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信富泰经济研究部 梁晓
谨以此文,纪念邓英淘逝世两周年
1993年﹐中国开始成为石油进口国。20年过后﹐根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2014年1月发布的《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8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8.1%﹔预计2014年石油和原油净进口量将分别达到3.04亿吨和2.98亿吨﹐较2013年增长5.3%和7.1%﹐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8%。与此同时﹐2013年天然气进口量达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预计2014年“天然气需求继续快速增长”从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短短八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就超过了30%。早在2012年12月﹐“中国首次在月度石油净进口量超越美国”,按单月计算﹐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国际油气资源﹐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以后继续向70%﹑80%进军﹖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历年《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的石油消费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石油消费量却持续大幅上升。以2012年为例﹐美国和欧盟石油消费量比2011年分别下降2%和4.3%﹐中国却上升了5.3%。相应地﹐中国石油消费占世界总量的份额也不断增加﹐2012年达到11.7%
如果算上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所有一次能源在内﹐2012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7.35亿吨标准油当量﹐已连续三年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这﹐绝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你用少了﹐我用多了”的算术题。
中东和非洲
审视中国的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中国75%的进口石油来自政局持续不稳﹑外部争夺激烈的中东海湾和非洲热点地区”。2012年的十大石油来源国中﹐有七个处于该地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也与其紧紧毗邻。
这个地区﹐被布热津斯基称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油气和矿产资源异常丰富﹐同时又是全球主要的不稳定地区。
看看“欧亚大陆的巴尔干”一些国家的近况。
“阿拉伯之春”﹕2011年1月14日晚﹐突尼斯革命的局势恶化﹐前总统本‧阿里流亡沙特﹔接踵而至的埃及示威浪潮导致穆巴拉克在2月11日宣布正式下台﹐结束长达30年的统治﹔革命运动浪潮随后波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巴林等国﹔利比亚领袖卡扎菲8月23日被推翻﹐月20日战死﹔2012年2月27日﹐也门政治协议正式生效﹐总统萨利赫退位。至此﹐“阿拉伯之春”已成功推翻四个国家政权。
利比亚﹕“美国及其军事盟友合组的北约一向以人道干预为名进行侵略﹐……”在中东的典型是“利比亚模式”﹐“利比亚乃是个多部落的反美国家﹐美国为了颠覆卡扎菲政府﹐第一步就是煽动若干部落叛变﹐并提供武器给反政府军﹐使利比亚出现内战。但利比亚政府军的武力优于反政府军﹐内战的第一阶段当然是政府军占了上风。于是﹐美国的‘人道干预’遂告出现﹐它认为利比亚政府以优势武力攻打反政府军﹐乃是非人道的战争﹐于是美国和它的西欧盟邦划定若干反政府军活动的地区为禁航区﹐联军以其更优势的空军在此区域压制住利比亚国防军﹐反政府军遂在保护下得以坐大﹐最后联军得以里应外合﹐达到推翻卡扎菲政府之目的。”
“近十年来﹐中国的海外石油投资项目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在政治风险比较高的地区和国家﹐其中包括叙利亚﹑利比亚﹑苏丹等国。”中石油集团于2005年进入利比亚﹐开展油气投资和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2005年12月7日﹐公司与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7~4区块风险勘探合同。……该合同为勘探产品分成协议(EPSA)﹐勘探期五年﹑开发生产期25年。”
