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看成市场之外、与市场相对而言的范畴,是小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早期的产物。与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相应,是市场的立体化,政府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个环节;这时再把政府看成与市场相对而言的范畴,不是思维惯性就是线性思维方式。此时与政府相对应的,是民间而非市场。市场是民间与政府相对称的经济系统。而张维迎之所以把市场看成是平面的,不是思维惯性而是线性思维方式。
市场的逻辑是科学的逻辑还表现在:市场的逻辑是立体的逻辑。从市场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可以看出,法制与政府都是市场的必要环节,所以市场的逻辑是立体的逻辑。把政府看成市场之外、与市场相对而言的范畴,是小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早期的产物。与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相应,是市场的立体化,政府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个环节;这时再把政府看成与市场相对而言的范畴,不是思维惯性就是线性思维方式。此时与政府相对应的,是民间而非市场。市场是民间与政府相对称的经济系统。而张维迎之所以把市场看成是平面的,不是思维惯性而是线性思维方式。张维迎:“市场的逻辑是说我们每个人要幸福,你就要去为别人创造价值,给别人带来幸福。”“为什么市场可以做到这一点?我想最简单的一个原因,就是有自由、有竞争。那么自由的前提是什么?是私有产权制度,有了私有产权制度你才可以有真正的自由,如果没有私有产权制度,我们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的。”⑧在这里,无论是张维迎的语言表述式,还是要件之间客观的因果关系,产权明确、人身自由、交换劳动都只是市场和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无论是市场还是幸福除了产权明确、人身自由、交换劳动以外,还需要人格平等、平等交换。而要人格平等、平等交换,就必须诚信;要使诚信成为市场交换通行的显规则,就必须有健全的法制、守信光荣欺诈可耻的道德舆论环境。平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以平等为核心的市场经济,需要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法制的保障、社会舆论的监督。所以市场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政府和法制都是市场的内在环节,也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市场的逻辑是由不同层次的必要条件组成的立体的五度空间的逻辑,而不是由同一层次的必要条件组成的平面的二维的逻辑。而新自由主义者、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之所以主张市场无政府主义,就是因为他们把产权明确、人身自由、交换劳动由幸福的必要条件偷换成充分条件,又进一步把产权明确、人身自由、交换劳动由市场的必要条件偷换成市场的充分条件,从而把市场的逻辑平面化。张维迎:“市场运作有一个前提,就是自由、私有财产的权利。自由、私有和产权,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只有一个机构可以以合法的方式通过让给别人不幸福而让自己幸福,那就是政府。政府强制征收税收。在社会中,政府征税,它干什么用,是否给你创造价值?你并没有看到。”⑨如果说,前面一段话张维迎还只是从语言表述式上把产权明确、人身自由、交换劳动由市场的必要条件偷换成市场的充分条件,那么当他把政府税收当做强盗的逻辑时,就是从思维内容方面把市场的上述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因为,如果没有政府税收,维护社会平等所需要的制度设计与制度安排、法制保障、必要的行政措施与社会舆论监督拿什么来进行?否定政府税收的正当性和对于市场的必要性,实质就是主张市场无政府主义。这也和张维迎自己讲的“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在企业、个人的交往中建立一系列信任和交易机制”⑩的说法自相矛盾。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信任和交易机制不可能在交往中自发建立起来,如果杜绝欺行霸市、人为垄断和坑蒙拐骗需要健全的法制与政府强有力的调控,那么政府税收就是市场正常运行并不可少的环节。“对市场最大的伤害,是来自政府的干预。如果要用充分竞争这个概念,那么多权力掌握在你手里,怎么充分竞争?那么多政府干预,哪来充分竞争?”“所以我再次呼吁大家,我们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让我们重新读一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⑾。在这里,张维迎平面的“市场的逻辑”是通过偷换“充分竞争”和“完全竞争”这两个概念,把凯恩斯鼓吹的“政府干预”和社会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混为一谈,通过反对前者来反对后者;把新自由主义的完全竞争和社会主义的充分竞争混为一谈,通过肯定后者来肯定前者。张维迎反对社会主义的政府宏观调控、主张新自由主义的建立在私有化基础上的完全竞争,把市场的逻辑看成是平面的、线性的逻辑,是源于他的线性的、非对称的思维方式,而且不遵守形式逻辑,把必要条件混同于充分条件,并因此自相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张维迎这样的线性、非对称、非逻辑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市场是一个系统,因而无法把握市场的立体的逻辑,无法区别“充分竞争”与“完全竞争”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自由必须以民主与法制的对称为中介,才有可能达到平等;只有平等,才有可能做到充分的自由;只有平等与充分的自由,才有完善的市场经济。而完全的自由,则以牺牲平等为前提;所谓完全的自由,就是官商勾结的自由、资本意志的自由、两极分化的自由、剥夺人民的自由。新自由主义是在市场经济旗号下的完全自由,而我们要的是以平等为核心的充分自由。