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国企普通的科技从业者,也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 承担着一些技术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调试和设备维护工作。作为工作在基层8年的技术和产品经理,我对我们国家的科技环境尤其是应用实施环境及对广大的普通科技从业人员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了解是循序渐进的也是震撼人心的。尤其是近一两年来,这种积虑和担心越发让我提笔写点东西,目的就是从一个真实的基层科技人员的内心切腹感受和思考提出一点有用的见地,希望引起决策者的注意。我本人微不足道,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刻为这我们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富强,勇于付出毕生所能有的精力和智慧。
国内普遍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加工制造业认识不足。谈到科学技术未必一定是高精尖,在任何一个行业和产品,都有专业的细分和深度。国内普遍对加工制造业认识不足,这种不足明显体现在部分政府官员对企业的认识上(比如某环保局长口出“分分钟搞垮一个厂”的狂言,目的何在,自己对人民赋予的权力的基本认识何在),政府的角色是服务企业和扩大、促进生产力的解放,丰富我们的社会财富,这种财富切切实实是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物化,我们的制造企业绝对是我们社会财富积累的中流砥柱,这是一定要看清的。任何强国都首先是制造业的强国。没有制造业强大,对制造业的高度重视和对从业人员的薪酬尊重,何时都谈不上一个真正的伟大强国。制造业本身的核心又是机械加工,这种机械加工绝不是单纯的车、刨、铣等简单工序,它涵盖了一系列科技,从理论的研究到试验的手段和数据分析,再到设备的加工制造和应用,无不是充满惊心动魄的科技勇气。恰恰这一点在很多政府科技管理者和普通人员眼里,认为是低端的,微不足道的。我们的官员总是站在“管”的角色去发号施令、去索取,而看不到这类企业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和政府运转所需财力提供者的主要角色。这种认识一定得从根本上转变,这种转变具体应该体现在对科技从业者的尊敬和薪酬上,而不是一提“银行”和“公务员”,就暗生神往的奴隶心态。
活在纸上的和死在工程上的科技。我国有数量非常可观的科技队伍,硕士及以上的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和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这批高智商的大脑的承载者更多的是讲、写、说和管,极端地缺乏动手。这“动手”包含了科技价值的实现,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产品,产品的应用和改进,一言以蔽之,缺乏积极深入到底层的精神和动力。这类高科技人才出没的场所往往是富丽堂皇的五星级酒店的会议场所,明窗净几的研发办公楼,而不是热火朝天的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和工程一线。而,在工程一线的往往是理论水平不高的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工人。翻阅我们大大小小的科技杂志的论文,多少论文是来自现场一线的经验总结,多少论文具有实用价值或者研究价值;一大批论文的唯一价值就是给论文带去了职称和学位的资本。糟粕何其多。这种在纸上异常活跃的高谈阔论和奇思妙想,只能是自说自话,在小圈子里自我陶醉,既没有理论突破也没有实用价值。而在工程的一线,所谓应用实质就是有形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的应用,这两种是高科技的真正载体和灵魂的化身,俯下心去去调查,又有多少是新科技的孵化呢。
社会精英的担当。所有优秀的人都是社会精英,从宏观科学统计,精英毕竟是少数。这少数人的优势是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和精神动力,他们比谁都有责任有条件为国家科技进步开创一个个新局面。首先我认为我们的社会精英应该具有家国情怀,我们不需要他有多少政治思维或者谋略。但,要追求进步,担当社会的先锋和大儒如果没有从人的角度思考一些的国家、人民的情怀,没有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类人所拥有的科技和能力最多满足了自己和与自己幸福感联系紧密的亲友的私利,甚至耗费国家资源、窃取人民财富。这不应该是我们新时代的科技人员尤其是年轻人员的思想,我们应该有冲破技术屏障的勇气,这种勇气很大程度上来自哲学思考和人的社会价值思考。历史任何业绩卓越、成果丰硕的科学家都是精神的强者和道德的典范。
英语对科技的限制。本科学位和英语四级挂钩的标准,在这个时代已经落伍了。个人认为两者没有必然联系,学英语是没什么错误的,但如果采用这种标准,你会明显地发现很多大学生的四年里1/3的精力是放在英语的学习上,以致荒废了专业技术的学习。这种现象已经非常明显,大学四六级的字典和各种考试秘籍充斥着图书馆,让人生厌;大学自习室扑面而来的是备考四六级的神经质式的嗡嗡声;已经到了一种变态畸形的地步。这一点必须放开,这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小问题。放开英语的限制,解放大学生的精力和激发年轻人最具才华人生阶段的创造力,国内的科技水平和人才实力会有一个大大的提高。