五年“勘探期”刚过﹑眼看着进入开始收成的“开发生产期”了﹐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持续恶化﹐〈我国在利比亚三万人待撤离﹐系冷战后最大撤侨〉﹕“我们在利比亚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像中石油﹑〈中国在利中铁等等这种大的公司。”经过“海陆空紧急撤离”﹐比亚人员全部回国﹐撤离行动圆满结束〉。
问题是﹐利比亚自2003年与西方关系逐渐缓和﹐获联合国解除制裁﹐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与西方国家恢复外交关系﹐西方领导人纷来沓至﹐直到2008年赖斯到访“表明利比亚同西方关系全面升温”眼看已经“﹐重新回到国际大家庭中来”了。怎么就突然爆发革命﹐曾经“表现良好”的卡扎菲转眼被推翻﹑最后毙命﹖仅仅是因为镇压示威“践踏了人权”﹖
回头看﹐凤凰卫视开列〈中国企业利比亚账单〉,“合同搁浅﹑项目停止﹑驻地遭袭﹑大规模撤侨等﹐利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近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叙利亚﹕“叙利亚是今天中东地区仅存的俄罗斯盟国﹐在中东极有势力的真主党也以叙利亚为腹地。因此为了彻底征服中东﹐当然必须首先颠覆叙利亚。……”内战打了两年多﹐“至今叙利亚人已死亡十万﹐180万人流离失所﹐叙利亚已成了当今最大的难民国。”2013年2月﹐叙利亚政府准备与反对派对话﹐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却“嗤之以鼻”﹐“强调不会让反对派孤立无援”。在中俄阻止联合国通过制裁叙利亚的决议后﹐“叙利亚之友”集团成立﹐“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沙特﹑土耳其﹑埃及和约旦”。美国表态准备给反叛力量以“直接的军事支持”﹐卡塔尔首相贾西姆~阿勒萨尼直言不讳﹐“提供武器可能是取得和平的唯一办法”。
“虽然叙利亚本身产油有限﹐却与‘油管地缘政治’有密切关系。而且即便‘产油有限’﹐那也是相对中东其它更易于开采石”油的邻国而言的。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几近60%的今天﹐对于满世界找油﹑不怕啃硬骨头的中国石油企业﹐叙利亚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叙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25亿桶﹑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6500亿立方米﹐是中东地区重要的非OPEC产油国。……叙利亚是我国石油企业最早进入中东的国家之一。”中石油集团国际油气业务“大事记”“2002年12月﹐﹕公司中标叙利亚格贝贝油田提高采收率项目。……2005年12月20日﹐公司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联合收购加拿大石油公司所持叙利亚幼发拉底石油公司38%的股份”2010。年“5月19日中石油集团宣布﹐该公司收购了壳牌叙利亚油气开发公司35%股权﹐从而增加了其对叙利亚相关油气资源的持有比例。”
2013年8月29日﹐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钟曼英证实﹐由于“叙利亚国内局势动荡﹐中国石油企业已撤离叙利亚﹐中国在当地的援外项目也无法继续实施。”
也门﹕前总统已退位两年﹐也门恢复经济仍困难重重。在此期间﹐美军无人机曾多次空袭也门﹔2013年1月20日﹐美军无人机再次空袭石油和天然气主产区马里卜省多个“基地”组织目标。“也门总统哈迪自2012年就职以来﹐一直致力于同美国合作﹐利用无人机打击境内的‘基地’组织武装人员。2013年8月初美军截获情报显示‘基地’组织将对美驻也门使馆发动袭击后﹐加大了对该组织的空袭力度”。
“也门境内已探明的可采石油储量有40亿桶﹐官方估计也门石油地质总储量为104亿桶﹐以轻质油为主。石油和天然气是也门的支柱产业﹐石油产品出口占也门出口总额的90%以上。”2004年3月﹐“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在也门承包的1区块风险勘探项目﹐经谈判双方已达成协议。据了解﹐这是中国油田企业首次在也门获得油田勘探开发权﹐……江苏油田将拥有1区块26年的勘探开发权﹐其中前六年为勘探期﹐后20年为开发期。”2007年12月﹐中石化与法国道达尔达成协议﹐“道达尔将参与中石化在也门的两个陆上油气开采区块的作业﹐……这两个区块自2005年起由中石化与也门的国有公司也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作业目前这两个区块的二维地。震资料已采集完毕﹐69区块有一口探井正在钻探当中。”
由此推算﹐虽然中国公司进入也门开展石油项目已近十年﹐但完成勘探﹑正式开发则是2010年前后才刚开始。恰逢其会﹐从1990年代起基本保持稳定的也门政局又开始动荡﹐给中国在当地的石油项目带来风险。例如﹐2010年5月16日﹐〈二名中国石油工人在也门东部被部落武装扣留〉。“‘也门的安全形势的确令人担忧﹐我们外出作业经常会受到一些部落的干扰﹐有时候危险地区的作业项目不得不请求也门军队的保护’中石化中原油田也门公司总经理李俊峰。一语道破了外资公司在也门的艰难。”又如﹐2013年8月﹐“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日前决定放弃其在也门的勘探业务”。
