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克格勃主席舍巴尔申:美国颠覆一个国家的“三步走”战略
姜昱宇
据媒体报道,苏联情报机梅克格勃前主管列昂尼德•舍巴尔申3月30日被发现死在其莫斯科的寓所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其死因可能是自杀。那么,这位曾经的克格勃二号人物,是位怎样的人呢?
克格勃“最短命的主席”
3月24日刚刚度过其77岁生日的舍巴尔申是克格勃特工中的实战派,其大部分时间都在莫斯科以外的目标国家度过。1958年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他就被派往巴基斯坦,任苏联驻巴大使的私人助理。4年后,积累了一定国外工作经验的舍巴尔申正式加入克格勃,工作范围从巴基斯坦扩大到印度。
1979年,舍巴尔申被派驻德黑兰,担任当地克格勃情报站站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却也在此期间,经历了间谍生涯的“滑铁卢”。
1982年6月2日,克格勃少校弗拉基米尔•库兹克金叛逃至英国军情六处德黑兰情报站,向英国情报机关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提供了大量克格勃在伊朗活动的情报。1983年,中央情报局向当时的霍梅尼政府通报了库兹克金的部分供词,结果导致舍巴尔申以及其他17名苏联情报官员被伊朗政府驱逐出境。不过,舍巴尔申并没有因为驱逐一事而被贬低,反而于1989年1月被任命为克格勃第一总局局长,专门搜集外国情报,成为克格勃里的重量级人物。
1991年8月,时任克格勃主席的克留奇科夫因参与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政变而被捕,舍巴尔申被任命为临时主席。但仅过了两天,他便被从临时主席的位置上赶了下来,重新回到第一总局,成为克格勃历史上“最短命的主席”。回到第一总局的舍巴尔申好日子也到了头,新主席未与他商量,便硬塞来一名副局长,大有监视舍巴尔申并与之分庭抗礼之势,留给舍巴尔申的选择也就只有走人了。
1991年9月20日,舍巴尔申辞去第一总局局长职务,离开了服务近30年的克格勃。他与朋友在莫斯科开了一家名为“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公司”的咨询公司,过起了悠哉游哉的“小老板”生活。
美国颠覆一个国家的“三步走”战略
作为克格勃的前二号人物,舍巴尔申接触过大量机密情报,并曾长年在国外生活,因此对时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离开克格勃后,舍巴尔申说起话来则更为犀利、直接。
几年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人所谓的“国际恐怖主义”只是一个“骗人的幌子”。因为只要有“国际恐怖主义”,美国政府就可以在世界各地肆无忌惮地使用武力。而这些“反恐战争”背后隐藏的,正是巨大的石油利益。伊拉克已经成为这个幌子的“牺牲品”,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伊朗。一旦控制了这两个国家,美国就会形成对石油政策和石油价格的垄断,掐住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命脉。
舍巴尔申对记者详细阐述了美国颠覆一个国家惯用的“三步走”战略:先利用大规模的宣传攻势孤立目标国家:然后唆使民众不再信任自己的政府;最后挑动目标国家的军事政变,或者直接向目标国家出兵,推翻反美政府。
他认为,目前的美国政府虽然没有对伊朗宣战,但却早已暗中布局,走完了前两步:纠集散落在海外的伊朗持不同政见者组成“反伊联盟”,大造国际声势,同时,还放大伊朗国内的民族矛盾以搅乱局势,最大限度地削弱德黑兰政权,以期兵不血刃地颠覆伊朗现政府。
不担心伊朗拥有核武器
长年的克格勃生涯使舍巴尔申身居陋室而不忘忧国。他认为,美国一旦对伊朗动武,俄罗斯受到的影响将比伊拉克战争严重得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灾难性的”。在地理上,美国如果控制了伊朗,就会封闭俄罗斯连接南欧、东欧、近东以及印度的“里海走廊”。对缺乏出海口的俄罗斯来说,“南大门”被堵,当然是灾难性的了。
此外还有民族问题。伊朗有1/3的人口是阿塞拜疆族人,一旦爆发战争,难民会大量涌入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最后去往北高加索地区,搅乱那个地区本来就不太平的局势。即使战争不产生难民问题,美国对伊朗动武也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俄罗斯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形势,后果相当严重,
在舍巴尔申看来,为避免受到伤害,保证自己的独立与利益,俄罗斯应该掌握并优先发展核武器。只要拥有“强大的核盾牌”,就没有人敢侵犯俄罗斯的利益。
在谈到美国对伊朗发展核武器所进行的指责时,舍巴尔申表示,伊朗历代领导人都不排除具有制造核武器的野心,但他们拥有核武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扩张,只是为了“在美国的威胁下,感觉更安全些”,因此“无须担心”。
尽管在谈论国际时事时言辞犀利,老迈的舍巴尔申在日常生活中却非常平易近人。他所居住的公寓的看门人曾说,这位“独居的老克格勃对人非常友好且没有脾气”,“每次碰面都会主动打招呼”,但“他的身体状况日渐糟糕”。
舍巴尔申死后,警方在现场发现了他的日记及一封遗书。日记中揭示,“不担心伊朗核武器的舍巴尔申或许对自己的健康非常担心”。据莫斯科内务总局新闻发言人透露,“初步调查显示,房间内没有其他人”,恐怕是“孤独以及糟糕的健康问题,让这位曾叱咤风云的大间谍最终选择了死亡,与他以往的言论无关”。看来,不论曾经多么强大的人,也难敌岁月这个强手。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73期,摘自2012年4月10日《中国国防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