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张笑然 尹南
委内瑞拉 “21世纪社会主义”赢得人心
近日的加拉加斯街头,气氛如去年总统大选前一般热闹,代表着对总统查韦斯的修宪提案表示支持的红底白字的标语飘扬在道路两旁,而街头也不时会有几辆车窗上写着反对修宪提案的“no”字样的汽车穿梭过眼前。
60多岁的胡安娜身着“支查派”标志性红色圆领衫,她在游行队伍中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举双手支持修宪提案!”她本人和几个儿女都从不同的政府社会项目中受益。而此时冷眼旁观街头热火朝天的游行队伍经过的出租车司机卡洛斯却对记者说:“我支持查韦斯,但是我不同意他提出的总统无限期连任,我想这次我会投反对票。”
委内瑞拉正在经历着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查韦斯的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都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色彩。从2005年起,“21世纪社会主义”成为查韦斯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他表示委内瑞拉的目标是在政治上发展参与式民主,经济上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人民经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一方面,委内瑞拉政府推动合作化运动,资助建立了成千上万小规模集体性质的合作社、社区企业、家庭企业、微型企业,为有劳动能力的穷人创造就业机会,国家还出资帮助工人购买企业公司的股份,使他们能够在企业管理中享有更大发言权。
委内瑞拉还于2001年颁布了新的《土地法》,规定政府有权没收和再分配闲置和产权不明晰的土地,将其分给无地农民。政府为农民提供土地证书,发放贷款,以优惠价格出售或出租农业机械等,帮助农民组建农业研究中心,成立合作社等。
除了合作化运动和土地改革,查韦斯2003年以来实施的一系列社会计划更是为他赢得了人心,包括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进社区”计划,为眼疾患者免费进行手术的“奇迹计划”,专门收留流浪汉的“内格拉•伊波利达计划”,提供扫盲班直至免费大学教育的系列计划等等。查韦斯政府将财政支出一半左右的比例投入了各类社会项目,惠及众多低收入阶层和边缘化人群,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去年12月3日的大选中查韦斯高票获得连任,之后他大张旗鼓地宣布了能源、电力和电信行业部分或全部实行国有化的改革措施,一些经历过私有化的大公司重新成为国有公司。
与此同时,查韦斯开始着手酝酿修宪提案。提案建议将总统的任期从6年延长为7年,并取消对总统连任次数的限制,总统的职责更加宽泛。此外,修宪提案中增加了“人民权力”这一概念,规定基层人民通过公社、社区、委员会等形式成立基层权力机构,进行自我管理。类似“社区委员会”的基层权力机构,委内瑞拉全国已经成立了大约3万个,政府承诺在2008年的财政预算中专门拨出3%用于这类机构的运转。
修宪提案中还勾画出了委内瑞拉社会主义的经济架构。宪法的第112款修改后明确表示要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去掉了原文中国家鼓励私人参与经济,私人可以随意从事经济活动等字样,强调新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合作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之上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然而,这一修宪计划目前遇到了阻力,连查韦斯本人也于近日承认,修宪提案很可能通不过。而修宪计划如果不能实施,很可能将影响到查韦斯“21世纪社会主义”理念的推行。
应该看到,委内瑞拉的社会主义事业也遇到了不少的实际困难。长期以来,经济对石油收入的高度依赖,高通货膨胀率,食品限价引起的供应不足已经引起了不满,国有化政策和经济自由度的降低使得委内瑞拉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被国际机构评定为具有高投资风险的国家。
厄瓜多尔 摸索“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
郝云甫
2007年1月1 5日,厄瓜多尔新总统拉斐尔•科雷亚在国会宣誓就职。他在总统就职仪式上宣布,要在厄瓜多尔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在今年9月30日举行的制宪大会选举中,科雷亚获得压倒性胜利,这为科雷亚进行下一步政治改革铺平了道路。
科雷亚自竞选以来就高度推崇“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将其标榜为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他曾指出,“厄瓜多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忠实地执行拉美国家普遍采用的新自由主义模式,但腐败、贫困和外债随之而来,这是‘华盛顿共识’带来的耻辱”。