苏丹﹕苏丹的石油勘探“始于1960年代初﹐最初一批进入苏丹的欧美石油公司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勘探工作﹐最后均以无果告终。……直到1990年代初﹐在苏丹也仅仅发现四个中小型油田﹐根据BP的数据﹐苏丹的石油探明储量从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末始终保持在三亿桶的水平上﹐这一数字并不具有吸引力。此外﹐苏”丹长期内战﹐再加上后来联合国和美国对苏丹的制裁﹐也让外国石油巨头们却步。
人弃我取“1995年9月26日由中苏共同签署有关苏丹6区。《产品分成协议》﹐“就在达尔富尔如火如荼的内战让绝大多数西方公”40司都撤离的时候﹐国有的中石油公司却带头开发苏丹的石油产业﹐这也是当时中国第一项主要的海外投资。”由此起步﹐中国帮助苏“丹建立起全套的石油工业体系﹐使其从非洲贫油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历经十多年奋战﹐中石油“在苏丹拥有1∕2∕4区块﹑3∕7区块﹑6区块﹑15区块四个上游投资项目”。从2008年起﹐各区块更是捷报频传﹕“1∕2∕4区块勘探获得新突破﹐4区阿拉伯河以南部署的第一口探井获得良好油气显示﹐揭示了该区白垩系良好的勘探前景。……2008年﹐(6区块)富拉西部陡坡带储量规模不断扩大﹐东部缓坡带新发现AG组油藏﹐开辟了新的勘探层系﹐显示出该区多层系含油潜力。……2008年﹐3∕7区块加大新井﹑水平井和堵水措施应用力度﹐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增长。2010年﹐3∕7区滚动勘探取得良好发现﹐二期产能建设工程全面投运。……2010年﹐15区海上两口探井完钻﹐为海上风险勘探积累了经验。”
2011年7月﹐南苏丹进行独立公投﹐正式脱离苏丹。路透社报导言简意赅﹐美国是南苏丹独立最大的政治和经济援助来源﹐“美国在南苏丹有长期利益﹐并且是南苏丹2011年脱离苏丹独立的主要推手。”分裂后﹐“南苏丹与北苏丹的矛盾与战火不断。南苏丹境内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但却缺乏炼油设施和向国外输油的管道﹔北苏丹虽然缺乏石油﹐却拥有技术﹐控制着石油产业链。南北双方的这种矛盾在苏丹一分为二之前就存在”独立后各自为政﹐。可想而知此。时中国已是“南苏丹最大石油投资者和购买者(占该国出口总量的82%”乱象未平﹐)。石油企业首当其冲。“2012年1月﹐南苏丹政府让石油生产陷入严重停滞﹐并指责其邻国苏丹过度征收出口费用﹑攫取石油运费。几天后﹐中国主要石油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被以‘不合作’的理由驱逐出南苏丹。一位中国石油企业管理人员对路透社说﹐各石油公司在震惊之余﹐被迫迅速关闭油井﹐以至于来不及排空的原油凝结有毁掉管道的危险。”直到9月底﹐在中国的支持下﹐南北苏丹签署了协议﹐才将两国从战争边缘拉回。
2013年﹐经历了南苏丹项目停产复产的艰难﹐“中国石油的油气权益产量由2012年的5200万吨增至5800万吨”47然而﹐北苏。南﹑丹矛盾未解﹔独立后的南苏丹内部各派系和部族政治冲突烽烟再起。12月﹐南苏丹境内持续爆发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的血腥冲突﹐造成“史上最大人道主义危机之一”传出种族屠杀暴行﹐并发现数处“乱坟堆”暴力冲突在一周之内可能已导致数千人死亡。“南苏。丹内外交困的局面使其成为非洲乃至全球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美国。和平基金会和《外交政策》杂志公布的最新‘失败国家指数列表’中﹐北苏丹和南苏丹分别位列第三位和第四位﹐其‘失败’程度直逼连年动乱的索马里和刚果民主共和国。”
伊拉克﹕2011年底﹐伊拉克经历了八年的战火荼毒之后﹐美军终于撤出﹐但仍然“埋下国家分裂的危险”。“在美国的扶持下﹐伊战后出现了北部库尔德自治区。目前﹐这一自治区同中央政府在区域划分与石油资源控制权等方面的角力正逐步升级中部逊尼派阿拉伯。人聚居的萨拉赫丁省和迪亚拉省也先后提出自治的要求。”被欧美大力抬举﹑媒体努力包装为“牺牲﹑宽容和非暴力”的曼德拉﹐早在2003年抨击美国入侵伊拉克﹐毫不宽容﹕为什么美国的行径如“此傲慢自大﹖小布什想要的无非就是伊拉克石油。”
时至今日﹐伊拉克的恐怖活动和暴力袭击依旧频繁。“根据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发表的公报﹐2013年伊拉克发生的各种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共导致8868人死亡﹐其中7818人是平民﹐另有超过1.8万人受伤﹐为近年来最多。仅2014年2月18日一天﹐”首都巴格达与南部希拉市发生的多起连环爆炸袭击﹐已造成至少49人死亡。
因此﹐即使战后伊拉克政府努力恢复石油生产﹐自2007年以来与诸多海外石油公司签署开发生产服务合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文章分析﹐“在过去的四年中﹐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在饱受战后洗礼﹑暴力袭击不断的伊拉克南部部署人力和技术资源﹐以图全面振兴石油生产。……但是﹐受制于伊拉克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尤其是管道﹑存储设备以及水泵站不足﹐而导致石油生产停滞不前。……同时﹐巴格达和库尔德地区的纠纷﹐以及宗教暴力事件的持续增长﹐也不利于伊拉克石油产量的继续增长。”
