的利用就是远古时代的伟大科学,井冈山政权存在基础是土地革命和军队内的民主,两者是互为依赖和促进的,没有军队内的民主就无法保障土地革命的成功,就没有8年抗战的地雷战和地道战代表的战争科学,就更不会有激情燃烧的建设新中国的岁月,伟大的战士们将其一生都贡献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一个精神超越物质的时代,这似乎违背了教条马克思者的物质决定精神的论断,后来教条的专家们果然出现了,他们致力于回归到物质决定精神的教条,而他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理解太狭隘了,以动物的眼光看待人类,片面强调物质刺激的作用,彻底失去了精神,在造成80年代大通胀的危局后,90年代让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加入血汗工厂为外国资本做奴才,大国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也就失去了一切。回顾人类的历史,大约2000年前是中东和地中海区域奴隶社会模式的强盛发展,1000多年前是唐朝和亚洲封建社会模式的强盛发展,300年来是西欧资本社会模式的强盛发展,毫无疑问,资本社会模式的经济发展现在还是最先进的,而封建特征是阻碍科技和民主进步的,梦想靠各种垄断资源的利益来稳定和发展的封建思想是注定要失败的。  

   

八  中国的现阶段表面矛盾  

严重依赖资源进口和加工出口经济的全球需求下滑共存,全球资源的价格上涨和欧美的需求紧缩使中国出现类似西方70年代的滞涨,就是高通胀低增长的社会稳定危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是体现社会财富分配严重失调的金融体系的危机;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高,类似拉美国家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动力,外资流出导致债务危机或类似东南亚货币贬值的金融危机;官僚体系高度腐败和社会贫富分化极度严重,类似亚洲和非洲很多封建性质的国家,面临社会动荡的风险。  

   

九  政府的口号和实质  

政府提出扩大内需,以内需为主,向科技创造型社会转变,实际上过去10年的房地产就是98年亚洲金融风暴后推动内需的金融杠杆泡沫方法,负债扩大了10来年内需,还怎么继续扩大内需?而事实上中国严重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特点使内需的扩大必然加速国内外自然资源的消耗,推高通货膨胀。作为经济主体的权力资本控制下的大型垄断企业是缺乏科技创造动力的,他们谋求的是资源的更高垄断来保障自身资本的收益,因此不断强化的封建式垄断像过去一样是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科技创造的,政府依靠在本国的资本市场不断圈钱和货币的巨量增发下的严重通胀来主观地希望推动科技进步,那么所谓的推动科技的措施必然以实际购买力的萎缩来完成,在这里扩大内需和科技创造转型两者是阶段性矛盾的事物(科技创新又必须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不可兼得,可能继续搞金融杠杆的泡沫促进消费来缓和两者之间的矛盾,比如创业板从出生就是比房地产更夸张的泡沫(1块钱的东西标价10块,然后不断打折甩卖,这是典型的中国商店欺骗模式),这个规模小而起点很高的泡沫吸引不了长期资本,类似这样的众多所谓金融创新只能得到加剧现有社会矛盾的结果,当然这可能是封建权力资本和外国殖民资本有意为之的竭泽而渔,在史无前例的货币和房地产大泡沫中再搞一个小泡沫吸引不了任何长期资金,也推动不了任何明显的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是因为国内根本上就没有独立自主的先进科技进步体系,偶然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平台上。  

   

十  推测典型工业资本国家是如何扩大内需的  

内需是新增货币推动的,新增货币进入实体经济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和工资收入,提高生产科技水平就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使通货紧缩,生产更多的产品又使消费总量增长,单位产品的价格下降和消费更多的产品使总的以价钱计算的消费能力保持增长,保持消费增长的动力就是新增货币大部分转化为工资的增长,所以这样的国家应该是工资增长,通货紧缩,消费增长的特征。其演变的过程大致为:危机爆发,资产泡沫破灭,低效企业被淘汰,失业率上升,工资和成本下降,资产泡沫破灭后的新增货币推动开发新投资领域促进就业和科技发展,失业率下降,总消费恢复增长,企业业绩增长,股市上涨,新企业不断出现,工资提高,消费再增长并推动通胀,企业受益通胀,股市持续上涨,企业出现饱和,企业成本上升而盈利不再增长,实体经济缺少投资机会导致资金推动通胀演变为资产泡沫,部分企业破产,危机爆发以及资产泡沫破灭,失业率上升和消费总水平下降。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主要区别是,其新增的货币主要转化为工资和消费的增长,房地产代表的资源价格市场泡沫不大,而落后国家新增的货币主要转化为资源价格上涨的通货膨胀,使新增的货币主要被通货膨胀的资源泡沫吸收,不能形成科技进步和工资增长的扩大内需循环---国内或国外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是资本推动工业进步的基础,几百年来资本工业化国家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亨利.福特大幅度提高汽车制造工人的工资就是扩大产品消费市场,内需市场的健康是外需市场增长的基础,因为没有健康的内需市场表明了没有国内的民主和科学,没有民主和科学就不能促进世界的进步,就没有持续的外需市场,这就是内因决定外因。  

