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者:银根要放松了吗?
易 淼 肖 斌 (整理)
按: 2011年10月27日 ,在赵磊教授召集下,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就第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座谈。座谈由肖磊主持,参加座谈的有:赵磊、李节、肖磊、肖斌、易淼、张朗朗、梁晓敏、邹坤秘。大家着重围绕“银根是否放松”的问题,进行了对话,以下是座谈纪要。
● 肖磊:
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就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相关讨论,形成了一个比较的趋势。这次是针对第三季度,报告人是肖斌和易淼。下面请他们先发言。
● 肖斌:
官方给出的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数据主要如下:第一,GDP增速逐季回落。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20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呈现逐季回落态势。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第二,物价上涨势头获初步遏制。从最近三个月的物价走势来看,应该说这种综合的物价调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7、8、9月份的CPI依然在高位运行,但略显趋缓,分别上涨6.5%、 6.2%、 6.1%,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5.7%,要达成全年4%的通胀目标还有一定的压力。三季度PPI涨7.1%,1-9月的PPI同比上涨是7.0%。但是连续两个月出现同比指数回落。
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27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73481亿元,增长12.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 23.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2.3%,中部地区增长29.9%,西部地区增长29.5%。
第四,居民收入增长受物价上涨制约较大。前三季度,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均快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跑赢CPI。1-9月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7886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低于9.1%的GDP增速,快于CPI涨幅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875元,同比名义增长2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6%,涨幅亦比CPI高出7.9个百分点。也可以说价格增长影响到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第五,外贸增长较快顺差收窄。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贸易顺差为145.14亿美元,前9个月累计贸易顺差1070.98亿美元。9月份累计进出口总额3248.32亿美元,环比下降1.2%,同比增长18.9%。前9个月累计进出口总额26774.41亿美元,同比增长24.6%。
但受国际需求放缓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现高位回落态势。今年前3季度,中国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4个百分点,外贸顺差1071亿美元,同比收窄10.6%,减少127亿美元。贸易顺差与外贸总值的比值为4%,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表明对外贸易发展更加均衡。同时,进口价格涨幅明显快于出口价格涨幅,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贸易条件有所恶化。
第六,工农业增长稳定。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另外从农业上来看,我国前三季度的夏粮的增产是增长了2.5%,秋粮可能会有望再次增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猪肉的产量是下降了0.6%,这可能会对猪肉价格进行进一步的影响。
第七,货币投放量继续增加但有所放缓。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8.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6.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6.72万亿元,同比增长8.9%;流通中货币(M0)余额4.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三季度净投放现金2557亿元,同比少投放1045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5.68万亿元,外币贷款增加734亿美元,其中9月新增信贷4700亿元,创21个月新低。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11万亿元,外币存款增加300亿美元。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32017亿美元。此数较6月末的31974.91亿美元,三季度仅增长42.09亿美元。