早在1997年6月﹐中石油就“与北方工业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绿洲石油公司﹐与伊前政府石油部签订了艾哈代布石油开发生产合同。此后﹐合同因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和美伊战争而被迫搁置。”漫长的11年后﹐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油气投资业务终于再有新进展﹐但仍属于上述深受掣肘的“海外石油公司”项目之列。
伊朗﹕“伊朗长期与西方﹑特别是美国关系紧张﹐在对外石油合作上更多地关注东方与其友好相处的国家。2000年以来﹐”伊朗一直保持在中国进口原油来源地的第三位﹐份额约占10~11%。中石油和中石化等也分别在伊朗有大型的油田项目投资。
2012年﹐美伊局势再度紧张﹐美国和欧盟以制止伊朗发展核计划为名﹐号召联合国制裁伊朗。“事实上﹐美欧不仅自身对伊朗实施制裁﹐还向其他国家施压﹐督促其减少进口伊朗石油。英国专家”安德鲁斯~斯皮德理性分析﹐“理论上﹐中国有三个选择﹕减少(从伊朗)进口﹑维持进口量不变﹐或者是利用欧洲减少进口之机增加进口。看起来中国选择了第一项﹐至少从短期来说是这样。2012年﹐”伊朗在中国原油进口国排名下降到第四位﹐在中国进口原油总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来自伊朗的进口量逆势下跌21.02%﹔到2013年12月﹐伊朗排名再跌至第五位。
安德鲁斯~斯皮德击节赞赏﹐“因此﹐中国必须要从其他渠道补充原油进口。温家宝总理1月对沙特的访问非常及时。问题是﹐”沙特自2002年超过伊朗后﹐近年来早已“稳居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中的首位”约占中国进口量的五分之一。再继续增加来自沙特的比重﹐是否意味着石油这一中国现代工业经济的“血脉”﹐将越来越多地落入美国及其忠实盟友掌握之中﹖
马里﹕2013年1月11日﹐法国向占领非洲国家马里北部的伊斯兰激进部队开战。五天后﹐一支名为“血盟”的伊斯兰武装部队于1月16日攻击马里邻国阿尔及利亚东南部因阿迈纳斯天然气厂区﹐挟持数百名人质﹐要求法国停止出兵马里。挟持事件最终造成32名武装分子与起码50名各国人质死亡。“当法国战机轰炸马里时﹐一个简单的统计数据正提供关键的背景﹕这个人口1500万的西非国家是过去四年来西方轰炸和打死穆斯林的第八个国家。”
而且﹐冲突的焦点依旧落在油气资源上。“16日遭绑架的外国人大都是受雇于当地一家有欧资背景的天然气工厂﹐该厂由英国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和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共同运营。……当地有一个中石化工作组﹐约有70名中国人作业﹐目前该工作组已停工”。“英国《独立报》评论指﹐这场战争实质是欧洲国家代表美国去遏制中国在马里以及非洲的影响力”。
不仅仅在马里﹐“中国在非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早在2009年﹐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大举进入无形中削。弱了西方世界在非洲的影响力。”“非洲石油属于我们的国家战略利益”﹐美国绝不会坐视不理。2007年2月﹐美国总统宣布成立非洲司令部(AFRICOM)“﹐这是自卡特总统在1980年代组建负责保卫波斯湾石油线的中央司令部以来美国的首个境外司令部。2013”年﹐澳大利亚记者皮尔吉说﹐“在媒体几乎没有任何报道的情况下﹐美国非洲司令部实际上已经在35个非洲国家驻军﹐建立起热衷贿赂和武装的专制体系。”
沙特﹑科威特和阿联酋﹐再加上卡塔尔酋长国﹑巴林酋长国﹑约旦哈希姆王国﹑阿曼苏丹王国﹐已经是美国精心呵护﹑甚至连产油量都可以随欧美在伊朗伊拉克战略部署而调整的附庸。作为小兄弟﹐沙特还得硬着头皮买下六百亿美元一单的美国军火﹐帮忙美国“重振经济”﹔“此外﹐美国还准备向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进行新的军售。”
……
所有这些国家﹐不是产油国﹐就是位处国际输油气管道的必经要地。西方国家一再践行着布热津斯基的判断﹐“谁在控制或主导进入该地区的途径﹐谁就最可能赢得这一地缘政治和经济的大奖”。
所以﹐几十年来中东和平缘木求鱼。“真正的难题是﹐所有这些在阿拉伯人眼里‘可笑的边界线’﹐表面上看起来漫不经心﹐实际上都是根据地下的油田﹑地上的输油管﹐运河﹑海峡通道和港口分布划分的﹔都是西方列强反复争夺殖民地的结果﹔都是西方列强不得不退出殖民统治﹐为了加强控制而制造矛盾﹐根据分而治之的原则精心设定的。”
所以﹐才有“911”之后﹐反恐战争扩大化﹐越反越恐—直到2012年12月﹐美国宣布将于2013年在35个非洲国家驻军﹐用的名义还是“反恐”﹔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一拖再拖﹐只闻楼梯响﹔进而是﹐〈打反恐旗号﹐美军“无人机帝国”覆盖非洲〉﹗战略背景﹐“近年来﹐美国对非洲的资源依赖度不断上升﹐甚至将非洲石油视为‘战略性国家利益’。据预测﹐2015年﹐到美国所需石油的25%将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超过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与此同时﹐“尽管中国近年在非洲相当活跃﹐但据环球矿业情报公司(RMG)估计﹐中国亦只控制当地1%的矿藏﹐远少于英美资源集团(AngloAmerican)的28%。”