   

十 一  政府应对危机的实际主要方法--保民生来维稳  

权力主导下的封建特点政权必然最后选择政治上和精神上的维稳为主,而不是经济上和物质上的维稳;典型的假设是: 在严重持续的通胀压力下老百姓多花5元而政府尽力减少老百姓其中1元的支出,并大力宣传政府减少老百姓的这1元钱开支的慈善来安稳要多花4元钱的民心;其次是经济上的维稳,政府过去主要的是扮演包工头的角色,就是持续的修路,修桥,建房等基建为他们的主要工作,现在还是搞高铁和地铁,保障房,这是他们最擅长的领域,这是一贯的经济上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就业来维稳,但各种工业资源的日益衰竭和价格不断高涨,使基建投资的拉动经济方式越来越吃力也越来越没有可持续性,长期以来最依赖的推动经济的火车头就这样快被熄火了;附带的但最重要的是:经济上选择继续加强封建式垄断来对抗工业化大生产和资源消耗的矛盾,典型的就是提高各种行业的进入门槛,这是封建唯心思想选择的完全错误的方向,是与资本工业化经济背道而驰的,所以是加速深化而不是解决任何现存危机,长期来看,这会进一步强化权力而削弱资本推动工业经济效率提高的能力,从而推高通货膨胀。中外历史证明,推动大众的创造性,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来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大生产使资源的有限性特点非常突出,而工业化过程中集中起来的人类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出路只能是借助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公平资本竞争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团结精神来发挥人类的创造力,这就决定了工业化国家的政治上必然要以大众民主发挥人类的共同智慧作为基础,经济上也必然要以资本合理竞争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基础,工业化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封建权力控制下的资本只能依附于权力而无法作为推动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基础力量,这就是政治和经济的相互影响,没有正确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是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这是个很朴素的道理,在当前史无前例的货币和资产泡沫中只能主要靠宣传和行政手段维稳,同时却在削弱降低通胀的工业基础。  

   

十 二  现阶段矛盾的本质  

一:权力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导致必然的政治变革,二:丛林法则与亚洲特点严重冲突导致社会是非不分和道德崩溃,三:依赖自然资源的封建工业经济导致长期滞涨危机,四:以上矛盾的相互影响。  

   

第一点,60年来是权力推动经济的两个循环,权力推动经济的特点就是权力由分散到不断集中的过程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前30年为例,56年社会主义全面改造之前是整个经济发展平衡,最有活力的时候,是国营和私营资本并存的竞争时期,56-66年是改造后的全面计划经济的全盛时期,工业科技加速发展,但推动计划经济的官僚体系也经历这10年发展变的过于强大。66-76年阶段,是经济相对停滞的时期,官僚体系和其背后不断加强的权力在科技进步相对放缓的阶段选择了加强封建裙关系来维护既得利益,这种行为反而压制了大众创造性和科技进步,这就是文化大革命的动因,期望以大众民主来解决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官僚体系的弊端,运动失败的结果是权力裙带关系的加强,并加速促成了推动后来变革的利益联盟,可以说后期的科技停滞是导致前30年的政策被抛弃的重要原因。看看最近30年,80年代是承包制下的中央放权过程,削弱旧的权力结构,90年代是分税制取代承包制启动重新向中央集权的建立新的权力结构的过程,2000年后是新权力结构下的各级政府借助房地产进入金融垄断领域的高度政治和经济集权的过程,从而推动了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和自然资源的加速消耗,类似前30年的后期,未来必然面临新一轮的权力由集中到分散的过程,但这次是资源相对匮乏阶段的通胀泡沫和分配不公平下的内需不足带来的危机。  

   

