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联社消息,美国特勤局截获一封寄给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信件,而其中含有“可疑物质”。特勤局发言人艾德·多诺凡(Ed Donovan)表示,这封信是周二寄达华盛顿的,特勤局在信件仍然在送达白宫的途中将其截获。这封信的出现正好在参议院罗杰·维克尔(Roger Wicker)办公室受到含有蓖麻毒素物质信件之后的一天,因此引起特勤局的格外警觉。自本周一美国麻省波士顿市马拉松赛发生连环爆炸恐怖袭击之后,白宫乃至整个美国一直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氛围之中,接连截获的含有可疑物质的信件更使得紧张情绪持续发酵。
【FBI:尚未发现寄给奥巴马的可疑信件与波士顿袭击有关】路透社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发表声明称,有关部门正在对今日寄给总统奥巴马和一名参议员的可疑信件进行调查,或还会收到更多可疑邮件,但并未发现这些可疑信件与波士顿爆炸案有关。初步检测显示寄给奥巴马的信件含有蓖麻毒,但尚需进一步检测。
新闻资料:蓖麻毒素
从蓖麻中分离得到的具有凝集素活性的毒蛋白,为最强烈天然毒素之一。是由全毒素、毒类素、凝集素三种物质组成的蛋白质。蓖麻毒蛋白对所有哺乳动物真核细胞都有毒害作用,而对某些恶性肿瘤细胞毒性更强。这使它在医学上成为用于杀伤肿瘤细胞的首选毒素之一。
美警方锁定波士顿爆炸嫌疑人 或为本土恐怖分子
美国波士顿爆炸案调查人员17日透露,已从监控录像中确定了嫌疑人。16日,美国执法部门按照应对“恐怖行径”的方式追查波士顿爆炸案,基本还原了现场情景,复制了爆炸装置,并向社会征集线索。
一些分析师说,这起“9·11”以来美国本土最惨重爆炸袭击似乎不太符合“基地”等国际恐怖组织的风格,可能由“独狼”即本土恐怖分子实施。另外,凶手自制简易爆炸装置,且作案时间点牵涉多个特殊日子,加大调查难度。
□调查
排查范围已缩至12街区
据CNN17日报道,美国波士顿爆炸案调查人员透露,已从监控录像中确定了嫌疑人。
16日,发生爆炸案的美国东北部波士顿在市区投入大量警力维护秩序,跟踪爆炸案各类线索。同时,警方悬赏5万美元向社会搜集爆炸案线索。眼下,警方已找到爆炸装置的各种部件,基本还原了现场情景。
在发生爆炸的波士顿繁华区域巴克贝,大量警察和全副武装的士兵从早晨开始即四处设置路障,检查进出此地办公楼停车场的车辆,空中有直升机盘旋,组成立体的安保态势。
波士顿警方负责人爱德华·戴维斯当天说,巴克贝的罪案现场是波士顿警局历史上“最复杂”的一个,在当天,警方确定的犯罪现场的范围由前一晚的15个街区缩小到12个。戴维斯说,随着调查的深入,犯罪现场还可能继续缩小范围,但他认为,这一现场仍将被封锁至少两天。
他说:“我们希望人们能正常生活、工作,但我们也需要你们保持警惕,同时把这里的空间留给我们。”
爆炸装置系“高压锅炸弹”
不间断的调查工作在16日取得一定进展。联邦调查局波士顿分局主管理查德·德洛里耶16日说,调查人员在现场发现了电路板等爆炸装置的部件,并送往联邦调查局位于弗吉尼亚州匡蒂科镇的实验室,以供“复原”。
德洛里耶告诉媒体记者:“部分复原物件包括一些黑色尼龙,可能来自一只背包,以及一些看起来像轴承滚珠和钉子碎片的东西,可能藏在一只高压锅中。”
他说,技术人员16日上午确认,袭击者把两个爆炸装置藏在一个黑色尼龙袋或背包中,带至袭击地点,所以那个尼龙袋或背包挺沉。
调查人员当天公开爆炸装置照片,显示其中一个装置由现已扭曲变形的金属容器、电线、电池和一小块电路板组成。
一些现在和曾经在反恐部门任职的官员说,至少一个爆炸装置以高压锅为容器,以黑火药为炸药,加入钢珠、钉子等增加杀伤力。波士顿当地媒体援引警方消息说,两个爆炸装置都装在高压锅内,放在黑色手提袋里,被人放置在爆炸现场。两个爆炸装置的爆炸时间相差12秒。
此外,德洛里耶说,调查人员在多个地点询问了多名证人,他要求公众继续向执法机关提供各类线索,以协助调查。
警方未发现其他爆炸装置
与先前媒体报道不同,波士顿警方没有在15日袭击现场或附近发现未引爆的其他爆炸装置。警方说,比赛开始前已经彻底检查终点线周围区域,没有发现爆炸装置。
德洛里耶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警方迄今没有逮捕任何嫌疑人,也没有个人或组织“认领”袭击。就嫌疑人身份和作案动机,仍有多种猜测。“这将是一次世界范围的调查。我们将追到天涯海角,找出犯下这一卑鄙罪行的个体或团伙。”
尽管调查范围略有缩小,警方仍无法断定袭击者是来自海外还是国内的恐怖分子。美国政府官员说,尚无迹象显示“基地”组织或其他外国极端组织是幕后元凶,只是,调查仍处于初级阶段,眼下得出结论为时尚早。
□分析