根据这些数据,我的判断是:与整个世界经济相比,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总体上运行的基本面还是说得过去的,说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国家宏观调控力度也比较得当,调控是有效的。有人说中国经济步入了“停滞”,想逼迫政府放松银根。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我们现在仍然处于9%以上的高位,这么高的增速,还谈不上什么“停滞”。所以,从目前整个的数据包括未来的预测来看,整个经济让人担心的地方是有,但是不会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也就是说从目前来讲,通过9个月的调控以后,各种数据本身在预订的轨道上进行运行,当然也有隐患。
从国际环境来看,尤其进入三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突出的特点就是欧债危机在深化蔓延,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世界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而且从全球来看,物价上涨,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输入型通胀影响较大。从国内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方面,物价上涨的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即通常所说的小微型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 易淼:
我着重谈两个经济话题。一个是中小企业困境,特别是温州危机;另一个是房价问题,是否迎来了拐点。
首先,谈一下中小企业困境。自今年年初,全国的中小企业在“人工成本上涨、汇率涨、原材料价涨、用工荒、用电荒”的“三涨两荒”的外部冲击下,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我们大家在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分析时,就已经谈到“中小企业困境”这个话题,并且从内需外需、产业升级等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出现危机的必然性。赵老师还提到,对于扩大内需,打开国内市场,以及产业升级来脱离对低廉劳动力的依靠,这一系列的调整,中小企业是不会自觉进行的,中小企业主没有这个觉悟,这些只能需要市场来调节他们,给他们以无情的刺激。事实证明的确如此。
到了当前,特别就是第三个季度,这种态势不断演变并且变得更为剧烈。其中温州发生的中小企业债务危机最为明显。今年三个季度以来,单单温州“跑路”企业老板超过90名。这些都是有名有姓的规模企业,小微企业还根本不在统计范围内。
央行温州支行最近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就显示,温州的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令人震惊的是,在这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没有进入生产投资领域的资金规模约占40%。尽管该调查针对的是民间借贷特定的300监测户,存在调查样本少的问题,但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
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一直在生产链的低端,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有力的定价权。加之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不可避免地在下降,自身不试图革新来改变困境,不看重长期利益,而将大部分资金以及精力投向了非生产领域,于是大到股市、楼市矿场,小到关系到民生的生姜绿豆医疗用品,都有中小企业主的影子,都有“温州太太团”的影子。这样一来,民间借贷资金不可避免要求高利息,企业主拿着借贷资本去扩大生产的少,倒是更多地去拿着这些钱去投机。然而,资金链在股市楼市走弱的情况下,不免要断裂。这种断裂既发生在丝毫不参与实体经济的投机者身上,也发生在一方面参与实体经济一方面参与投机的企业主身上。而整个事件发生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专家评论和媒体新闻都把其中的“投机性”和“资本的贪婪”遗忘了,而单单凸显出那份中小企业主被银行歧视的“无辜”!
现在,温州政府和当地银行现在开始了联手救援,包括各自扶助基金已经设立,不过中小企业的未来并不乐观。虽然一大堆经济学家金融学家都在给中小企业问题会诊,但是他们普遍把视角放在融资层面。的确,当务之急是融资,不解决它,更多的中小企业会破产,更多企业主回跑路。不过,如果认为解决了融资,中小企业就能渡过这次危机,这可能有些过于乐观。其实,即便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畅通,这些企业依旧会面临再次资金断裂的危险,这是因为:(1)在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原材料的价格不会马上回落,更不会回落到理想的低价位;(2)劳动者成本上升了,就难以下降,这是工资的刚性,更何况中国的产业工人的工资一直受到压制,“民工荒”也是既定的事实,所以未来劳动者成本上涨是必然趋势:(3)外需在不断缩小,国外市场的需求量因为相关国家的经济低迷在下降,具体表现在今年中小企业的订单数量减少,幅度在两成左右。而这种下降趋势还会在年末持续。(4)内需依旧没有打开,通货膨胀的预期在理论上是应该促使人们加大当前消费,但是中国目前大多数人收入没有跟上通涨,感受到的是生活更拮据,所以消费方式更为节俭。而短期中国的收入结构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中小企业所面对着内需不足的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大、中国人大三高校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对第三季度的人们的消费信心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也显示:本季度中国大陆消费者信心总指数继续下滑为89.96,消费者对当前状况的信心延续了二季度的下滑趋势,且下滑幅度有所增加。
