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卫报》载文:刘晓波是战争拥护者 |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沙伯力和香港理工大学人类学家严海蓉近日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评论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他们认为,刘晓波并非和平捍卫者,而是战争拥护者。文章亦质疑,刘晓波的支持者是否真的知道他的观点是甚么?该评论摘要如下: 在最近数周,刘晓波的政治事件已被压缩为一个维护人权民主的英雄人物故事。他有很多观点都被删去,以避免讨论,结果造成一面倒的意见。例如香港在最近三星期刊出了逾500篇关于刘晓波的文章,只有10篇是批评他或和平奖。 热烈赞扬伊拉克战争 在获颁和平奖前,中国绝大部分人都不认识或不关注刘晓波。(记者)雅各布布斯在《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指出,根据一项在颁诺奖前对大学生的正式调查,发现85%受访者表示对刘和《零八宪章》一无所知。挪威一名中国通也引用中国人的评论,显示中国年轻人并不关注刘晓波,老一辈的中国知识分子虽有兴趣讨论这奖项,但大多不认为刘是适合的得奖人。 如果刘的政治立场是广为人知,大多数人都不赞成他得奖,因他是战争拥护者而非和平捍卫者。他曾赞扬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又曾于2001年发表的文章中,称赞越战和朝鲜战争。所有这些战争都发生大量侵犯人权事件。在其文章《冷战的教训》中,刘辩称:「美国带领的自由世界,对抗几乎所有践踏人权的政权……美国参与的大规模战争,全都是道德上可辩护的。」 鼓吹中国全盘西化 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刘热烈赞扬布什向伊拉克发动战争,又谴责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对美国参战支持度不足。刘说:「布什反恐上的突出成就,绝不会因克里的诋毁而抹煞……在推翻萨达姆的行动中,必须承受极大风险,这在二战和911袭击中已经证明。无论如何,对萨达姆开战是公义的!布什的决定是正确的!」刘又一面倒称赞以色列在中东冲突中的立场,他将以巴冲突的责任归咎巴勒斯坦人,指巴人「经常是挑衅者」。 刘又鼓吹中国全盘西化。在1988年的访问中,他表示「选择西化就是选择作为人类」。他并指电视纪录片《河殇》并没批评中国文化,以及鼓吹西化不足。「如果我来拍摄,我将会展示中国人实际如何龌龊、软弱和操蛋」。 哈佛大学研究员林同奇提到,刘在1990年代初出版的一本书,对中国尖刻批评,他说:「香港花了100年变成今日模样,若以中国的幅员,肯定需要300年殖民统治,才能变成今日香港的模样,我甚至怀疑300年是否足够。」 刘在其《零八宪章》中呼吁在中国实行西方式政冶制度和私有化所有企业与农地。不出意料,他领导的机构接受来自美国政府的全国民主基金会财政支持。然而研究指出,若在一些平均财富程度低的国家进行民主选举,并不一定彰显法治,却会带来不稳定和低水平的发展。在此状况下,选举式民主既不能提供良好管治,甚至制度本身也不可能持续。在2006年的《开放》杂志中,刘重申这种观点,称中国的进步视乎西化,「西化越多、进步越多」。 没有任何「后共产主义」或发展中国家,曾实现到刘寻求的公平私有化。私有化在东欧往往引致公共财产遭寡头巨企偷窃,变得极不受欢迎,在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中,绝大多数民众要求重新评估私有化政策。私有化在印度、拉丁美洲和中国也不受欢迎,全球各地的私有化政策研究均指出,私有化对发展有害。土地私有化在中国会导致土地囤积和农民失去耕地。 和平奖牵涉政治 40年前,诺奖委员会将曾坐牢的索忍尼辛奉为对抗苏联政权的自由象征。与今天颁奖给刘晓波一样,委员会没注意或刻意忽略索忍尼辛一些反动观点,例如斥责美国不全力参与越战、谴责国际特赦组织太自由,以及支持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等。 诺贝尔和平奖某种程度上牵涉政治。挪威诺贝尔研究所所长曾说过,诺贝尔委员会常常选择「那些敢于批评莫斯科和北京共产独裁者的人」。法国哲学家萨特认为诺奖在冷战中有其角色,在1964年拒绝接受这奖。他说:「在现时情况下,诺奖成为了留给西方作家和东方叛乱分子的殊荣。」刘的获奖继续了这个角色。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