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发布《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报告》显示,2013年度新发生企业主犯罪案件463例,涉案企业家共计599位,与上一年度相比人数增加了120%。其中国企涉案企业主128人,占比21%,民营企业主占比79%。另据法制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联合研究,过去一年内受到媒体报道的犯罪企业主共有357人,其中民营企业主占75%。
2013年企业家犯罪人数增加120%,民营企业家占比近80%
涉案企业家人数增加120%
《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报告》通过对比发现,2012年的企业主犯罪案件数量为245例,涉案企业家共计272人。与上一年度的企业主犯罪报告相比,2013年通过公共媒体搜集的企业主犯罪案例数增加了80%,涉案企业家人数增加了120%。这不仅说明公共媒体对于企业主犯罪案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企业主犯罪的增长趋势。
从涉案企业主的职务与社会身份看,《报告》提及涉案企业主在企业内职务的人数共有592人,其中公司总经理224人,占总人数的37.8%;实际控制人152人,占25.7%;企业董事长133人,占22.5%;总工程师或总会计师44人,占7.4%;企业董事36人,占6.1%;董事会秘书3人,占全部人数的0.5%。
与2012年的企业主犯罪报告相比,涉案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依旧是大多数,但与2012年不同的是,2013年企业实际控制人涉案的显著增多(2012年涉案企业主为企业实际控制人的仅12人)。
非法融资频率最高
从企业主涉案的罪名看,《报告》根据2013年度涉案企业主所触犯的具体罪名的频数筛选出了“十大罪名”。
这十大罪名分别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65人次),诈骗罪(57人次),受贿罪(56人次),贪污罪(39人次),挪用资金罪(39人次),职务侵占罪(39人次),合同诈骗罪(35人次),行贿罪(26人次),非法经营罪(23人次),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23人次)。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发现,在国有企业中,有86例国企企业主犯罪案件在公开报道中提及了案发原因。其中,相关机构介入调查是最主要的原因,共41例,占到已知案发原因案例的47.7%;其他案发原因按频率依次为:举报(23例)、串案(10例)、自首(7例)、被害人报案(4例)、发生事故(1例)。
在民营企业中,共有306例民企企业主犯罪案件可以明确案发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被害人报案,共115例,占所有已知民企企业主犯罪案例的37.6%。其他案发原因按频率依次为:相关机构介入调查(79例)、举报(65例)、串案(13例)、自首(12例)、发生事故(12例)、资金链断裂(9例)、媒体揭露(1例)。
集资诈骗排名上升
1月3日,法制日报社《法人》杂志与中国青年报舆情监测室联合推出《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
报告从中国法院网等大众网络媒体上公开报道的企业家犯罪信息中收集整理了357起案例,通过17项测量指标逐个解析,客观反映了2013年度中国企业主犯罪的基本现状,梳理并廓清了企业主犯罪特征、犯罪特点,并对企业主的犯罪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
在明确企业所有制类型的357例案件中,国有企业主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87件,占357例案件的24.4%;民营企业主犯罪或涉嫌犯罪的案件为270件,占357例案件总数的75.6%。
从地域分布看,357个案例所涉及的企业遍布于我国28个省(市)。与2012年相比,涉案企业集中地并未改变,仍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省份,北京、广东、浙江和江苏四地曝光的企业主犯罪占全部案例的4成。经济发展程度与企业的数量成正比,其中蕴含的法律风险也成正比。
在87例国企企业主犯罪案件中,有60个案件提及了该企业的案发领域,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31例)和公司经营(12例)、融资(7例)领域。
在270例民企企业主犯罪案件中,提及案发领域的案件共有252例,其中融资、财务管理与合同纠纷是民企案发的主要领域,其余领域则分别为安全生产、公司经营、产品质量、工程领域、招投标、证券和物资采购领域。
虽然各年度的案件类型大体一致,但在罪名比重上,每年都有不同的排序。这两年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曝光率一直处于首位,但2013年集资诈骗、组织领导传销都在排位上有所提前,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也第一次跻身发案前十,反映出各种犯罪类型的每年变化与各年度的社会政策、刑事政策设计有关。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