陆上输油管道
到目前为止﹐中国仍然有大约80%的进口原油和绝大多数的液化天然气(LNG)运输﹐需要通过印度洋马六甲海峡。“2004年由外籍油轮运输的进口原油一度高达90%。虽然近年中国籍油轮增长较快﹐但是绝大多数进口原油特别是中东和非洲原油仍要依赖外籍油轮。”海上石油运输极易遭到封锁和控制﹐因此﹐内陆运输﹐尤其是连接周边产油国的陆上输油管道成为海运的重要替代方向。可是﹐这一发展方向也同样困难重重﹐一波三折。
中缅油气管道﹕2013年6月﹐中缅油气管道的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达到投产试运条件﹔原油管道缅甸段工程也接近完成。这条从1990年代末开始酝酿的油气管道﹐2010年6月在缅甸正式开工,虽是同在亚洲“邻里之间”的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首先﹐“管道工程所经区域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都异常复杂﹐给施工作业带来严峻考验。……上万名参建者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实现2013年的今天达到投产条件的既定目标。”
比自然条件更艰难的﹐“更大的考验是政治安全问题”油气。管道刚刚开工﹐2010年11月﹐缅甸举行多党制大选﹐执政多年的军政府将权力移交文职政府﹐“缅甸民主化进程迅速开启。前总理登盛获选总统﹐释放了民主派旗手昂山素季﹐并允许她重返政坛……2010年后﹐地方政府话语权显著上升。”最突出的例子﹐缅甸政府军和克钦地方武装在遵循了17年停火协议后﹐2011年6月﹐武装冲突重新点燃。2013年1月﹐克钦军转入游击战。“战事使处于该处的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受到巨大威胁。”“在局势更为复杂的民族武装冲突地区﹐缅甸政府考虑成立专门的管道部队。……中石油等中国相关公司需更加细致地工作﹐它们应忘了缅甸民主化之前所能享受的‘毫无竞争’和‘工作简单’那年代。”
缅甸民主化﹐欧美“导师”功不可没。2009年5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延长美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此举被认为是在向缅。甸政府施加压力﹐迫使其释放长期被软禁的反对派领导人缅甸全国民《昂山素季》(TheLady)2011主联盟总书记昂山素季。传记电影”年适时推出。月底希拉里亲访﹐11美国国务卿访问缅甸﹐年来首次。50随后﹐英国外相黑格﹑首相卡梅伦﹑意大利外长﹑德国外长相继访缅。缅甸本是皇权+军政府统治﹐民主进程急速演进﹐“一时之间﹐缅甸已经俨然民主的模范生。缅甸版“阿拉伯之春””随时可以发动﹖
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目光回放﹐修建中俄原油管道的设想最早由俄方提出﹐1994年就已经签署备忘录﹔直到2001年中石油集团与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在莫斯科签署原则协议的“中俄方案(安大线)”﹐中国还是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惟一的输入国﹐管道三分之一铺设在中国领土﹑出口在大庆﹔2003年﹐日本开始积极推动出口在远东纳霍德卡港﹑主要向日本供油的“远东方案(安纳线)”﹔僵持多年﹐2011年1月1日正式投产的是“泰纳线”中国支线﹐油管终极目的地﹐在日本属意的纳霍德卡港。中俄原油管道﹐成了“三通”。
中哈原油管道﹕即使是比“中俄原油管道”后发先至﹑已于2006年7月正式开始输油作业的中国~哈萨克斯坦输油管道﹐始发国哈萨克斯坦也曾与其邻国一样﹐处于西方改造“后苏联空间”﹑掀动一系列“颜色革命”的风险之中。“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颜色革命’发生后﹐各方将目光转向哈萨克斯坦”2005年12月4日﹐。哈萨克斯坦举行独立后的第三次总统选举。“据报导﹐哈萨克斯坦这次选举﹐前往观摩的外国观察员逾千人﹐每个人的心中都惦记着‘颜色革命’几个字。”许涛分析﹐幸亏哈萨克斯坦经济不断好转带来社会的持续稳定﹔吉尔吉斯斯坦的3月事件没给人民带来期望中的变化﹐反而成为中亚地区经历社会转轨时期的前车之鉴﹔再加上5月安集延事件发生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与美国及西方关系出现明显裂痕﹐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迅速回升—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加起来﹐最终帮助哈萨克斯坦在2005年12月惊险地“绕过‘颜色革命’。”
哈萨克斯坦缘何遭“惦记”﹖哈萨克斯坦的卡沙干(Kashagan)油田“是名副其实的巨型油田﹐它是1968年以来全球最大的石油发现﹐也被视为中东地区之外的最大油田。2013年9月11日﹐”“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工期延误和成本严重超支后”卡沙干油田开始进入试﹐开采﹐并已产出第一桶油。2013年9月﹐在中哈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卡沙干油田的开采者北里海开采公司“将向中石油出售8.33%的卡沙干油田股份﹐价值约50亿美元。……此外﹐中石油还将付出30亿美元﹐来承担卡沙干油田第二阶段发展所需要的一半投资。”
