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芳 林贤剑 译
2006年5月30日,小布什总统提名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为美国财政部长。按照美国大企业集团的惯例,他们总是通过游说、资助或是直接进入美国政府的关键部门,以此对华盛顿施加不正当影响,所以这项任命并不令人惊奇。虽然高盛公司这家受人敬仰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为华盛顿输送主要决策者,最早的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其律师事务所服务于高盛公司,他后来成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但是,我们很少见到有一家投资银行能像高盛这样,有如此多的成员在小布什政府担任要职。高盛帮如今不仅在财政部位居要职,而且还担任纽约联储银行市场部主管、商品期货和期权交易首席监管者、白宫办公厅主任、金融市场与金融危机主管。根据这些任命,我们更加清楚,这些投资银行的监管者是进入小布什政府的投行自己人。1、2
据报道,在接受总统的任命之后,保尔森将主管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他被视为华盛顿的一位老中国通,因为在高盛公司任职期间,他曾70多次访问中国。1、3
确实,近些年来,中国已经成为高盛公司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最重要一环,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高盛公司一直积极与中国保持密切关系。最初,高盛公司担任中国债券发行的顾问和主承销商。1997年,高盛公司成为中国电信首次公开上市的主承销商,这是亚洲第一笔最大的私有化。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国有石油公司私有化以及2000年4月6日中国石油的首次公开上市。4
对中国来说不幸的是,中国石油首次公开上市的结果令人大失所望。由于世界石油供应过剩和石油价格低廉,原先筹集100亿美元的预期带来的结果却是投资者的消极回应。结果,高盛公司建议的报价变得非常之低,以至于最终只筹集了不到30亿美元。5中石油的首次公开上市几乎要以失败而告终,只是在英国石油公司大笔购买5亿美元的股份后才得以避免。作为回报,中石油向英国石油公司作出让步,允许其合资开发国内天然气资源。英国石油公司还希望“加强”其在中国已经小心经营多年的零售加油站业务。5
作为一个承销商,高盛公司已经从中石油公开上市过程中获得数亿美元的报酬,但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糟糕的交易,因为中国向其国际竞争对手之一开放了本国天然气业务,换来的却仅仅是不足30亿美元的资金。2008年,国际投资者从投资中石油中获利达120亿美元之多。6中国通过出售其最具价值的国有资产,对跨国石油巨人-英国石油公司作出不必要的让步。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伊朗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大肆掠夺并开发石油资源,如今英国石油公司成为其继承者。向外国人出售中石油股份也使沃伦·巴菲特等国际投资者获利匪浅,巴菲特向中石油投资4.88亿美元,在2007年10月出售其股份时,他的资本收益大约为30亿美元。7
在亨利·保尔森的指引下,高盛公司完成了涉及中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许多交易,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酬金和其它报酬。这些交易中最有利可图的是投资中国工商银行5%的股份,在短短的六个月里,高盛公司挣得近40亿美元的收益。根据媒体的报道,自高盛公司于1869年成立以来,这是她最大的单笔交易。9
高盛公司的收益就意味着中国的亏损,保尔森最早通过西方媒体痛斥中国银行关于呆账和破产的操作,而在银行股以最低价首次公开上市时,高盛公司迫不及待地购买大量股份,获得了难以置信的暴利。
这引发了利益冲突的问题,因为投资银行在首次公开上市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复杂的。确保首次公开上市的价格公道是投资银行对客户应尽的义务。在上述情况中,客户是中国政府。显然,高盛公司和其他纽约投资银行并没有遵循最基本的原则,私有化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代价是巨大的。对中国工人来说,这意味着岗位和利益的丧失,因为他们的公司被要求效率化经营。而对保尔森等人来说,这意味着巨额报酬以及当其公司股价上扬时的优先认股权。当保尔森和其他人来到中国时,许多中国精英分子视其为朋友,但实际上,他们是在实施对中国基础设施和其他资产的掠夺,而这些资产是数代中国人通过拼搏、辛苦劳作和数百万中国劳动人民的巨大牺牲,以汗水、眼泪甚至是鲜血铸就的。
我们也应当将这些行为视为一种现代西方经济侵略方式,它在形式上不同于19世纪的西方帝国主义侵略,但本质上的结果是相同的。这种侵略方式已经在拉丁美洲和前苏联得到了实施,在这些地区,“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和去民族化是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执行原则……”8这些政策的经济后果是该地区大多数人民陷入贫困。
令许多中国人迷惑不解的是,像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保尔森这种带着笑脸和友谊来到中国的人,他是如何实施违背中国人民利益的金融侵占和冠冕堂皇的抢劫的。然而,他仍然被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视为一个英雄,并得到最高层官员的会见。根据《商业周刊》报道,高盛公司“高层官员花了数千小时的时间与朱镕基总理等改革家培养友谊,”11支持朱镕基的一项发展规划——在清华大学实施高级管理层培训计划。在这些中国高等学府中,学生们“学到的是‘现代化’即资本主义自由化的经济模式、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的积极作用。他们被灌输以下的信念:效率即盈利能力和私有化,不平等是缺乏效率的结果。”10保尔森等高盛公司主管也培养其与省级单位的关系,以期在未来获得高额回报,保尔森总是表现得谦和有礼,他当时曾说:“如果省长希望见我,我马上坐飞机过来。”11
撇开双方关系不谈,我们仍然无法解释,为何一个国家不根据自身利益行为,却盲目地接受国际资本,心甘情愿地允许保尔森等人带着战利品离开而无怨无悔,而且还大声呼吁进一步私有化,与美国实现经济一体化。