所以,中小企业即使能在短期修复了资金链,它们在年末甚至更长时间里处境依旧不乐观,谈不上马上走出危机。
另一个话题是,房价是否会迎来拐点?今年三个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开始有了新的变化,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成交低。今年前三季度,在20个主要城市中,有13个城市前三季度成交量同比有所下降,其中海口降幅最大,达49.22%;其余7个城市前三季度成交同比有所增长。重点城市中,仅天津和成都成交面积同比略有上升,其余6城市皆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第三季度是7,8,9月三个月,房地产行业有句话叫“金九银十”,其中的九月对于房地产行业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的楼盘都会选在九月份,这个时候恰好人们的消费心理比较松动,所以构成一个相比于其他月份的比较高的购买,所以这两个月的消费额会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这就是一个“金九银十”的现象。
而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统计,9月全月,北京商品房住宅成交量为5236套,下调了4.9%成交量依然维持8月的低迷状态。对比三年来的“金九”可以发现,今年的“金九”成交量属于最低迷状态,加上二手房的总成交量不足1.4万套,比2009年9月成交量下滑了65.6%,比2010年的9月下调幅度达到了51.4%。其他有消息的地区也是同比下降了不少,金9月没有给开发商带来理想中的交易量。
第二个是存货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9个月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02089万平方米,而同期住宅的竣工面积则为37095万平方米,差额高达6.5亿平方米,而且,我国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9个月大于销售增速。这显示出楼市的潜在供应量较大。
第三个方面是资金少。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房企整体资产负债率上升了3.58个百分点,达到72.25%。负债总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921.43亿元,同比上涨41.29%。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流动负债已占负债总额的70.62%,高达7712.57亿元,同比上涨53.88%。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同比上涨12.66%和89.42%,达到669.61亿元和980.37亿元。显然,过去的巨额举债已到归还之时。而且在第三季度,很多上市房企都试图利用特价房之类的营销方式,借助金九月的房交会来回笼一些资金,不过各地区九月的成交量普遍下跌,使得上市房企资金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三方面的结果,都使得房价开始呈现止涨的态势。根据本月18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金九月里,与八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7个,持平的城市有29个。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数量比8月增加了1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3%。基于这些数据,很多当前媒体和专家开始称,房市的拐点确立了,房价迎来了拐点。
拐点这个话题我们从2007年说到现在,年年都在说。我们说老百姓们心里真正的拐点,绝不是数量上稍稍地波动。真正的拐点,起码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价格转折,二是这种转折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比如香港97年房价的所形成的拐点,97年最后一个季度,香港的房价跌了十几个百分比,并且跌势持续了五年多。
当前,根据前面的三个方面情况以及9月份的数据,我们可以说,房价不再猛涨了。并且,我个人认为,如果保持目前的调控力度,房价在年末还有继续下跌的趋势和空间,跌的幅度可能会相比当前更大一点,下跌态势会更加明显一些。但是,现在就说拐点已经确立或者到来,这个结论似乎有点草率。因为只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房价升降不一,大部分地区幅度不很大,房价总体更趋向于横盘状态,更没有形成持续的降势,所以拐点的两个条件都不怎么符合。当然,其中有些是既得利益者在大肆渲染“拐点论”,力图中央在后面时期的宏观调控松一松。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央对控制房价的宏观调控不能松,不能看见房市出现了一点点低迷,又于心不忍了,中央对控制房价的宏观调控要坚持和加强。