位处中哈油气管道终点站的新疆﹐2013年“发生多起重大暴力恐怖事件”2014年3月1日﹐统一着装﹑﹔携带“东突”旗帜的暴徒﹐甚至将恐怖袭击范围扩大到了中缅油气管道的入境地云南省。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由共和党和民主党联合创建”“主要由美国国会资助”“并受美国国会﹑国务院及独立财务审计机构等多层级监督”官方网站“公开透明”﹐详细列出对世界维吾尔大会等“东突”组织的资助金额。发人深省。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正式将中方援建﹑新加坡和巴基斯坦公司管理﹑但连年货运量不足的瓜达尔港﹐移交给中国企业运营﹐“将使得该港成为连接中国﹑阿拉伯海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走廊﹐同时也将促进该区域的石油运输的交易。……瓜达尔港对中国的能源安全﹐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中国可以利用在当地的影响力﹐铺设中东输往中国西部的石油管道。”96据报导﹐“计划中的‘经济走廊’将连接相距2000公里的中国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其中可能还包括一条铁路和油气管道。”
不过﹐营运权移交并不意味着港口的发展从此就能日进千里。“巴基斯坦的专家和地缘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该港口要想实现充分运营﹐成为国际中转港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巴基斯坦的军事部署﹑宗教军事武装和频繁的基础设施破坏都注定该项目的发展难以顺畅。”“阿联酋《国民报》称﹐安全问题可能是中巴开发瓜达尔港的最大挑战。(港口所在的)俾路支省和中国新疆的分裂势力对瓜达尔港的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中巴建立贸易和能源走廊的雄心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人质﹐使数十亿美元投资处于危险之中。”大自然的破坏力也不容忽视。现有的陆路唯一通道喀喇昆仑公路﹐蜿蜒穿越世界三大最高山脉喀喇昆仑﹑兴都库什和喜马拉雅的交汇区﹐地震﹑山体滑坡和堰塞湖危机不断。日本《外交学者》冷嘲热讽“中国危险的巴基斯坦走廊”﹕“该地区遍布断层﹐频发会摧毁基础设施﹑导致公路长时间受阻的地震。……在世界多座最高山脉的峰峦迭嶂中﹐大自然和在该地区活动的武装激进分子一样变幻无常。”
除了来自巴中两国内部的困难﹐外部势力同样虎视眈眈。中国公司才刚接手﹐印度国防部长已经公开宣称﹐中国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中扮演的角色“令人关切”。法新社分析﹐取得瓜达尔港还会“使中国在阿拉伯海拥有潜在的海军基地﹐对制衡印度发挥作用”。“而在正与中国就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的日本媒体看来﹐这被当成了‘中国海洋霸权观点增长的证据’”英国。《每日邮报》转述﹐“美国认为﹐中国在巴基斯坦不断增加的影响力日益威胁到其在南亚地区的存在。……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使用该港的设施﹐那么中国在巴基斯坦以及南亚地区的影响力自然会增加。”
东海、南海
进口国际油气资源﹐无论海运或内陆输送﹐各有风险。自主开发近海资源如何﹖
日本﹕中日东海问题由来已久﹐2004年以来冲突再起的触发点﹐正是由于中国东海“春晓”等油气开发设施的兴建。2004年5月27日﹐《东京新闻》日本记者和日本学者平松茂雄乘飞机调查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翌日《东京新闻》专题报导“中国正在开采的春晓油气田群距离日本主张的中间线只有五公里”惊呼﹐“中国的油气田会像吸管一样﹐把原属日本的油气资源吸走挖空”。6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和中日韩能源部长会议”上首先向中国发难﹐提出所谓“吸管效应”要求中﹐国方面尽快提供东海海域调查和开采石油﹑天然气的相关数据﹐“合理分享”资源。日本媒体以“春晓冲击”来形容事件。当时的首相小泉亲自领导成立“海域权益相关阁僚会议”并投巨资租用挪威﹐海洋地质调查船﹐在有争议的海域进行三个月针对性调查。
而日本自己﹐甚至将涨潮时只露出水面网球场大小的一块﹑没有证据显示有人类居住过的珊瑚礁﹐命名为“冲鸟岛”声称对这个小﹐岛及周围海域拥有主权﹐“从而大大扩展日本的经济海域”无所﹐不用其极。2010年9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视船在钓鱼岛海域与中国渔船发生冲撞﹐扣押中国船长詹其雄的事件﹐成为日方又一轮密集攻势的开端。随后﹐因钓鱼岛领土主权﹑东海防空识别区之争﹐日中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日美不断“探讨强化应对机制”恐怕还将持续下去。
