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际金融专政
新华网 范跃龙
非常不幸。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正在逐步被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推定为“坏孩子”,因为来自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无论如何表现诚意,仍无法摆脱呼之欲出的制度约束。
目前这些新规则处于试探层面,而且西方仍对我们献上好言好语。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一思路产生在全球化时代,却基于老套的双重标准,它一再提醒我们观察金融保护主义的汹涌回潮,而其精神原动力则是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专政。
假如 托马斯·弗里德曼续写《世界是平的》,不知他怎样看待近来发达金融市场对新兴国家投资收购的恐惧反应。次贷危机之下,连大摩、瑞银等西方投资银行翘楚都四处筹钱,但当它们亲吻主权基金及时送来的银币时,政界却传来冷冰冰的声音:小心有毒。
世界是不是平的?无论答案如何,东方与西方看到的都是两个世界。二三十年以来,新加坡等少数几笔外汇财富在低调运作中,似乎看到了平凡做事的坦途,投资图报的普世价值也适用于自己。但如今更多新兴国家复制这一理财发明,麻烦却出现了。世界的聚光灯加倍照射在它们身上。为便于西方甄别与处置,“主权财富基金”的概念这才被归纳出来。
西方经济体引以为豪的是,它们奠定了现代公司制度以及金融市场的基础,并吸取时代教训渐次完善;它们推动了以自由贸易为先、跨国投资递进的全球化进程。但它们也以既存秩序的维护者自居,把自己描绘成商业社会的自由旗帜,将主权基金推定为心理阴暗的“国家资本主义者”。
然而,西方为新兴国家定制“最佳行为准则”,自己却远非纯洁天使。甚至可以说,它们正是在自我反省中以己度人,才会得出主权基金有威胁的结论。西方大型公司治理结构复杂发达,却往往爆出惊天丑闻。
美国“经济杀手”约翰·帕金斯的现身说法,与弗里德曼的乐观主义迎面相撞。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等合法外衣,肩负着以经济而非武力操纵别国的任务。帕金斯那本《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全球畅销,与主权基金威胁论的高涨几乎同时发生。
一个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是否透明公开?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是否暗中被政府操纵?主权基金暴露身份后,这看起来是西方向东方的质问,但实际上是西方对自己有史以来善恶之举的下意识反射。他们怕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与西方资本的输出史相比,主权基金仅相当于河之滥觞。实际上,兴风作浪的对冲基金和潜滋暗长的私募股权——发达金融市场两大“狠角色”并不需披露所有信息。市场上的匿名性与私密性一旦丧失殆尽,预期的投资策略便无从实施。
争议和外交辞令都未妨碍西方对主权基金陆续出台单边准则,并呼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内制定出一套多边参与的全球指导规范。但产生年代、国家背景、资金结构各不同的各家主权基金怎能以一个“均码”的准则对待?
如果国际社会是明智的,它就不应该鼓励金融专政的出现,不应该在主权基金上无谓分神,却娇纵“金融大鳄”们的膨胀野心。在资本全球化舞台上,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投资者都需要真正的平等与自治。
西方争相为主权基金立规
新华网
发达国家正在考虑如何对新兴国家的投资一边接受,一边管制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尚军、刘洪发自布鲁塞尔、华盛顿 去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捧红了一直低调行事的主权财富基金。来自新兴国家的资本注入欧美,在发达金融市场中引起争论。尽管西方各国都不想把大笔资金拒之门外,但它们始终把经济安全的威胁当作心头大患。
2月18日,澳大利亚财政部公布了约束、指导主权基金对澳投资的6项行为准则,成了制订防范措施的第一个西方国家;2月27日,欧盟27个成员国齐聚布鲁塞尔,共同商讨主权基金“自律”原则。西方国家对主权基金的立场日趋接近实践,甚至有可能为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海外投资立法。
欧盟:立法之前先谈“自律”
去年12月初,欧盟首次就主权基金展开了内部讨论,决定暂不对主权基金采取立法规制,但将就主权基金的内部管理和透明度问题拟订一些基本规则或指导原则。本月27日,各成员国共同讨论通过了这套准则。
但准则中尚不含立法内容,而是一套要求主权基金“自律”的行为准则,包括要增进主权基金运作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可归责性等几方面的要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称,“自律”准则充分体现了欧盟对外来投资的开放姿态。
“主权基金并不坏,它提供的是机会,正如眼下的金融市场动荡所表明的,它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但巴罗佐同时强调,外国主权基金必须像欧洲的投资基金一样,遵守一套严格的内部管理和信息披露规则;如果通过自愿手段无法达到提高主权基金运作透明度的目的,欧盟仍会考虑采取强制性的立法手段。
欧盟委员会的建议还有待在3月中旬召开的欧盟春季峰会上提交各成员国首脑审议。巴罗佐希望以此在欧盟层面上就主权基金形成统一立场,避免成员国各自为政。
澳大利亚:严审政治背景
本月18日,澳大利亚财政部长韦恩·斯旺宣布对外国投资者加大审查力度。作为首个针对主权基金提出具体规范措施的国家,澳大利亚列出了6项原则,称其目的是“提高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机制的透明度”。具体原则包括“保证不受政府操纵”“远离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遵守投资地的商业规则”,等等。而严审投资的政治背景则是核心。
“外国政府主导的投资必须得到严审。”在6项原则公布后,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说。他特别强调,原则的出台不针对“当前部分特定公司正在进行的活动”。此番表态是为了回应媒体的普遍怀疑:新原则是否针对中国而定?
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携手美国铝业公司收购了力拓集团英国上市公司12%的股份,力拓是在悉尼与伦敦两地上市的公司,其拥有的矿产几乎全在澳大利亚境内。中铝的收购资金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而这家银行的股东之一就是管理主权基金的中国投资公司。
斯旺表示,澳大利亚在中铝入股力拓前就已考虑采取措施应对主权基金了,新一届政府仍将向外资敞开大门。
美国:欲树立全球规范
由于美国商界急需新的融资渠道,而保守人士却担心主权基金代表外国政府利益,进而威胁美国经济安全,因此处于两难的美国政府把责任推给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要求这个多边机构尽快为主权基金制定行为准则。
在IMF规则出台前,审查外来投资的机构仍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但这个隶属于财政部的机构迫于国会压力对外资变得日益保守。政府多次表达了对国会的不满,美国财长保尔森坦言,CFIUS连续以政治原因为由拒绝中国投资,给外界留下了美国不欢迎外资的印象;在美国次贷危机恶化之时,如果在吸引外资问题上不谨慎处理,将使危机更加严重。
“在对待主权财富基金问题上,除非美国持积极态度,否则美国将成为一个失败者。”本月25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阿联酋出席一个企业领导人论坛时说。
IMF究竟将出台何种行为准则,必将要经历新兴国家与发达国家、政界与商界、政府与国会之间的辩论和妥协。按照已公布的时间表,IMF制定的准则将于年底之前出台。
【背景】主权基金有几多
主权基金全称主权财富基金,指由一国政府掌握、用于对外进行市场化投资的资金。据渣打银行估算,各国主权基金总规模已达2.5万亿美元,来自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摩根士丹利公司统计,过去10个月里,受次贷危机困扰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接受了来自发展中国家近690亿美元资金注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