第二点,丛林法则与亚洲人均资源少的自然特点严重冲突,在疯狂争夺各种资源的过程中,产生了史无前例的道德灾难,失去了民主思想的底线,也就违背了人类通过团结合作战胜自然的历史规律,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如果能够在人类社会竞争中取胜,地球的统治者就不是人类了。具体地说,中国的精英们和专家们被美国灌输的思想洗脑,中国的大部分民众被主流媒体洗脑,这是很难挽救的一方面,而更多的人是将中国前后30年切割开来,这样的人是抛弃了历史的,这样就必然同时抛弃了历史唯物辩证法,也就难以正确地分析问题,看看抛弃历史的极端例子:委员长是不会公开抛弃中 山 先生的,后来者却抛弃了毛泽东,而本国大量的年轻人在主流媒体长期的宣传下批判开国之父,如果这是特色,那么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荒唐,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将一些被灌输的普世价值作为津津乐道的标准,还有专家们不断为这些标准提供理论支持,为何不断宣传?国外为达到经济殖民的目的,国内为达到维稳的目的,须知底线被击穿后,不存在道德和价值了,只有欺骗和被欺骗。  

   

第三点,长期来看,工业经济是大规模工业生产,传统封建经济是小规模农业生产,生产效率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传统封建农业经济可以依赖自然资源较长时期发展,工业经济不可能依赖自然资源长时期发展,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工业经济发展就是封建特点为主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两次世界大战和之前的殖民战争就是这个矛盾发展的结果,而现在比100多年前强大无数倍的工业生产能力使资源矛盾爆发周期大大缩短;短期来看,依赖房地产的泡沫推动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借助土地资源获取银行大量增发钞票的权力,大量增发的钞票用于土地购买和泡沫炒作而不是工业技术的进步,是资本扩张很快和工业技术进步很慢的矛盾加速期,这个矛盾就是工业社会的根本的大危机,这个矛盾是封建社会特征的,不是资本社会特征的,封建特征的工业经济滞涨危机是不会内部自动消亡的,与西方70年代滞涨有本质的区别,更类似80年代承包制下的地方诸侯经济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以现状为例,主要是能影响货币和政策的权贵资本集团依靠垄断赚钱,实体经济缺乏动力,没有实体经济中科技进步推动的能耗减少和商品增加,即使有间歇性的萧条,滞涨也无法真正消失,必然以内生的通胀或输入的通胀存在,由西方灌输的流行的错误观点是适当的通胀有益于资金的活跃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支持了政府每年都大规模新增货币的行为,事实上,资金的活跃和其推动经济发展如果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和效率的提高,这样的资金是有害的投机的资金,典型的就是推动房地产泡沫的新增银行资金,这样的投机资金不能推动降低通货膨胀的科技进步,却增加了资源的消耗来产生通胀压力,因此过去10年房地产泡沫期间大量新增资金造成的通胀长时期无法消失。  

   

第四点,工业经济规模的扩张和科技进步的严重脱节是当今中国工业化社会的基本矛盾,权力推动经济的模式导致资本的错误配置和必然的高度腐败扭曲了资本推动科技进步的产业结构体系和动力是中国特点,资本的错误配置形成不利于推动科技进步的产业结构,高度的腐败成为资本的巨大负担和诱惑资本去依附权力。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就增加对资源的消耗,从而推动资源价格的上涨,此时可以推动科技进步来节约资源化解矛盾,但90年代严重依赖外资和外需发展的经济已经瓦解了自身的科技进步体系,而从有商品房以来,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的暴利产业,因为垄断资本和权力最有优势控制该行业,这就是权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1998年房地产的启动是工业技术进步停滞时期的资本投机,房地产的泡沫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压制了工业技术的进步,例如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期间,大量的企业依附政府的权力获取土地差价收益,无论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都失去了技术进步的意愿,所以长期的权力垄断经济和房地产泡沫直接的结果就是绝大部分中国大型企业的技术退步,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靠垄断,靠资产泡沫中的涨价赚钱,利用权力加强垄断和维稳资产泡沫来确保官僚资本的利益最大化是当权者长期的一贯作风,主流经济专家们的通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口号和事实上中国改开后长期的通胀就是客观体现,垄断和资产泡沫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那么工业技术的退步也就相应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而工业技术的进步是唯一化解这个矛盾的正确途径,当权者还在继续维稳或加强现有的错误趋势(这样的封建垄断趋势下,货币扩张不能推动科技进步,即使房地产泡沫破灭,也必将是其它的资源泡沫崛起取而代之),那么对资源的争夺将更加全面而残酷,现在已经从土地资源过渡到水资源等其它资源的全面争夺。  

   