结果﹐当年风口浪尖上的春晓油气田﹐“最初预计于2005年6月份投产”,投产计划一再推迟。2011年﹐李永增实地考察“春晓”平台﹐站在海监船甲板上目睹日本军机﹑船舶“几乎天天近前窥测骚扰”“肆无忌惮的挑衅举动”扼腕叹息﹕“2005年至今﹐投资数亿﹑数十亿元建成的‘春晓’平台已搁置六年之久﹐中方不仅没有收获一桶油气﹐而且每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设施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海上平台的一般寿命为25年﹐如今四分之一的时间已经白白浪费。在海浪的无情冲刷下﹐钢铁骨架的平台也在慢慢锈蚀损坏﹐逐渐走向报废﹐海底输气管道的损毁同样在加剧。直到2013年﹐”才有〈中国对日本失去耐心﹐重新启动东海油田〉“重新启动”。的并非现成的“春晓”而是另起炉灶﹐即便如此仍然立即引发日方反弹。2013年8月﹐《日本时报》1日称﹐“安倍对中国天然气开采‘采取强硬路线’。”
已经着手开发的东海油气田引发国际纠纷﹐中国一直未大规模勘探开发的南海油气资源呢﹖
曾母暗沙附近海域蕴藏丰富的海底资源,据报为世界石油储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南海海域极为适合石油探勘采集的浅海地区,夜晚航行时附近海域到处都是灯火辉煌的钻井平台,但是,没有一座钻油井是属于两岸中国人的。……在这个海域每年被盗取的海底资源估计超过千亿美金。
越南﹕2012年6月越南国会通过﹐2013年1月1日越南新版《海洋法》生效﹐将中国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纳入越南“主权”范围﹐“为越南对南海非法主张披上‘合法’外衣﹐为落实越南海洋战略提供重要工具﹐为阻挠中国在南海的正常活动提供‘法律依据’……”116越南是在南海最早进行油气开采的国家﹐“南海油气的开采也成为越南的最大经济支柱﹐并且使越南从一个贫油国变成石油出口国。……越南已经划定185个区块﹐与50多个外国石油公司签订石油勘探和开发合同﹐很大一部分区块属我国的西沙﹑南沙海域”。
菲律宾﹕2013年﹐“在东亚峰会鼓噪南海问题﹐意欲拉拢他国拼凑‘多方会议’未果后﹐菲律宾政府1月22日决定将西菲律宾海(南中国海)领土纠纷正式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仲裁。……菲律宾此次告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继续将黄岩岛变为‘争议岛’谋取对黄岩﹐岛的主权﹐以取得开发其中资源的‘合法’身份。”118虽然菲律宾石油工业非常落后﹐近来也加紧对南海石油的勘探开采招标。“菲律宾正在招标的15个油气区块﹐有三个伸入我南沙海域。”
与此同时﹐〈菲律宾联合日本对付中国〉﹕“菲律宾不满中国强化南海领土主权﹐计划在南沙岛礁‘卡拉延岛’(即南沙中业岛)兴建世界级机场﹐拒绝企业与中国合作开发﹐加强与日本海上合作﹐与日本协商提供巡逻船……为了借助外力﹐菲律宾寻求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2013年6月25日﹐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会见到访的菲律宾海军总司令乔斯‧刘易斯‧阿拉诺﹐“并说﹕‘日菲两国都在南海和东海上存在着悬而未决的问题。在领海﹑领土问题上﹐决不允许中方单方面改变现状﹐应该通过国际法解决争端’。阿拉诺对此表示赞同并表示希望加强日菲两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合作日本与菲。律宾军事高层如此明确提出强化海上军事合作制约中国﹐这还是第一次。”
随后﹐美国也“频频在南海问题上高调发声﹐助理国务卿拉塞尔2014年2月5日指摘中国南海‘九段线’与国际法原则不符﹐要求解释。”“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格林纳特2月13日说﹐如果中国占领与菲律宾有主权争执的南中国海岛屿的话﹐美国将‘帮助’菲律宾。……格林纳特上将还强调﹐在菲律宾与中国就资源丰富的南沙群岛发生的激烈领土冲突中﹐美国有责任履行与菲律宾的共同防御条约。……这是迄今为止在菲律宾与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所发表的对菲律宾的口头支持中态度最强硬的一次。”
马来西亚﹑文莱﹕虽然﹐马来西亚和文莱的缺席造成了2012年12月所谓“南海声索国四方会议”最终流产。“但实际上﹐马来西亚是从南海油气开采中获益最多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已在南海。海域打出近百口油气井﹐年产石油三千万吨。……马来西亚近年来也划出多个深海油气区块进行招标﹐有13个区块的油气勘探和开采合同完全或部分进入我南海海域﹔在文莱﹐该国与壳牌公司合资建设的海上石油平台就超过240座。根据文莱官方文件上的声明﹐其经济区包括我国的南通礁及南沙三千平方公里的海域。”
印度﹕2012年12月﹐中国“重申对南海的主权﹐并警告越南停止在有争议水域进行单方面石油开采。然而﹐印度却对此不管不顾﹐强调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支持以及在南海进行资源开发的愿望﹐希望能以此获得对南海开发的资格。”
……
难以为继的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找油气资源的脚步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敏感地区”﹖日益频繁的国际冲突﹐越来越饥渴的能源需求﹐到底为哪般﹖
