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显示,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扩张明显,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务占比极高,达到139%,已经超过了OECD国家90%的阈值。而债务余额总额在2012年末为111.6万亿元,杠杆率达到215%,去杠杆化将不可避免。
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对相关课题进行了研究,社科院经济学部宏观室主任、研究员张晓晶表示,金融危机之后,国家资产负债表扩张明显,资产负债率在“四万亿”的推动下增长得尤为明显,而总资产中存货占比的激增也体现出了产能过剩问题的严峻程度:
2007年-2011年的5年内,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三个指标均几乎翻番,且增速均快于同期名义GDP的增幅。
国家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在这5年间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较大,与当时推出的“四万亿”高度对应。
值得注意的是,总资产中存货占比激增——尤其是在2010年和2011年,表明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另外,在主权资产负债表方面:
2000年~2011年间,中国主权资产中,非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以及储备资产的增长最为迅速。
而在主权负债端,增长异常迅速的则是政府债务(中央及地方)、国有企业债务,以及处置不良资产形成的或有负债。
单就2011年情况来看,按宽口径匡算,中国主权资产净值为87万亿,如图:
然而,张晓晶表示,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变现能力差,以及国土资源性资产的使用权也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转让,窄口径的主权资产净值为21.6万亿。
如果再扣除储备资产——这一有外汇占款负债对应、但在该研究中未被计入负债的21万亿,实际的主权资产净值接近于零。
而杠杆率指标在金融危机结束以来的这段时间内已经飙涨至高位:
四个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债务余额总额在2012年末为111.6万亿元,杠杆率达到215%。
若考虑实体经济主体之间相互信用形成的债务(如民间融资)和从国外部门借入的外债,中国整体的债务规模则上升到118.3万亿元,杠杆率高达228% 。
张晓晶称,这意味着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很高,去杠杆在所难免。
各部门分解开来看,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尤其值得警惕:
汇总贷款、债券融资和“影子银行” 融资三块,2012年末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余额72.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即使扣除计入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有政府背景的实体债务,该部门债务余额也达58.67万亿元,为GDP的113%,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
该研究统计的政府部门债务余额,在2012年末为27.7万亿元,占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元,其中包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余额13.45万亿元。这一结果与国家审计署去年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大体吻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