● 赵磊:
刚才肖斌做了一个全面的报告,思路很清晰,有述有评,给了一个客观的描述,在后面还做了一个预测。易淼谈了两个话题,这两个话题都很有针对性,并且抓住这两个问题做了比较深度的分析。我们现在可以针对肖斌做的预测以及易淼做的分析,大家交流一下。比如从数据上看,夏粮在增产,为何食品还在涨?再比如现在比较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放松吗?GDP、CPI、房价的未来走势如何?刘明康说“房价跌40%银行都能吼得住”,这有多少把握?易淼谈的这两个问题很值得讨论。
l 李节:
我谈一下对宏观的看法。从第一季度起,我就一直担心经济会出现滞涨,现在发现经济趋势是放缓了的,9.5%降到了9.1%,下次有人说会降到8.8%,这样发现全年经济会是放缓的。对于通涨,年初的计划4%是很渺茫,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前三季度都是5.7%,不可能一下子缩到4%。我当时做第二季度分析的时候,就准备追踪中小企业问题,现在更加缩小了,就是温州危机。
对于房价,易淼已经给出了一个政策建议,就是要加强调控。因为今天我就听到说法,说楼市能不能松一松。从立场的角度,我们也应该是这样的政策建议。对于温州危机,我认为其核心问题不是融资问题,更多是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以及利润总额已经抵挡不了中小金融资本的利息率的要求了。温州是个代表,凡是和温州差不多形式的中小企业,未来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而且,中小企业没有觉悟,完全要靠市场的,是被教训出的。所以,政府介入,低利率的银行贷款支持这些企业,并不能解决利润率的问题。所以融资不能解决问题,我赞成这个判断。另外,最近英国、日本和美国都有量化宽松的举措或者想法,这是否会导致全球的通涨,以及是否传导到中国来,下次我准备从这个视角来谈一谈。
● 邹坤秘:
师兄刚才说,未来还会执行双紧的货币政策,而最近我看很多专家建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们知道我国存款准备金提高了6次,累计提高3个百分点,利率也提高了3次,货币政策很频繁。很多人认为,只收紧银根解决不了通涨问题,还要考虑供求关系导致的物价问题,还有低收入者如何应付通涨,不考虑这些的话,货币政策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关于房价,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说房价会降之类,我觉得应该一分为二,商品房要分为各种类型,一些好的房价格难得降下来,反而还会升,这是要分开看的。笼统地说房价,可能说不清问题。
● 梁晓敏:
我说一下外贸,我听做外贸的同学说,现在的出口量比较少,尤其是和欧洲做贸易,现在正值主权债务危机,公司也要试图避险,所以对订单也很犹豫,贸易额下降了不少。另外我们院的学术沙龙准备做个讨论,主题是“中国经济是不是不再听话?”话题就是房地产市场。我觉得年末房价还会下跌,但是幅度也不会太大,因为中央也不愿意调控太大,以免影响就业以及经济增长,而且刚性需求也在那里。所以房价不会再大涨,但是也不会大幅度跌下来。
● 刘雪松:
现在中国经济开始放缓,主要是依靠外需和投资来拉动经济。随着外需的萎缩,我们有必要加强内需,提高国民收入。最近我看新闻说北京和上海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涨了近20%,这也是促进内需的措施。扩大内需说了很多年,没有太大的效果,我觉得以后的政策应该多在这方面做文章。
● 张朗朗:
10月25日 温家宝天津调研后讲话提出,要对宏观政策适时适度微调。人民银行26日消息,央行行长周小川表态: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保持充分的灵活性针对性。近几天股市表现不俗。一些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也预计“短期市场可能迎来一波温和反弹期”。从这些来看,大家对宏观政策的看法比较一致。以上信息表明:虽然经济基本面没有很大改观,但是货币政策继续趋紧可能性不大,就是说央行继续收缩信贷的可能性有限。这对国内资本市场是一个利好,但这只是短期的,经济的基本面依然不乐观。这也是周小川强调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原因。虽然上个月CPI从6.4%回落到6.1%,但仍然是近几年的一个高位,通胀压力依然很大。
从中美双方博弈看:(1)美国重启出口战略的有效实施。美国9月份失业率维持在9.1%美国国会在10月上旬通过了韩国、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奥巴马将这一贸易协定签署成为法律。这说明美国企图用扩大出口的方式减轻国内失业。为了扩大出口,减轻失业,美国不会让美元持续增值。(2)中国希望维持汇率稳定,减轻外贸企业压力。中方的要求仅仅是要求汇率“稳定”。在美国汇率法案、出口战略的压力之下,中国的“希望”能不能得到满足是个悬念。这也说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空间几乎没有。 而现在的汇率水平对很多国内出口型小企业而言,压力的确很大。但是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个季度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3922.7美元同比增长22.7%。这似乎和国内外贸企业的感受不相符合。这可能与外资企业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占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份额不断上升有关系。由于外资在华的企业多数是做代工业务的,产品价格多有国外总部确定,因此他们对人民币汇率变化远没有国内外贸企业敏感。这就可能造成官方数据和外贸企业感受的不一致。