英国石油公司(BP)2013年6月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比﹐较2012年各国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在内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国以27.35亿吨标准油当量高踞榜首﹐占全世界比重21.9%。
图~2显示了1978~2012年的中国能源消耗增长趋势﹔照此趋势继续增长﹐到2021年﹐中国预计每年消费能源38亿吨标准油﹐相当于2012年世界总量124.77亿吨的三分之一。再继续﹐按图~3所示﹐到204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更将逼近180亿吨标准油﹐几乎等于2012年世界总量的1.5倍﹗
现如今﹐中国已是“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第二的贸易大国﹑34第一的出口大国﹐……在五百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我国有220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国际标准行业分配的22个行业中﹐我国产值均居世界第一或者第二。钢铁﹑水泥﹑原煤﹑电解铝﹑造船产量均占世界份额的45%以上﹐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84万亿元﹐超过了世界的五分之一﹐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问题是﹐“制造业大”国”也是名副其实地在“为他人做嫁衣裳”﹕进口大量能源和原材料﹐依靠缺乏保障的低成本劳动力﹐血汗工厂只赚取微薄的利润﹐再赔上祸延子孙后代的污染和环境恶化﹔换回了世界第一的“出口大国”换回了“美国最大的债主”却换不回邓英淘孜孜在念“多数人的现代化”。
早在1991年﹐邓英淘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经典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那些先进入现代化行列的少数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大大领先﹐并以全世界资源为己用﹐因而不存在物质限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模拟食物链上的“什一法则”,更发人深思﹕“高居于食物链顶端的猛兽(如老虎)一只就可以控制数量比自身多一至两个数量级的食﹐草动物。设想一下﹐如果兔子都变成猛兽﹐那么结局将会如何﹖”
更何况﹐现在是豺狼虎豹自家的日子过不下去了。2008年至今﹐虽然各国“量化宽松”钞票一印再印﹐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收复失地”﹑甚至能一再创下历史新高了﹐可是﹐实质经济没改善﹐诡异的“无就业复苏”无人庆贺。“西方各国政府﹐千方百计刺激经济﹐已经并且还在继续证明﹐金融海啸﹐百年不遇﹐暴富极贫的运行机制﹐时刻酝酿出新的危机。除了政治紧张局势﹑国内动乱﹑国际冲突﹑各类战争﹑大卖军火﹐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找不出经济复苏自身逻辑……”此时﹐〈唐山钢产量超欧洲﹐中国今后该怎么干﹖〉中国从来就不是满世界殖民掠夺的豺狼虎豹。那么﹐继续经典发展方式﹐胡吃海喝国际资源和能源﹐养肥超级绵羊兔子﹐然后成为现成的靶子﹖
2011年﹐美国总统毅然决然宣布美军“重返太平洋”十年。太久﹐只争朝夕。美国人坐言起行﹐提前实现“力求在2020年前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亚太地区的目标”﹖前美军太平洋司令罗伯特‧乌伊拉德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目前﹐美国海军60%的潜艇和航母驻扎在太平洋地区待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也回归这一地区﹐与伊拉克战争时相比﹐陆上战斗力更加集中在了太平洋地区。日本最近空前强硬﹐安倍2014新年感言强调“夺回‘强大日本’的战斗才刚开始﹐这是应该朝着日本‘建设新国家’迈出一大步的时刻”2014年恰逢一战百周年﹐《经济学人》。英国(TheEconomist)表达〈回顾往事引发的忧虑〉﹐“美国就像是当时的英国﹐一个逐渐衰落的超级大国﹐无力保护全球安全。其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当时的德国差不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强敌环伺﹐越来越依赖海外油气资源的发展道路﹐眼看走不下去。邓英淘提醒我们﹐“偏偏大象﹐虽然吃草﹐从不欺负任何小动物﹐爱好和平﹐可是却有一条﹐豺狼虎豹﹐谁也惹不起﹗”如何当上自强自立的“大象”﹖
依托新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次历史性机会。中国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吗?应该说,舍此我们别无出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