厄瓜多尔现正处于转型期,其社会变革的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科雷亚主张的“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也处于摸索阶段。科雷亚尝试对这一理论进行科学阐述,以“劳动价值高于资本价值”的论断作为其核心内容,并提出树立集体观念、重视集体作用的理念。他认为,当今世界各国可选择三种不同的政治道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后者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试图解决的各种问题,如消除剥削和贫困等,将人类文明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厄政府已将建立新型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消除社会贫穷与动荡。
科雷亚走进总统府后,立即推出一系列“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举措。在政治上,科主张建立新型政治体制,提高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程度;在经济上,主张“恢复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摈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与华盛顿共识;在外交上,他反对外来干涉,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发展国家间的关系。他还主张能源国有化,反对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要求美国军队设在曼塔的空军基地在租借合约到期后从厄瓜多尔撤出。
科雷亚执政后,先后提出了“社会发展计划”、“厄瓜多尔计划”、“2007-2010年国家发展计划”等多个施政方略,颁布并执行了一系列惠及农民、小企业主、小手工业者的法令和补贴措施,并改善医疗、卫生和福利制度。这些措施巩固了中下层民众对他的支持。
科雷亚强调,由于和拉美其它左翼国家国情不同,厄瓜多尔不会照搬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提出的“21世纪社会主义”。他说,“厄瓜多尔政府和我本人对委内瑞拉和查韦斯总统怀有深厚的友谊,但我们两国的情况有所区别,因此所选择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他认为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厄瓜多尔应将建设“21世纪社会主义”的理念与本国的现实结合起来,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厄部分政治家认为,普通民众对“2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还很陌生,需要通过民主辩论的方式对其加深了解,并确信其优越性,而不会像以往的革命理论那样强加于民众。
当地学者认为,由于对社会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相混淆等原因,拉美还没有迈出社会主义变革的实质性步伐,拉美也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巴西 推行具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陈威华
“以前我家的佣人逢年过节就得给家乡的亲人寄钱寄礼物,现在倒好,老家的人隔三岔五就来看他,说是新政府的福利好,农民手里的钱多了,所以有闲钱到圣保罗来。钱多了?这钱还不是从我的口袋里拿出去的!”40多岁的马加良斯愤愤不平地抱怨。
马加良斯在一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部门经理,是位典型的巴西中产阶级,家住带有游泳池的洋房,还请了两个来自北部农村的佣人。在最近的两次大选中,他都没投现任总统卢拉的票,但是依然阻挡不了卢拉的当选。
现任巴西总统卢拉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普通工人出身的总统,曾经流落街头,深知贫苦大众的艰辛。卢拉所在的劳工党属于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其成员大多来自工人、农民、教师和政府公务员,而卢拉本人就是一位工人领袖。“实现社会公正,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巴西劳工党政府执政的主要目标。
同激进的西北方邻居委内瑞拉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的鲜明理论不同,面对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各种经济和社会的难题,卢拉的劳工党政府以务实的态度,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措施。2002年,他以扶贫为突破口,结合鼓励教育和卫生措施,出台了“家庭救助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人均月收入不足50雷亚尔(目前1美元约合1.77雷亚尔)的贫困家庭,每月可以得到政府95雷亚尔的生活补贴;人均月收入在50至100雷亚尔的家庭,每月可得到45雷亚尔的政府补贴。得到政府补助的贫困家庭,必须保证不让孩子弃学去做工,保证给子女按期注射疫苗。巴西政府每年为此投入53亿雷亚尔的预算资金。