● 肖磊:
易淼关于中小企业和房价的观点,我都比较赞同。我也认为拐点还没有到来,而且政府不想希望房价涨,也不希望房价跌得太凶。对于温州危机,不是简单的融资问题,解决起来是非常难的。对于年末的CPI是否下降,我觉得还要考虑年终的消费加大导致的物价上涨的压力,4%的全年目标肯定是希望渺茫。另外,只缩紧银根解决不了通涨问题,这次通涨很可能有一种长期性,不是几个季度就能解决的问题,其中还涉及产业结构的问题。而且,现在政府肯定是更多关注通涨。
● 赵磊:
大家都有自己的发言,但是只是提出了看法,所以话都没有说完。比如说对货币政策的走势的看法,就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会放松银根;一种是认为银根要松一松了。这里有主观愿望也有趋势判断。张朗朗认为银根要放松了,就根据的是总理的讲话,在天津的。现在有很多人在游说政府赶紧放松银根。
关于房价,有人“吼不住”了。比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她说得很雷人,她说公租房是倒退,是退回到计划经济,她说公租房这一块也应该交给市场。换句话说,什么廉租、公租,都是倒退。如果我没理解错,她的意思就是这样的。这些说法,在背后都隐含着放松银根的要求。
现在有个说法,就是现在收紧银根“吼不住”通货膨胀。我同意这个看法,但是我不同意他们由此得出的政策取向和主张。现在大家都看清楚了,银根和通涨之间的确没有“一对一”的关系。以前大家都在批判08年增发的那个“4万亿”。通涨当然与这4万个亿有关,但是这个相关绝不是我们理解的“1+1= 2” 的关系。现在我们发现,关了货币的水龙头后,流出来的水依旧烫得很,物价还在涨。
回过头来,收紧银根虽然没有按住通涨,但是抑制了房价却也是有点意外的收获。房价现在很疲软,上海的房价跌幅有的高达40%以上,北京深圳都是10%以上,成都杭州也有5%-10%,这个下降跟银根缩紧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么目标达到了没呢?如果达到了,似乎应该开个庆功会,政策也似乎应该发生变化。但是目标真的达到了吗?易淼的观点是目标还没有达到,因为房价还处在一个高位。我想肯定有一拨人在温的周围鼓噪着放松银根,也有人在呼吁不要放松银根。这里面除了理论判断,肯定还存在着利益关系。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吼不住了,也开始诉苦了。
所以现在存在两种不同判断。问题在于,放松银根和不放松银根,都会发生什么?大家可以再讨论。刚才梁晓敏提到房市不会崩盘,她对房市比较有信心,那么房市会不会崩盘,大家也可以讨论讨论。刘雪松谈到了上海北京上调最低工资,来扩大老百姓收入,这是很好的话题,调高工资与物价之间有没有关系,也可以再讨论。张朗朗讲到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趋势不大,是不是这样呢,我个人倒是觉得,短期内,至少明年三月份以前,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还有通涨的压力。
● 张朗朗:
现在都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最严厉的政策,因为加息以及调高准备金率的空间没有了。
● 赵磊:
这话绝对了。因为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四季度的数据,其中最重要的数据是CPI。会不会进一步降息,关键还要看这个。一旦银根放松,会不会加快物价上涨?央行必须考虑这个很棘手的问题。
另外,李节讲到温州危机应该从国际债务的视角来看,这是对的,但是要注意,温州危机的症结绝不只是一个利润率的问题,利润率只是问题的表象。学政治经济学不能只看表象,温州危机的症结是一个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问题。易淼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还需要更深入地分析。温州危机一定要放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来考量,放在经济结构的层面来看。它不仅仅是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和结构出了问题。
● 易淼:
如果第四季度不出现大的变化,CPI估计比三季度要降一点,因为有一个翘尾因素在里面。
● 赵磊:
所以,目前对物价上涨的判断和把握,是未来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政策的主要依据,而不是那些想当然的东西。以为温州老板、房地产老板叫一叫,央行就会把银根放松了,恐怕未必。
● 张朗朗:
我看第一财经的报道,说这些房地产老板说,虽然房价在降,他们在低价卖房出货,但是口袋里不缺钱。万科老板就说自己“不差钱”。
● 赵磊:
对于开发商和购房者,银行的钱现在是两头都在收紧。现在首付都提高到了40%,贷款利率也在上涨。刘明康说房价跌40%也吼得住,这个可以讨论一下,是不是这样。据他们计算,银行中房贷占整个贷款比重不到百分之二十,用这个指标来衡量,于是刘明康就有了底气。
● 张朗朗:
我同学在银行工作,跟我说,银行现在不愿意给人放房贷了,因为房贷的利息他们都嫌低了。他们现在把钱贷给一些企业,动辄就是9%以上,甚至12%,比如票据贴现之类。
● 肖斌:
我最近一个朋友去贷款买房,找建行,建行说做这个太麻烦了,要他去小银行做。
● 易淼:
这恰恰是银根紧缩的后果,因为能贷出的钱少了。那么以前都认为是优质贷款的房贷,现在也不是最优的了。有限的贷款额度用在了最好的地方。
● 张朗朗:
我听他们做公司的人说,借银行一笔款,所有成本算下来,年贷款成本要在14%以上。
● 赵磊:
如果用“银行房贷占整个贷款比重不到百分之二十”这个指标来衡量,仅仅考虑在房贷这块,银行似乎还可以承受得住。但是,如果从产业链条来看,房价下跌对整个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链的影响,不知道银监局是否做了相关研究?而且现在地方政府负债比较高,而它们的收益又和房地产有关系。那么银监局还应该考虑这一块的内容,如果综合做一个压力测试,看看还能不能吼得住?