同样,职称和外语的关系也应该放开,本人从事科技工作8年,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不进,论文发表十多篇,由于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没有考职称英语而至今未能评上“工程师”。但,周围的那些“高级工程师们”的水平确实难以恭维,和国外的工程师水平绝对相差甚远。这种自欺欺人式的人才评定和选拔制度还要贻误多少人?!这种跟不上时代的相当多的标准,应该实事求是地做一调查,摸清楚理明白后坚决废除之。解放生产力不是一句空话,是需要非常实在地调查和落实的,任何一个身为党员的科技工更有义务去发现和大声疾呼。
科技不但重视高度还要重视数量。高精尖的东西掌握的人不多,这种不多并不是没有人才去掌握,而是一些制度或者人为因素缩小了该技术掌握的圈子。高端技术、航天飞行技术、武器研发等精英领域和人员自我满足在体制和垄断带来的温暖的小床上;他们制造的产品其实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力、生命力。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倾一国之力也能飞上天,但又有多少产品像美国航天飞机那样具有持续性和生命力呢。好的科技掌握的人越多越好,科技管理人员和政策部门有义务加大这种科技普及的力度。如果我们的国家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动控制的PID原理,都读过四大名著,这样的国家该是多么伟大,中国人具有智慧,不乏古人的技术积累优势和传家宝,应多借之。据我调查,目前行业间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小圈子现象。部分兵器公司,并没有广纳贤才;我从事电力科技,对航空科技隔膜到如何应聘都找不到门路,这是非常可怕的。飞行员,个人认为并不非要身上没有一点伤疤,每个飞行员都养育得一如宝贝疙瘩,甚至成了高干富家之弟的争抢的肥缺,这实质是一种盲区式的侮辱,侮辱了这么专业、这么高级的岗位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飞行员是为战斗和牺牲准备的,需要大量的熟练掌握飞行的技术人才,这才能适应战争,适应军事变革和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
国家科技的进步体现在科技产品的成熟性和量产,体现在技术和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性和传递性。这都依赖于大批的科技从业人员,尤其在战争这样的特殊时期。
科技从业者的务实精神不足。科技人员尤其是有一定话语权的专家的通病是不容易深入一线调查一下自己的作品的效果,取得真正的反馈。没有反馈就谈不上控制,没有控制何谈改进和进步。稍有良心的爱国者,都会为我们国家的各行各业的粗制滥造痛心疾首。细心的人就会发现那些工地上挥汗如雨的毫无技术能力可言的农民工身边很少有工程师进行指导、监理在把关。这种现象已经危害到了国家科技的整体形象。人的惰性或因天性,但激发勤勉的手段还是存在的。目前这类科技务虚的现象非常严重,那怕一开始非常卖力的优秀科技人员也会在坏的机制和风气下,削尖脑袋去公司的职能部门坐办室,那怕薪水微薄。这一点,在国企是非常严重的,一定得扭转乾坤。
科技工作的马虎和贪图虚名的现象。中华民族是非常优秀的民族,历史上一度的非常璀璨的科技成果和伟人给了我们学生时代非常崇高的自信和骄傲。但随着对整体科技环境的耳濡目染,这种自信渐渐在内心低落了,渐渐影响了我们的从事风格和做事态度。这是没有理由的。建章立制很重要,但对于科技的突破和实质性的进步,人的智慧是非常关键的。当下,对科技产品的器件选型、研发和验收各个阶段,都存在“差不多”思想,缺乏鲁迅笔下的日本人的认真精神——这种认真应该是一种高级形式,由人心发出而不是制度或者惩罚措施的鞭策,单靠后者,科技是没有大作为的。分析根源,这种“差不多思想”,表象主要是立项过于急功近利,过于商业化(畸形竞争带来的价格低廉)和国人的酒桌文化。尤其是后者,国人极尽酒桌之能事,搞关系,塞好处,丧失一个科技管理者基本的原则。
还有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就是科技成果获得者问题。一项项科技成果历尽千辛万苦出来了,最终的获奖者往往是公司领导(甚至和项目无关)和项目管理者,名单中几乎找不到在项目实施中,科技上发挥着绝对作用的核心骨干的名子。这是非常要命的,小则坏了一个企业科技进步,大则败坏了国家的科技良心。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从多年的科技工作中思考的一些问题,相信很多有良知的科技工都深有体会和奋不顾身的疾呼,但这种声音还是很微弱的。如果你得知现在国内水力发电行业连6.3MPa的油泵和大通径阀门都普遍做不好——这种“做不好”不包括“突击”和“专门”,而是一种普遍统计——,我相信你如论如何都会感到不可思议和震惊,但这就是事实。例如,尽管我们的某国产手机风靡一时,但很多是个人资本积累的野心在里面,又有多少是自己的核心科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