为了彻底消除贫困和缓解社会问题,卢拉政府还提出了诸如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免费全民义务教育、为8500万人提供家庭医疗服务、安置15万户无地农民等施政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卢拉政府先后推出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和计划,如建立为低收入人提供小额低息贷款的“人民银行”、消除童工现象的“杜绝童工计划”、“扶助家庭农业计划”、“基本药品援助计划”等。卢拉政府通过实施这些计划,扩大了对社会领域的公共投资,加大了对低收入家庭的扶助;与此同时,推动国会加快对税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者的社会面。 在卢拉结束第一个任期的时候,据巴西劳动部统计,3年多来全国累计创造了463万个就业岗位,“家庭补助金”项目为1100万户家庭提供了小额资助,更多人受到教育,最低工资3年来显著增加,4 0 0 0万下层劳动者和退休人员从中受益。由于这些成果,3年来巴西贫困人口减少了19%,贫困人口下降的绝对数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巴西穷人收入的增长比中产阶级快得多,这种分配情况是贫富差距悬殊的巴西过去3 0年中所未见的。卢拉的这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措施,为他在中下层老百姓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玻利维亚 “社群社会主义”困难重重
刘国强
于2 0 0 6年1月上台执政的莫拉莱斯是玻利维亚历史上首位印第安土著人总统。莫拉莱斯自称奉行的是“社群社会主义”,由于其所说的“社群”主要是指印第安社会群体,因而也被称作是“印第安社会主义”。
莫拉莱斯认为,“社群社会主义”是一种建立在团结、和谐、互惠基础上的经济模式,主要内容是:主张在玻利维亚实现社会公正,以人为本,承认人权;主张以印第安文明为根基,建立“拉美大祖国”;反对帝国主义的企图,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声援为自由与正义而斗争的力量;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模式,捍卫国家主权和发展权,实现资源国有化;保障充足的粮食供应、有效的医疗和良好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根据这些理念,莫拉莱斯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的改革和尝试。
近年来,由于各种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玻利维亚各界对制定新宪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莫拉莱斯上台执政后就积极筹备制宪大会。新宪法的制定工作按原计划应在一年内完成,但由于制宪大会的成立触动反对派的根本利益,遇到强大阻力,致使制宪大会处于停滞状态,改革道路严重受阻。
玻利维亚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去年5月,上台执政只有3个多月的莫拉莱斯签署最高法令,宣布对本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实行国有化。这一政策给玻利维亚带来丰厚的收入,政府税收也将大幅度增加。根据初步估算,每年的税收额将从当时的4.6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7.8亿美元。但是,玻利维亚国有化政策严重影响了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投资,从而牵制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土地问题一直是玻利维亚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玻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该国现有耕地面积约为6 5 0 0万公顷,其中8 9%的耕地集中在占人口5%的少数庄园主手中,而占人口80%的小农生产者只占3%的土地。去年11月28日,莫拉莱斯签署了新的土改法,对原有的土地法进行了重大修改。根据新法律,玻政府有权向庄园主征收闲置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此外,政府还向国有土地上耕种的无地农民出让土地产权。
对于广大贫困群体以及不断被边缘化的土著居民的疾苦,莫拉莱斯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出任总统后,莫拉莱斯利用国家有限的财力,开展了多个利民的社会项目。为减少辍学率,莫拉莱斯就任总统后不久便签署最高法令,每年给每位小学生发放200比索(约合25美元),作为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的奖励。莫拉莱斯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扫盲运动。此外,玻政府还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资,改善医疗服务,并邀请大批古巴医生来玻为穷人看病。
但是,莫拉莱斯的改革措施遭到了国内外势力的重重阻力。一些反对派控制的省市政府公开与中央政府唱反调,以自治为借口,试图另搞一套行政体制,与莫拉莱斯对抗,不断引发国内混乱局面。目前,制宪大会仍处于瘫痪状态。如果制宪大会长期不能恢复运行,莫拉莱斯的进一步改革计划将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实现其所奉行的“社群社会主义”理念也将是困难重重。
(《环球视野》摘自2007年11月29日《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