在美国,保尔森先生在华盛顿开始其职业生涯,最初他是美国副国防部长的助手,后来担任臭名昭著的约翰·英里奇曼(John Enrichment)的助手,约翰·英里奇曼是尼克松总统的内政顾问。保尔森1974年加入高盛公司,1999年担任首席执行官。在保尔森的领导下,高盛公司成为最大的政治捐赠者,高盛公司“逐渐从一个严重依赖稳定报酬的传统投资银行转变为一个类似于对冲基金的机构,其盈利记录依赖于借入资金所进行的交易赌博。”12这将其置于一个以公谋私的位置,因为他对美元或债务发行所作的每项决策,都将给高盛公司的交易地位带来深远的影响。12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保尔森的着力点就是保护华尔街的银行界,这并不令人惊奇。然而,导致这场危机的人恰恰就是保尔森,他“一直是格林斯潘新证券化改革的最积极的华尔街参与者之一”。13正是以保尔森为首席执行官的高盛公司“推动了证券化改革和无休止的新产品展示”。13一位伦敦银行家说,“保尔森是这场证券化混乱的真正罪魁祸首,但无人提及这一点,因为高盛公司看起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力。”13
2008年9月中旬,当美国信贷危机引发恐慌时,作为小布什总统主要经济顾问和金融市场工作组主席的保尔森显示出其忠心所在。甚至连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都质疑保尔森的判断,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克林顿说:“你对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给予紧急救助,对雷曼兄弟不闻不顾,对美国国际集团又照顾有加,我对此感到奇怪。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否意味着没有相关的规则可言?”14
比尔·克林顿将惊讶地发现,保尔森在纽约联储主持挽救美国国际集团破产的讨论会期间,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芬也提出保护其公司利益。其原因在于,高盛公司是美国国际集团最大的贸易伙伴,一旦美国国际集团破产,高盛公司将损失200亿美元。
亨利·保尔森通过在中国的私有化和本国的证券化,积聚了近7亿美元财产,所有这些财产的取得都给中国工人和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了伤害,导致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对于那些正面临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和破产的美国房产业主,7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计划没有提供任何东西,这并不令人惊讶。这是保尔森的一个诡计,他通过购买有毒的金融产品和挽救摇摇欲坠的美国金融体系,旨在拯救其华尔街密友,充实壮大高盛公司。在保尔森的紧急救助计划中,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也许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15
注释:
1. Rutenberg, Jim and Edmund L. Andrews: “Bush Selects Goldman Chief to take over Treasury Dept.”, New York Times, May 30, 2006.
2. Petras, James: “Who Rules America”, dissidentvoices.org, January 13, 2007.
3. Sevakis, Dennis: “Whatever the Plan, is Paulson the man?”, Americanthinker.com.
4. Intro of Corporation: “Goldman Sachs”, iccfed.gov.cn.
5. Penhalt, Braden: “Wall Street Singes the Dragon: PetroChina Failed IPO”, Multinational Monitor, vol.21, number 7, May 2000.
6. wforum.com: “Economic turmoil: how China can avoid greater disaster”, October 4, 2008.
7. Macartney, Jane: “Warren Buffett warns investors that Chinese stock market is ‘too hot’”, Times Online, October 25, 2007.
8. Petras, James: Rulers and Ruled in the U.S. Empire, Clarity Press, 2007, P. 91.
9. Chan, Cathy and Adrian Cox: “Goldman Sachs China Bank Gambit Proves Biggest Gain”, Bloomberg.com, October 5, 2001.
10.Petras, James: Rulers and Ruled in the U.S. Empire, Clarity Press, 2007, P. 155.
11.Clifford, Mark: “Goldman’s Big Bet on China”, Businessweek, December 6, 1999.
12.Prins, Nomi: “Henry Paulson’s Treasury”, The Nation, June 6, 2006.
13.Engdahl, William: “Financial Tsunami: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ew it”, marketoracle.com, October 1, 2008.
14.Bartiromo, Maria: “Facetime: Bill Clinton on the Banking crisis, McCain and Hillary”, Businessweek, October 6, 2008.
15.Khama, Satyam: “Conflict of Interest? Say Goldman Sachs ‘Among the Biggest Beneficiaries’ of Paulson’s bailout”, Thinkprogress.org, September 22, 2008.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