关于房地产老板不差钱的说法,不排除有些老板在那里“猪鼻子插大葱——装大象”。温州就有过这样的情况,温州老板很有钱,但是要他们拿出钱来他就是拿不出,因为都周转在资本运动过程里头,而且还要靠负债经营。所以他们都说自己不差钱,你看我这里一个盘子,那里一个盘子,都是钱,但是那些钱都在周转中。除了几个大的的房产公司,其他的恐怕够呛。
● 李节:
而且大的房地产公司在银行那里好贷款。
● 赵磊:
我们应当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温州现在才开始贷不到款呢?很简单嘛,就是银根收紧了。中小企业分不到羹,只有靠地下的钱庄。地下钱庄的钱都是在放高利贷。其实,那个“温州太太团”一直都存在,那些钱一直都在流动。不知道这些钱能不能被银行监控到?这些钱其实就在银行系统里面流动,只是银行只能看见这些资金在账户之间流进流出,但是不知道这些钱的用途,恐怕难以监控。
现在房价这个走势,是不是会出现螺旋式下降然后引发房市崩盘?也值得讨论,现在中央在挤泡沫,但是这个泡沫不好挤。因为大家都有看跌的预期,如果呈出现一路杀跌的情况,可能就会有房价的大跌和楼市的崩盘。
● 易淼:
现在银行提高首套房贷款比例以及贷款利率,也是给房市很大的一个压力,是在加速这种趋势。
● 赵磊:
所以,我看当前的政策,至少短期内恐怕还是要保持银根收紧的状态。现在必须马上放松银根?可能性不大。虽然有经济增速下降的压力,但有人就惊呼中国经济进入了“停滞”,并以此要挟政府放松银根,对这种主张的目的和后果,我是看得很清楚的。我个人觉得央行也不会这么幼稚,他们应该知道,现在的调控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温总理最近的讲话,大家的解读都是要放松吗?
● 易淼:
主要是主流在渲染。
● 赵磊:
那就对了,都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搞出来的。
● 张朗朗:
那作为一个总理为什么要轻易这样说呢?
● 赵磊: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经济结构是非常扭曲的。
● 李节:
赵老师说的结构性原因其实是治本,现在已经证明,货币和财政政策都是治标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
● 赵磊:
李节提的这个“治标不治本”是对的。我前几天碰到财大的一个很有学术造诣的教授,他说他在《》看到一些文章很有共鸣,他说:从次贷危机到现在的主权债务危机,说明了主流经济学对它的解释是有问题的。他还说,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以及很多经济学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他得出结论说:“看来经济学的教科书需要重写了”。
我把这个教授的说法扩展一下:现在的经济问题不是一个螺丝钉出了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出了问题。主流经济学在解释这的问题时候,总以为是某个螺丝钉出问题了,那个螺丝钉有点松,换一个就是了嘛;那个皮带有点老,换一根就可以了嘛。总之,修一修机器照样运转。其实正如那个教授所言,这是体系出了问题,需要重新认识,要重新改写经济学教科书。我问他,国内的金融界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国内金融学界的认识还停留在原有教科书的层面,只从技术层面分析。
昨天我的一个研究生来找我诉苦。他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很有点不屑。参加工作半年了,他告诉我,他现在终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理了,因为他真实地感受到什么是剥削,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劳资对立,什么是资本组织生产。
● 邹坤秘:
上次看到一篇赵老师的文章,说欧洲债务危机是因为国家借了很多外债来给民众提供高福利,以此缓和阶级矛盾。我就在想,在面对国家即将破产时,他们国家的精英阶层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收入分配比例,放开他们的钱袋子呢?
