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体爆出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大肆为反对派政党及个人“政治捐款”的内幕,黎背后的美国影子忽隐忽现。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香港回归提上日程开始,美国对香港事务的“关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不仅是经济利益使然,更重要的还有政治考虑。
每逢香港大事,美国必发声
香港回归前,为了确保在港利益,美国1992年推出《美国—香港政策法》,确立美国对香港的政策和具体关切点,包括支持香港民主化进程,保障人权,以及“密切关注”影响香港繁荣、稳定的各种因素等。
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是美国对港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虽然名为“总领事馆”,但它与设在北京的美国驻华使馆级别相同,彼此没有隶属关系,都是直接向美国国务院负责。美国总领馆除处理签证等领事事务外,还广泛搜集香港各领域情报。2010年,杨苏棣出任驻港总领事,这位大使级官员在2005年担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期间,该国发生“颜色革命”。2013年,杨苏棣离任,继任者夏千福的任命被媒体解读为“别有深意”。杨苏棣和夏千福都有在台湾履职或处理台湾事务的经历,夏千福还曾从“台独”势力“去中国化”过程中提炼出“宁静革命”的概念。他们都精通中文,熟悉亚洲事务。值得注意的是,夏千福和现任副总领事俞天睦都曾作为美国军方的外交顾问。
每逢香港有重大争议性事件,美国官方必然出来发声,变相支持泛民主派的观点。据香港《紫荆》杂志报道,2003年,围绕特区政府计划依基本法23条立法,时任美国驻港总领事祁俊文多次表示“关切”;2004年,美国公布香港政策法年度报告,国务院代理发言人亚当·埃雷利发表书面声明,对23条立法和人大常委会即将进行的释法“表示严重关注”,并称“美国坚决支持香港人民要求在香港实行民主、选举改革和普选的愿望”。围绕政制发展问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和驻港总领事更是屡次“越界”,声称支持所谓“真普选”,港人应有“最终发言权”等。
非政府组织推波助澜
美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也不容低估。其中对香港的民主、人权“兴趣浓厚”的包括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等。NED每年都会给香港的一些机构拨款,用于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保护人权、扩大劳工权益等,这些款项有的直接拨给组织,如人权监察、思汇政策研究所等,有的则通过美国国际劳工团结中心等机构进行再分配。NDI专门设有香港项目,包括发布“香港民主化前景”系列报告、政党项目、民意调查、青年和妇女的政治参与等。它与香港的政党、社团、大学合作,持续推进这些项目,并提供款项进行专项研究,可以说,对香港近年社会气氛的“政治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4年,香港《英文虎报》曾爆出NED通过NDI多年来一直资助香港的政党及其他团体,或开设工作坊培训演讲技巧,传授与传媒打交道的经验,或进行民调,或开展研究和举办论坛等。媒体曝光后,NED曾一度收敛,减少甚至在一些年份停止对NDI的拨款,但实际上这项工作并没有间断。2009年和2012年,NED分别拨款27万美元和46万美元给NDI,以促进普通港人尤其是大学生有效参与政改讨论。
与反对派沟通有术
美国还不定期邀请反对派头面人物访美,增加反对派国际曝光率。李柱铭、陈方安生等反对派大佬数次访美,都受到较高规格的接见,如2003年,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接见李柱铭;2005年,时任国务卿赖斯又接见李柱铭;2014年4月5日,副总统拜登还在白宫“偶遇”李柱铭和陈方安生。而美国高官在访港时,也经常会接见反对派“知名人士”,为他们“加油打气”。2011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到香港访问时,专门抽时间与公民党余若薇会面,并表达“敬佩”之情,对其赠言“在民主的道路上继续战斗下去”。
为扩大影响力,反对派头面人物通常会聘用与美国政商界有一定关系的助手。此次黎智英政治献金事件中,其助手马克·西蒙的角色耐人寻味。他不仅协助黎智英给本地政党捐款,而且帮助老板跟美国政界维系“友好关系”。据悉,马克·西蒙是美国共和党香港支部主席,父亲曾在中情局工作。李柱铭的前助理艾伦·伯克也很活跃,她曾是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事委员会前主席赫尔姆斯的得力助手,现为美国智库“外交政策倡议”民主与人权事务负责人。
分析人士认为,受制于中美亚洲博弈的大局,香港的“地位”可能会越来越突出。美国利用各种方式向香港渗透,对香港的情况越来越关注,在香港的人员配置也越来越精干,力图“影响”香港的政制发展。当前,香港政改博弈进入深水区,外部势力对香港的干涉值得警惕。(环球时报记者 李菀)
(原标题:美国专款资助“民主政治” 资助“民主政治”)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