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于7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于7月13日-14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郑新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贺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的召开,借这个机会我想作一个发言,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实现增长,主要讲三个观点。
首先,实现双倍增长的目标需要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那么两个翻番我们把它概括为双倍增的目标,考虑到城乡居民收入十年翻一番,那么年均的增长速度至少要在7.3%以上,由于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另外在GDP的使用结构里,要进行社会扣除,包括公共积累,这样,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要用8%左右的GDP的增长速度才能保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翻一番。
但是,速度又不能够回到过去以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快速增长的老路上去,必须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因为我们国内现在面临着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产能过剩,我们的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1389,-12.00,-0.86%)、家用电器产能都占到全球的一半左右,我们的造船产能已经超过了全世界需求的总和,我们的家电、发电设备、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也占到全世界的1/3以上,所以,产能的严重过剩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矛盾,消化这个过剩的矛盾,我们首先还是要靠扩大国内的需求。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几个一批,就是通过扩大内需,我们把能力能够发挥出来一些,通过企业重组消化一批,通过淘汰落后淘汰一批,通过向海外转移能力转移一批,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来保证我们经济在未来一个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当前应该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地位。
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比去年四季度下跌了0.2%,明天统计局将会发布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那么从现在已经公布的前期的指标来看,二季度的数字不理想,很有可能比一季度还有微弱的下滑,如果上半年的增长速度比去年下半年、比去年四季度下滑,这就是说我们面临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二次启动的任务,因为去年四季度之所以出现了一个微弱的回升,在国民经济连续11个季度增长速度下降的趋势下,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微弱的回升,是因为去年7月份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工作,提出把稳增长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地位,所以去年下半年我们启动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包括国家批准了总规模达8千亿的城市地铁建设的计划,一些前几年停工的高铁项目又重新开工,所以采取了许多措施,在去年四季度终于出现了增长速度在连续11个季度下滑之后的止跌回升。今年一季度大家期望能够把回升的局面保持下去,但是经济运行不是按我们预想的那么顺利,出现了第二次下降,我想等到明天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数据之后,中央会召开会议分析今年上半年的形势,部署下半年的宏观调控的任务,针对当前的形势对宏观调控作出一个重要的决策,我们等中央的决策明确之后,我们要认真的执行。
现在来看,今年的形势跟去年的形势有些类似,甚至比去年更加困难,所以下半年还是要把稳增长到宏观调控的突出地位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打造经济的升级版使我们需求也能够有一个旺盛的增长,克强总理最近在郑州、南京召开了地方负责人的会议,提出要稳中有为,在稳增中间要有所作为,怎么做到有所作为呢?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稳增长的根本途径,就是怎么能够通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来实现稳增长?十八大报告以及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如何转变发展方式都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我想下半年最紧迫的是不是要做好这样几件事情?既能够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又能够为稳增长作出贡献。
一是要把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现在我们一般的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严重的供不应求,但是公共产品仍然是供给不足,处于短缺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就是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这个公共产品现在处在严重的短缺状态,满足不了广大老百姓改善生活的要求,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政府要把提供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作为一个重要的职能,作为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发展环保市场,加快环保产业的市场发展,要以治理PM2.5作为杠杆撬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二是水泥、化工这些产业排放的污染物。三就是汽车的尾气。四就是工地上的一些污染物。国务院最近发出了国四条就是京津冀联合治理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主要就是脱硫、脱硝、除尘,现在技术上都不成问题,脱硫的设备我们现在基本上所有的发电厂100%都已经有了设备,但是设备的运行状况不好,有时候开、有时候不开,有时候白天开、晚上不开,技术上都没问题,而且它的成本现在由于国产设备上来了,成本也下降了。原来脱硫占发电成本的1/3,现在下降到只有5%-8%,这个成本我们是可以承受的。所以一定要把脱硫这个环节设备要开动起来,没有加设备的要加上,脱硝比脱硫在技术上更简单一些,除尘比脱硫、脱硝更容易,因为它不需要化学方法,用物理方法就可以解决,用电除尘这些措施就可以做到我们的工业窑炉里少排放一些粉尘,可以把粉尘的排放量降低98%以上,关键就是要增加一些成本、增加一些技术措施。过去我们不在乎的事,盲目搞增加性扩张的,现在我们重视这事,那就要通过制定严厉的标准,所有的企业都在加这些设施,如果你违反国家的规定,排放这些废物到大气里面,排放到水里面,那就让你关门,你的企业就不要生产,这样大家都来增加这些设施,无非是增加一些成本,我们要以增加环保产业的投入成为GDP新的增长点、新的投资热点,要创造绿色GDP。有人说只有把速度降下来了你的污染才能解决,我说这事不对,把速度降到0,原来的东西排放照样排放,你要用发展的方法,通过增加环保的投入治理污染,所以要把环保产业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加点,要转变发展观念。