● 张朗朗:
国家就是一个代理人,相当于一个企业。
● 易淼:
他们的国家对外债的责任,比有限责任公司都还小。对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公司虽然倒闭了,但是各个股东只负有限的责任。要是国家破产了,至多是政府下台,政府资产抵债罢了,何况他们就没有多少资产,私有化比较彻底。而且,这是最坏的情况,这种方式目前也还只是在理论探讨中。
所以,一般而言,“国家破产”远不是传统意义的“破产”,难以找到责任人,甚至当届政府都可以避免责任,能撑就撑,更不会涉及到私人财产了。作为个人的私产还是各自的,在私有制的安排下,精英们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小洋楼拿出来呢。当然,到了阶级斗争激烈,而且他们又不能继续发债的时候,精英阶层就不得不先吐一点出来缓和缓和了。
● 李节:
先把资本家想的很聪明,他们知道引力规律。这个阶级斗争就像引力规律一样,真的只能等哪一天他们被倒下来的房子砸死了,才懂得原来真的存在地球引力。也只有某一天阶级斗争激烈爆发时他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阶级斗争一直存在。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规律就跟引力规律一样,它是一直起作用的。
● 肖斌:
国家可以破产,但是这些精英阶层的财富不会化为乌有,比如固定资产。资本家不是个慈善家,即使在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时他们宁愿把牛奶倒入大海也不愿分给下面的工人。他们宁愿举借外债,让整个国家来负担,也不愿从自己的口袋子里掏出半毛,他们更不愿改变这种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决定了剥削关系和分配关系。
● 周坤蜜:
它们没那个能力来给民众提供高福利,为什么还要借钱?为什么不能在国家能力范围内来提供福利呢?
● 肖斌:
我想,“政治生命周期”理论可以适当的解释一部分你的问题。每届政府通过提高福利来拉自己的选票,他只管本届内的政治政绩,所以会不顾国力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高福利的支出。
● 张朗朗:
从国家角度来看,融资有两种途径,一是发行货币,二是举借外债。发行货币容易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所以一般以主权信用为担保向国际市场发行债券或贷款。如果发行过多,当国家入不敷出时,发生债务危机是必然。现在欧洲债务是口子开大了,收不回来了。
● 周坤蜜:
他们不可能用私人的钱。
● 张朗朗:
肯定不能的,那是有私人产权的。
● 肖斌:
资本家没那么伟大。
● 赵磊:
这是个“拔一毛可以利天下”但是都不愿为的情况。就像征“巴菲特税”一样,那是在救整个资本家阶级,但资本家就是坚决反对。这相当于“拔一毛能救大家”,个人都不愿意干。我问一个问题:这符不符合“经济人假设”?
● 易淼:
符合。
● 赵磊:
这不就对了嘛,很符合“经济人假设”。让所有的资本家商量一下,说你们每个人拔一根毛,只拔一根,绝不多拔,这样,其他很多穷人就都好过一些,行不?资本家说“我不干”,要利的只是天下,与我这个经济人有什么关系?在这种游戏规则和经济人假设下,它的行为规则一定是“拔一毛而利天下,老子也绝不为也”。
要让步也可以,只有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才吐一点出来。所以,西方很多工人利益都是依靠斗争而来的。只有对资本造成压力,他们才会给你“人权”。黑人的权力、八小时工作制、还有其他的福利,其实都是这样争取来的。
( 2011-11-7 整理完毕)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