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湖南省双峰县举行。)
(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出席并讲话。)
(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出席座谈会。)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孙丽萍出席座谈会。)
(蔡和森之女、武汉同济医学院教授蔡转发言。)
信仰不倒浩气长存 湖南纪念蔡和森诞辰120周年 红网娄底3月3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刘玉先 刘怡斌 通讯员 王威群)今天,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湖南省双峰县举行。湖南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孙丽萍等领导出席。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三届至第六届中央委员,第二届、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届、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座谈会上,蔡和森之女、武汉同济医学院教授蔡转介绍,1928年自己出生的时候革命正处于低潮,父亲给其取名“转转”,就是因为父亲对革命成功怀有坚定的信念。父亲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为生活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寻找解放的理论,播下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焰,实现了他“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诺言。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来信表示,近代以来,旧中国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有志之士前仆后继、接力探寻,但真正能把握历史发展方向,找到适合国情的强国富民道路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而找到这条道路又能坚持下去并引领前行的人,更只有少数富有深刻洞察力、富有崇高理想、富有爱国爱民情怀的先驱。蔡和森正是这些革命先驱的代表,他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必将永垂青史之上。
孙金龙表示,蔡和森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业绩和崇高精神就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坎里。蔡和森同志是湖南这块红色土地上孕育和成长起来的一代英杰,湖南人民永远热爱和怀念他。
孙金龙指出,纪念蔡和森同志,就要学习和弘扬他忠于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纪念蔡和森同志,就要学习和弘扬他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崇高品质。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着力解决好湖南的问题、办好湖南的事情。纪念蔡和森同志,就是要学习弘扬他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纪念蔡和森同志,就是要学习弘扬他为党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献身精神。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干劲投入工作,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刘玉先 刘怡斌 王威群
延伸阅读:人民日报:纪念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同志
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120周年诞辰。蔡和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蔡和森同志的不朽业绩、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像一座丰碑永远耸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永远铭刻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心坎里。
一、蔡和森同志站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最前沿,献身救国救民伟大事业,是革命斗争的坚强领导者和忠诚实践者
蔡和森同志1895年3月生于上海,4岁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之下,社会动荡,人民困苦,政治黑暗。青少年时期,蔡和森同志就树立了“匡时救民”的远大抱负,立志改造中国。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与毛泽东同志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成为湖南先进青年的表率。
1918年,蔡和森与毛泽东等同志在长沙共同发起组织了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之后,蔡和森同志在留法期间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活动方针,得到广泛赞同,产生很大影响。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筹备旅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同志组织在京的湖南学生,投入了这场反帝反封建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和五四运动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形成高潮。1920年初,蔡和森同志怀着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他在法国感受着异国文明的冲击和思想潮流的激荡,“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参与领导勤工俭学学生的正义斗争,与周恩来、赵世炎等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成为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他与陈独秀和毛泽东同志通信探讨建立共产党的问题,对党的性质、指导思想等问题提出了正确的主张,成为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正式成立。蔡和森同志虽未参加成立大会,但他对于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尤其是在建党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11月,蔡和森同志回国,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主要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在党的二大上,他参与起草大会宣言,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根据中央决定,筹备创办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向导》创刊后公开发行,成为当时具有舆论指导地位的党中央机关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向导》周报联合当时的革命报纸,“共同宣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在中国军队中灌输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改造了中国的军队。在千百万农民群众中,提出了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掀起了伟大的农民革命斗争。”《向导》成为黑沉沉中国的“一线曙光”,成为四亿中国同胞思想心灵上的“向导”。
1922年党的西湖会议和1923年党的三大,着重讨论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问题。蔡和森同志参加了这两次会议。在党的三大上,他强调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应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他撰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动性和中派的动摇性,提醒共产党人要保持革命的警惕性。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蔡和森同志英勇地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沿。1925年5月他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策略主张,指导了运动发展,充分展现了他领导群众斗争的卓越才能。蔡和森同志说过,只有书本上学习马列主义不行,还要有实际行动,在革命斗争中更能学到马列主义真理。1925年冬,蔡和森同志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一面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一面认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在大革命危机关头,蔡和森同志坚决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在1927年党的五大上,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后又兼任中央秘书长。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危机局势,他极力主张武装工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七一五政变之后,他连写七封信给中央常委,提议中央“重新号召土地革命”,决定新的方针。在八七会议上,他批评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力荐毛泽东同志进中央政治局,提议举行秋收暴动。会后,他参与组建和领导北方局的工作,为北方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1928年,在党的六大上,他发言总结了党领导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初期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并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此后,他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回国后又被派往广东,担任中共两广省委书记。
1931年,蔡和森同志赴香港指导广东革命工作,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直至英勇就义。“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他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当年立下的豪迈誓言,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二、蔡和森同志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建党初期杰出的理论家
蔡和森同志是公认的党的早期著名理论家。他长于论辩,精于写作,善于把革命理论运用于具体实践,善于结合实际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留下了许多闪烁着思想光芒和时代印记的不朽篇章。
蔡和森同志始终重视党的理论工作。他说:“真正的革命党,如无革命的理论是不行的,故一个革命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革命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革命到正确之路。”他认为党的理论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必须“经过很长期的奋斗才能形成”。而建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理论,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1923年,蔡和森同志在上海大学讲授社会进化史,就“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及使之民族化、通俗化方面作了最早的尝试”。