二是要把鼓励民间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着力点,现在民间资金非常充裕,到处在寻找投资的渠道,国务院去年出台了42个鼓励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则,要抓紧落实这些实施细则,为民间资金进入各个领域包括垄断性行业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进入环保产业提供方便、提供支持,要用鼓励政策,上次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也非常困难,当时是通货膨胀加上增长速度下降,非常困难。但是国家计委出台了鼓励民间投资的16条,以后这16条演变成鼓励民间投资的前36条,现在我们面临的困难跟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相比要好的多,现在我们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比较低,因此我们可以在鼓励环保投资上、鼓励民间投资上放开手脚,引导民间投资的增长。民间投资的都是自己的钱,他不会往大海里扔,他上项目的时候要反复的论证这钱投进去有没有效、能不能回收,所以要鼓励民间投资的增长。
三是要加大对城际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如果说90年代那一轮扩大内需主要是搞了高速公路,以高速公路的建设为标志,我们上一轮扩大内需留下了一笔优良资产,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们高速公路基本上形成了网络,现在大家想一想,如果当时没有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们今天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所以上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之所以能够变危机为机遇、变挑战为机遇,就是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用今天克强总理的话说做到了稳中有为。从上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们开始建中国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现在我们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达到9万公里,已经接近美国,很快就要超过美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变成世界第一。而这次我们就是要把高速铁路建成,现在很多人对高速铁路说三道四,很多人说铁路欠了2万亿债,2万亿债算什么?这在整个铁路资产里是一个小数、很小,另外,过了十年、二十年以后,高铁形成了网络,2万亿的债务算什么?它在快速建设时,必然债务率比较高,我们的媒体不要炒作这件事,要加大对高铁的投入。特别是对城际的高铁现在应该作为重点,我们北京到天津半小时就到了,我们要把环渤海地区的大城市连起来,修建北京到唐山的高铁、唐山到天津的高铁,形成京津唐半小时的商务圈,这样实现了同城化,这样环渤海就可以在一个新的台阶上很快的发展。所以重点要把城际高铁加快建起来,在这块投入不会有问题,而且有利于中国长远的发展,近期又能拉动经济的增长。现在我们钢铁的生产能力达到9亿多吨,去年只生产了7亿多吨,大量的人力放空,水泥的生产能力也放空,如果把高铁的项目搞上去,我们的钢厂、水泥厂就可以提高开工率,又活起来了,用了大量的工人,大家发了工资可以买东西,市场也活起来了。因此要把加大对成绩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投入作为当前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重点,要抓紧搞。
四是要以农民工的市民化为契机,加快城市化进程,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使农民工享受到市民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包括为他们提供廉租房,2亿多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为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在城里过的非常尴尬。现在住宅建设的建筑安装成本一平方米最多2千块钱就够了,主要是地价太高,政府少收点土地的转让收入,这样为2亿多农民工提供廉租房,这样我们建筑业就可以活起来了。另外,幼儿园、学校要扩大建设规模,让农民工把他们的孩子接到城里来,在城里能够住幼儿园、能够享受基础教育,让他们能够团聚。现在我们留守儿童2000多万,流浪儿童3000多万,家庭两地分居对孩子的成长、对他们心灵的影响都是很负面的。我们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为他们提供这些条件,让大家团聚,把孩子接到城里来?变成我们扩大内需的一个机遇?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五是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的金融改革有点乱套了,金融改革率先从利率市场化突破,本来去年年初中央召开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总理在讲话里面部署了六项金融改革,其中前四项改革的顺序是第一放开准入,第二建立地方性的金融监管机构,第三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担保制度,第四才是利率市场化,那么前三项改革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由于没有配套改革的文件,改革率先从利率市场化单向突破,如果没有前面那些条件,那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今年1-5月份银行贷款占全社会的比率一下子下降到55%,这是通过各种融资以远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形式投入出去,你想搞实体经济的怎么承受的了?如果你拿1.5分的利,你根本还不起。银行的表外业务迅速增加,资金从表内转到表外,利率一下子翻一番,都去追逐高利率去了,这是危险的。所以要通过金融体制的改革放宽金融准入,允许民间资金发起设立股份制的各类小型金融机构,通过增加金融的主体使金融市场、货币市场由现在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样通过竞争来压低货币、资金这种商品的价格,这样我们才能够放开利率,放开利率,有了竞争主体对高利率形成一种制衡的作用,就可以让民间接待浮出水面,让它法制化、规范化,然后通过建立地方性监管机构防范风险,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贷款担保制度用市场机制化解风险,在这样的前提下再放开利率。通过这些改革把资金引导到实体经济上来,引导到发展方式的转变上来,我想我们通过这些努力,下半年实现经济的止跌回升,从而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双倍增的目标作出贡献是有可能做到的,谢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