十 三  亚洲国家的成功基础  

亚洲的最明显历史特点是什么?亚洲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少或缺乏,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追求贫富差距的缩小,资源的日益集中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导致衰落和流血斗争,这是几千年历史的规律,这个规律就反映了亚洲的最根本物质特点,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斗争都是以土地资源重新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作为王朝兴起的口号和建国稳定的基础,上个世纪的革命成功也是类似的。任何制度的国家,任何制度的创新,都必须建立在对自己国家历史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资源匮乏的日本建立了亚洲贫富差距最小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日本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基础之一,鹤立于东南亚的岛国新加坡长期为全民提供住房也类似,贫富差距小的制度安排就是所有亚洲其他国家进步到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必须的前提基础,因为这就是亚洲的特点,不要用任何方式来粉饰和愚弄自己,违背了这个亚洲特点的亚洲国家就没有成功的基础,违背了这个特点的亚洲国家就必然陷入对资源的残酷争夺。  

   

十 四  探讨怎样正确学习资本主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注重解决两件事情: 一是官僚体系的反腐败来提高社会稳定的公信力,一是大企业的反垄断来提高资本的效率,这就是民主和科学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基础,而内需的稳定健康增长是在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以资本为战争工具的国家,大市场和小政府,大市场依靠民间的大消费为基础动力,小政府减少了对资本和民间消费的干扰,国家根本的任务是保障资本在民间消费不断增长的大市场中的公平竞争,使实业和虚拟的资本战争中的最优秀者脱颖而出,这些战士才能因为对全人类有所贡献而赢得全球竞争;这里是完全相反的情况,权力和资本高度结合形成垄断,财政和政策不断干预市场,腐败且必然日益庞大的低效官僚机构侵占企业的资本和民间消费。如何解决这两件事?那就是唯物主义取代唯心主义,工业经济思想取代封建垄断思想,这两种思想的进步是所有政治和经济政策正确的前提基础,同处于亚洲的日本在1860年代开始民治维新,短短20余年就跻身瓜分晚清的行列,二次大战后,资源匮乏的日本比较彻底地摆脱了皇权代表的亚洲封建思想,也就帮助其快速发展为今天的发达国家,所以在现代的工业社会,最宝贵的是工业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正确思想,这种思想通过促进全球的工业进步和资源节约而获得巨大的回报,不是封建特征社会以资源为核心的强化垄断,资源和流血战争或暴力冲突是从来不分家的。简单的例子:高度重视的节能减排是什么?其基础就是科技和管理进步推动的各种产品全过程能耗减少而产品的使用寿命增长,不是依靠财政补跌的所谓节能产品,那是政治作秀,工业经济上简称愚昧,愚昧的结果就是拉闸限电和提高电费来强制性减少能源消耗,当然中国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建造50年寿命而不是建造200年寿命的房子,以200年的历史看,这样的能源消耗就是多了将近4倍。  

   

十 五  社会主义的推测  

资本主义是以资本推动经济发展和作为财富分配的主要手段,社会主义是以行政权力推动经济发展和作为财富分配的主要手段。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典型地说就是贷款利息的复利增长和整体资本效率的不可能长期复利增长导致社会的财富分配矛盾是资本主义金融制度的代表特征之一,矛盾的发展带来的波动容易造成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初期的社会主义主要不依靠贷款的复利增长模式来推动经济和分配财富,也就没有类似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危机,但社会主义国家是靠行政官僚体系来推动计划经济发展和分配财富的,其行政官僚体系的力量必然在此进程中不断加强,所以社会主义国家有政治危机,类似资本主义国家大概10年一次的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发生大概10年一次的政治危机,政治危机实质上是虚拟的权力层面和官僚机构的精简重组和筛选的过程,类似西方国家的资本和企业重组,是必要的有益的危机,但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因为没有号称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成功地产生和通过重组官僚机构来完成一轮又一轮的经济螺旋式上升发展,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得更像垄断的封建主义社会(权力借助工业化科技手段无孔不入,全面干预微观经济),社会主义的优点应该是高度的大众民主推动下的官僚机构的不断重组来提高社会效率,资本主义的优点应该是公平的大资本市场推动下的企业和资本的不断重组来提高社会效率,两者都必然兼备部分各自的优点但侧重点不同,两者最终都是为了达到通过科技和人类认识的进步来提高社会效率和节约自然资源的共同目的,而过去的长期较量是市场经济的资本推动科技进步战胜了计划经济的行政权力推动科技进步,所以社会主义者应该深刻思考如何限制行政权力的严重不利影响而发挥资本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作用,这只是一个对社会主义的推测。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2. 这是一股妖风
  3.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6.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7. 李昌平:我的困惑(四)
  8. 你要反“极左”,就必须得弄清楚这几个基本问题
  9. 熬鹰
  10. 经济工作会议全解读(一)当前的困难有哪些?国家的判断释放了什么信号?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朝鲜领导落泪
  9.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10.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9.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10.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近20年中国社会分层剧变的特征与趋势: 一位清华教授的直言不讳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