爆炸装置简易追查源头费力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援引分析师的话报道,袭击者似乎仿照“基地”组织借助互联网散发的“炸弹自制手册”制造爆炸装置,从中可以看到极端武装人员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所用自制炸弹的影子。
只是,获称“独狼”的美国右翼极端分子在国内制造恐怖袭击时同样使用这类简易爆炸装置,杀伤力较强,材料易于获取,却难以追查源头,令情报部门头疼不已。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分析师、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胡安·卡洛斯·萨拉特告诉英国《金融时报》,从袭击发生在纳税申报截止日、爆炸装置技术含量低等事实看,这可能不是一次传统的“基地”式袭击。
按照萨拉特的说法,过去十年,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在袭击发生后急于“认领”,以期扩大影响力,但这次没有,巴基斯坦塔利班甚至否认牵涉这次袭击。
特殊日子扎堆作案动机难断
一些分析师注意到,除4月15日为美国纳税申报截止日,容易引发极端反政府分子、无政府主义者仇恨,本周五即19日是联邦执法人员在得克萨斯州一处庄园围剿邪教“大卫教派”20周年,那次冲突致死大约80人,同一天也是俄克拉何马市中心联邦政府办公楼爆炸袭击18周年,那次本土恐怖袭击致死168人。
另外,6年前的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美国最惨重校园枪击案,致死32人。14年前的4月20日,科罗拉多州哥伦拜恩中学枪击案致死13人。本年度波士顿马拉松则包含纪念去年12月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的意义。
特殊日子“扎堆”,增加了分析作案动机的难度。萨拉特说,“我们可能不得不习惯这一想法”:破案可能需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总统拗口表态凸显反恐尴尬
“恐怖”二字对美国人有何复杂意味?从奥巴马政府的反应就可窥见一二。
奥巴马总统在事发后的两次全国电视讲话中,一方面碍于调查工作尚未结束而不能立即将波士顿爆炸定义为“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又唯恐被责以行动不力而必须突出“恐怖”字眼,只好谨慎又拗口地强调“正按‘恐怖主义行径’处理”爆炸案。
自12年前“恐怖航班”重创原本自信满满的美国社会以来,美国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形成某种“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给美国社会制造了从退伍军人安置到对穆斯林的“隐性歧视”等一连串难以治愈的“偏头痛”。在去年一起造成7人死亡的枪击案中,人们怀疑遇害的锡克教徒就是因被极端分子误认为穆斯林而不幸“躺枪”,这一事件很可能只是美国社会这一深层矛盾的缩影。
另一方面,对恐怖主义的集体记忆依然深植美国社会,人们抱怨虽多,却不敢掉以轻心。今年3月初,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宣布从4月下旬起将允许飞机乘客随身携带部分类型的小刀。这是“9·11”以来美方首次放宽安检要求,结果舆论哗然,斥之为置公众安全于不顾。
媒体抢先定性折射脆弱心理
当美国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现场15日下午接连发生爆炸后,无论浓烟中四散奔逃的亲历者,还是电视机前一遍遍重复观看现场视频的观众,不少美国人心头那根与“恐怖”二字相连的弦又被触动了。
事发后,美国各大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纷纷滚动报道,“恐怖袭击”一词频现其中。媒体先于警方对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时代美国社会某种“惊弓之鸟”的心理。
在波士顿体育盛事的重重安保中发生致命爆炸,再次凸显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之间“矛与盾”的复杂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境内外人员往来多,安保工作再强也有“挂一漏万”之时,而这“万一”对任何受害者家庭都是百分百的重创。
“9·11”袭击已过去十多年,美国民众逐渐恢复的脆弱心理如今又遭遇一击,他们对美国本土自我防范能力可能产生新的怀疑。如何加强国土安全,将成为美国社会下阶段的关注重点和反思课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