蔡和森同志明确主张要建立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明了有关建党的理论。1920年,他在法国给陈独秀和毛泽东同志的信中提出,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个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这个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对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进行“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个党必须采取阶级战争的方法,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建设新的社会;这个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这个党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有铁的纪律,是一个团结的党。对于蔡和森同志的这些主张,毛泽东同志表示“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历史证明,蔡和森同志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建党思想,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蔡和森同志对于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性质问题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1922年5月,他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社会政治是“半封建的武人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对中国当时的政权作出“半封建”性质的评价。党的二大以后,他继续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宣传。1926年,他在莫斯科所作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中,明确使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来描述中国社会的性质,还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各阶级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这些工作,在党的历史上是开创性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中国革命面临着严重危机,判明中国革命性质及发展方向成为挽救革命的关键问题。蔡和森同志写下《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等文章,批评了困扰人们思想的“二次革命论”“一次革命论”等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个革命的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有社会主义前途,只有大力发展工农力量,坚持和发展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巩固在民众政权中的地位,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发展。蔡和森同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探索,当时在全党是极富先见的,对我们党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蔡和森同志对于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进行了可贵探索。20世纪前期,中国各界有识之士都在探讨改造中国社会的良方。蔡和森同志对于当时的各种主义也在进行综合审视,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才是“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他明确而坚决地表示,“中国必须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他继续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他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认识到农民的伟大力量,指出:中国革命要获得发展,“第一当注重的是农运问题;农运是整个革命根本问题”。他对土地革命初期的农民运动进行分析,认为游击斗争是农民运动的主要方式,农民游击斗争的前途是“建立红军”,并且有“得到割据局面”的可能性。蔡和森同志进行的这些理论探索对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蔡和森同志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研究党的历史,对于推动党的事业具有重要作用。蔡和森同志作为党的二届至六届的中央委员,五届、六届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是党的早期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更是党的早期历史的记录者和研究者。他完成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和第一部专门史《党的机会主义史》,以及《论陈独秀主义》等著作。他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奠定了中共党史学的学科基础。
蔡和森同志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深刻揭示了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意义。他明确指出:只有“明白我党的历史”,才能“知道中国革命及我党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路如何”;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1926年只有5年时间,但是这5年中,已经能“领导中国无产阶级由经济的争斗走到政治的争斗,由日常生活的争斗,又走到一般的争斗”,已经超过了俄国以及欧洲工人政党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历史中所做的工作,所以党的历史“值得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作为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只有“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他从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党史研究及党员教育等方面,强调了学习研究党史的重要意义在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担当起党应负的责任,指导革命斗争的进行。
蔡和森同志明确指出了中共党史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指明了研究中共党史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框架。他指出,研究中共党史要用历史的方法,就是要把中共党史放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作为一定条件下的历史过程来研究。他在党史著作中第一次区分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个阶段,即五四以前的旧的阶段和五四以后的新阶段的革命运动。在说明中国为什么会产生中国共产党这个基本问题时,他从中国产业的发展、自然的罢工运动、五四运动与上海的罢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先进分子的形成、党的形成及其初步的工作等5个方面,从政治、经济、社会、阶级及国际等方面分析了党产生的具体背景,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他以大量篇幅肯定党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同时也指出党的工作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
蔡和森同志对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大革命失败后的这段历史进行了研究,对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党的创建、党的代表大会以及党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方面的情况。他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党的建设方面总结了党从创建到1927年这段时间的教训,指出实行和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是把党改造成“伟大的健全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政党”,把党的指导机关改造成“由群众选举,由群众监督,相当的能受群众正确的影响”的机关。
蔡和森同志开创了党史研究为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服务的先例和传统。他在中共党史研究方面的理论建树和成就,不仅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而且起到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作用。
四、蔡和森同志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勇往直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
蔡和森同志投身革命以后,就把全部精力和热忱奉献给了党的事业。他自小生活艰辛,并患有哮喘病,参加革命后,长期处于艰苦的工作和紧张的斗争环境中,经常陷于贫病交加之中,但他任劳任怨,不知疲倦地工作,通宵达旦地写作。工作累了,写作倦了,就直接横倒在床上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写作、继续工作。他的著作就是这样呕心沥血地拼出来的。
蔡和森同志的亲人们,在他的影响下,一个个满腔热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党的事业中。哥哥蔡林蒸同志在省港大罢工中壮烈捐躯。妻子向警予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中央委员,党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之一。妹妹蔡畅同志和他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日后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屡建功勋,成为妇女界领袖。他的母亲葛健豪当时年过半百,也跟随儿女们赴法国学习,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蔡和森同志时刻以党的事业大局为重,当革命遇到挫折,个人受到排挤,甚至在受到错误处分被撤销领导职务时,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依然赤胆忠诚,忘我工作。他严守党的纪律,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1931年,他从莫斯科回国后,曾提出去中央苏区工作的申请,但还是无条件服从了组织上派他去香港就任两广省委书记的决定。当时,广东党组织遭到破坏,香港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曾有人劝他不要去香港,他说:“干革命,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安危。”蔡和森同志一到香港,就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在他冒着危险出席香港海员的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幸被捕。
蔡和森同志被敌人从香港引渡到广州关押。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强不屈,信念坚定、壮志凌云。尽管受尽严刑拷打,但依然从容镇定地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敌人百般折磨其肉体,摧残其筋骨,但其革命意志却愈加坚定。他鼓励狱中的同志坚持斗争,相信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蔡和森同志的壮烈牺牲,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和坚贞的革命气节。他用自己年仅36岁的宝贵青春,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篇章。
蔡和森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传播和捍卫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他以共产主义者的伟大理想、马克思主义者的真知灼见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照亮大地,照亮星空。邓小平同志曾说:“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蔡和森同志用一生的革命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勇敢担当和牺牲精神。今天,我们纪念蔡和森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