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版 - 每天下午六点更新
[网友杂谈] 黎亚彬:林毅夫“有为政府”论的错误和危险在那里?
:黎亚彬
来源:黎亚彬的博客
更新时间:2013-11-29
点击:499
评论:0
鲜花:0
一个社会的敬业程度和这个社会的投机性成反比国务院新任参事,林毅夫先生在《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一文中说道:“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方面,根据比较优势的发展理论,充分的竞争只有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中才能形成;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是技术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政府的力量完成基础设施
[网友杂谈] 数学:一个社会的敬业程度和这个社会的投机性成反比
:数学
来源:数学的博客
更新时间:2013-11-29
点击:184
评论:0
鲜花:0
我上面有一篇帖子讲到,中国的敬业程度不够,是因为就业要比一般小国广泛造成的。本帖子再提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敬业程度不够,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投机性很强。 我给出一个定律,就是一个社会的敬业程度,和这个社会的投机性是成反比的。 什么样的社会投机性最少,我认为是计划经济社会,那甚至是无法投机,没有投机,禁止投机。因此,当人们向往投机的时候,他们误以为是在向往自由。 而在
[网友杂谈] 刘仰:谈《老有所依》--心中那个柔软的角落
:刘仰
来源:刘仰的博客
更新时间:2013-11-29
点击:349
评论:0
鲜花:0
朋友介绍,抽空看了几集正在播出的41集电视连续剧《老有所依》,感觉还不错。这是一个恰逢其时的题材。一方面,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对电视的挑战,电视观众也越来越多是老年人。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今天的每一个老年人他们都曾经年轻过,现在他们老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每一个曾经年轻或者正年轻的人,将来也会老。 西方社会面对老龄化、老年人这一社会问题,常
[网友杂谈] 《红旗文稿》:中国创造新的制度文明
:宋鲁郑
来源:红旗文稿
更新时间:2013-11-28
点击:309
评论:0
鲜花:0
新中国1949年成立以来,在时代需求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在权力传接、监督和制约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这种特色,与目前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和激发革命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制度要想良好运转,不仅要做到灵活性,还要做到延续性。西方的制度模式有灵活性,但缺乏延续性,往往随着新政府的建立而出现大幅度的改变。而阿拉伯世界有连续性,但缺乏灵活性,最后制度走
[网友杂谈] 刘小枫的觉悟与任志强的执迷
:高山流水梦
来源:
更新时间:2013-11-28
点击:1578
评论:0
鲜花:0
早晨读了刘小枫的《毛泽东与中国的“国家理由”》,看到了一位多年研究西学的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反思。他在更广阔的视域给了相对客观的判断:“毛泽东最终赋予中国的‘国家理由’究竟是什么?他的新制度想象和新方式的关系究竟如何?康有为的“君子不可不戒惧,黎民不可不劝勉”这一感叹用来对应第二共和建立后的两次革命行动(大跃进和文
[网友杂谈] 张亦民:谈谈我对“中国梦”的喜与忧
:张亦民
来源:
更新时间:2013-11-28
点击:761
评论:0
鲜花:0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中国梦”就成了当今中国媒体的主旋律和国外评说中国的流行语,所以,我也在周边同志激励下随着潮流说说“中国梦”。 一、历史上的“中国梦” 梦,是一个没有客观现实存在的抽象概念。据辞书注释,它是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和外界与体内的刺激到达中枢而出现的一种生理
[思潮碰撞] 虚无主义必将导致文化迷失
:陈彦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3-11-28
点击:649
评论:0
鲜花:0
人类永远都在寻找出路,从尧舜禹以降,到今天的改革开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道路寻找,从来就没有停歇过。当然,这种寻找是循序渐进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虽然有时也会有反复,有盘桓,甚至有覆辙,但总体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如人类对奴隶制的最终废弃,人类对诸如枭首、车裂、凌迟、炮烙等极端刑罚的渐次告别,人类对公平、公正、自主、自由精神的永续探索,都说明
[网友杂谈] 左大培微博:中国房价泡沫6年不破的原因
:左大培
来源:左大培1952微博
更新时间:2013-11-27
点击:2389
评论:0
鲜花:0
@左大培19522012年初中国M2的增速又开始加快到16%,导致房价从2012年底开始又急速上升。当局为2013年M2规定的增长率为13%多,各月的M2同比增长率和信贷市场上的资金紧张现象都表明确实在致力于将M2增长率从15%降到13%。如果能将2014年M2增长率降到11%,再配合以有力措施防止资金流向房地产业,就能停止房价上升。(3)| 转发(19) | 评论(9)今天 06:59来自新浪微博阅读(5) 推广 | | 转发|
[网友杂谈] 孙锡良:历史会重演吗?--日本人笔下的芦沟桥事变
:孙锡良
来源:孙锡良的博客
更新时间:2013-11-27
点击:661
评论:0
鲜花:0
今井武夫回忆录(之一)——芦沟桥事变 前按:就一般国人而言,有关“芦沟桥事变”,所看所学多为国内视角,而本文引述过程中不加任何描述,完全以日本驻华武官《今井武夫回忆录》(1964年)节选为准。日本开始称“芦沟桥事变”为“华北事变”,后因事态扩大,又定性为“中国事变”。 一、事变前夕的华北形势(简略) 1935年6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