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发布2014年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直补目标价格为每吨4800元,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执行了6年的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国产大豆由临储改为直补,将有效提振农民种植意愿,保障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
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工信部赛迪智库消费品工业研究所研究员李延东指出,近年来,我国油料作物产量不断增长,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但由于居民消费量的大量增加和国内油料作物的供需不平衡,植物油及原料需要大量进口,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预计到2020年,我国植物油的缺口将达到2730万吨,自给率可能下降到28%。大量进口导致外资对我国植物油行业的影响力不断加大,直接影响我国植物油产业的发展,产业安全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李延东说。
九成产能被外资掌控
近年来,随着我国植物油消费量的快速增加,加之进口关税配额的取消和国际贸易成本不断下降,导致我国植物油出口数量不断减少,进口增速不断增加,对海外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据统计,2012年,我国植物油进口(含油料折油)达2229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近11倍。其中,进口大豆5842万吨,进口油菜籽293万吨,折油产量合计为1176万吨;直接进口大豆油183万吨,菜籽油118万吨,棕榈油634万吨,进口油脂占国内总供应量的70%左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海外大型植物油生产公司逐渐进入我国市场。随着我国植物油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以及海外植物油进入的门槛不断降低,外资积极抢占我国市场,进口植物油在我国植物油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高。目前,美国农业贸易公司、邦基、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丰益国际等大型寡头跨国企业产量占我国植物油需求量的50%以上。
李延东介绍,2000年以后,外资通过不断兼并和收购,大量进入我国植物油生产领域。2012年,我国大豆加工能力已经达到1.39亿吨,约是我国消费大豆量的两倍,但有外资背景的油厂仍然在不断增产扩建。
“大型外资制油企业大多资金雄厚,掌握的资源足以影响国际油料市场,从而决定我国油料作物价格走势,加之其在油料采购、运输、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目前已牢牢掌握了我国植物油进口价格。”李延东说。
据悉,美国ADM、嘉吉、邦基、法国路易达孚等国际巨头已经控制了我国70%左右的大型植物油生产企业,掌握了我国近90%的植物油产能。其中,ADM公司建成位于张家港的东海粮油,日处理能力达1.2万吨,是世界第一大油厂。我国植物油行业最大的8家企业中,只有一家是中国企业,其余7家都属于外资或合资公司。外资在我国植物油市场的垄断地位毋庸置疑。外资的垄断地位挤压了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的生存空间,威胁到我国食品安全。
我国植物油人均消费已达世界平均水平
业内专家指出,此次国家将大豆政策由临储改为直补,表明在意识到我国植物油产业面临的风险之后,国家已开始从上游着手,并通过战略布局来解决问题。
“直补政策的推行,将帮助国产大豆产销回归市场化定价;国产大豆的种植成本与进口大豆的成本有足够的价差,种植及贸易环节均有利润空间;与其他品种的种植效益相比,大豆种植显出一定优势,将有效提振农民种植意愿,保障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中投期货分析师杨久尊表示。
卓创咨讯分析师张兰兰进一步分析指出,大豆直补政策执行,将使得资料图片国内大豆“市场化”,高价的国产大豆能够在市场化中运行,使得农民少受一些“伤害”,从而保护大豆种植面积。
长期以来,我国油料作物种植分散,即使在一些优势产区,农户也只是少量种植,以作为粮食作物的补充,这导致我国油料流通环节复杂,物流运输紧张,国产大豆竞争力下降。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植物油消费量不断增长,2000年我国植物油消费仅为1308万吨,人均消费为10.1公斤,到2011年,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达到2865万吨,人均年实际消费量为20.5公斤,数量上看增长了近一倍。“虽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有大幅增加,但是目前我国植物油消费水平仅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相当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半左右,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余地,预计消费总量仍将不断提高。”李延东说。
需支持形成大型植物油企业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生产成本高、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我国油料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优势,抵御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更是严重不足。
2004年,国际农产品投机商联合炒作大豆,导致大豆国际价格剧烈波动,由于我国许多植物油生产企业对国际期货市场缺乏认识,纷纷大量买入大豆。但之后的几个月,国际农产品投机商不断做空大豆,使大豆价格急剧下降,导致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受到严重损失,大量企业破产。这时,国外植物油生产商“趁虚而入”,不断“跑马圈地”,大肆收购我国濒临破产的制油企业。
业内专家指出,2004年的大豆危机使我国植物油生产企业损失惨重,说明我国植物油生产行业对国际油料市场的运作并不熟悉。目前,仅靠国内油料生产已经不可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李延东建议,国内有实力的植物油生产企业应该“走出去”,在南美洲、东南亚和非洲等油料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油料生产基地或压榨油厂,在海外延伸企业的产业链。同时,我国应积极与油料生产国签订出口贸易协定。
对内而言,为了促进国内油料的供给,除了在全国范围推广优良油料品种,提高油料作物种植户的积极性外,还应积极推进油料生产机械化。在有条件的油料种植区实施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减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将播种机、收割机等油料作物涉及的机械列入农机具补贴的目录之中,对购买这类机械的农户给予财政补贴。
“事实上,为了保障我国植物油产业安全,不但要提高国产油料的比重,更需要扶持大型植物油生产集团,提高国内植物油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外资企业争夺植物油市场份额。”李延东强调。
为此,他建议,除了加速产业升级,加强建立植物油生产基地外,还应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兼并重组。“我国植物油行业整体竞争力有限,其原因是行业集中度不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掌握的资金有限,生产能力参差不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政府应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他说。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