有充分自由才有充分的竞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充分自由与完全自由、充分竞争与完全竞争、完善的市场经济与完全的市场经济是我们同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本质区别。完全自由、完全竞争、完全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不择手段、弱肉强食,充分自由、充分竞争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平等。虽然二者的最终结果都是优胜劣汰,但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不同的原则造成的不同的起点与不一样的过程。如果说,在法制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新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尚可以形成与政府对称的一极,那么在法制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新自由主义的完全自由竞争则以资本和权力的结合为特征。他们反对政府干预是假,反对法律监管是真;崇尚自由是假,无法无天是真。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通过所谓“保驾护航”“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理念到现实操作无不体现了以牺牲公平来保证效率,因而到处都可以看到权力与资本结合的影子,这也是造成广大人民大众仇富仇官的根源。如果说新自由主义在西方还有合理的因素,那么把其移植到处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则只能使其异化为权贵资本主义、权贵市场经济的理论工具,走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本意的反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竞争不等于新自由主义的完全竞争。如果说,完全竞争、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市场的逻辑是平面的逻辑,那么充分竞争、平等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就是立体的、对称的逻辑而非平面的逻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积极的配置功能
缩小差距、实现公平
从手段到目的
通过再分配,实现福利最大化
税收积极的再生功能 鼓励创新,抑制投机
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
扶持创业工程
税收的功能模型
政府干预 政府调控 政府法人人格化
市场
经济 政府经济功能的发展
发展 演化 制约
的对
称逻
辑 小商品经济 大商品经济 工业市场经济 知识市场经济
(1)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微观到宏观
市场
经济 宏观经济的发展
发展
的对 演化 制约
称逻
辑
(2)
微观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的对称逻辑模型
在对称经济学中,经过扬弃的政府宏观调控同国家干预主义有本质的不同。理论基础不同:国家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论和价格经济学,政府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是对称经济学与价值经济学。经济基础不同:国家干预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化,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基础是共有制。运用手段不同:国家干预主义热衷运用货币手段,政府宏观调控侧重运用财政手段。调节目标不同:国家干预主义的调节目标是均衡,具有反周期性质;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目标是对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调节过程不同:国家干预主义的调节是非常态,具有即时性;政府宏观调控的调节过程是常态,具有稳定性。以上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概念不同:一个叫宏观调控,一个叫国家干预。在对称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充分自由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全自由有本质的不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运用手段、调节目标、调节过程和国家干预主义毫无二致,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不同。在表现形态上,新自由主义鼓吹完全自由、完全竞争,社会主义自由市场主张充分自由、充分竞争。完全自由:无政府主义,只要效率不要公平,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自由:以平等为核心、平等制约下的自由。完全竞争:弱肉强食、不择手段、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以致假冒伪劣充斥、坑蒙拐骗横行。充分竞争:法律、诚信制约下的竞争。不完善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自由、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平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也是充分自由、充分竞争的核心。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以平等为核心、效率与公平相一致是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因此,完全的市场经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而非价格机制,“完全的市场经济”与“完全放开价格”二者间不能划等号。完全的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完全竞争意味着无序竞争,无序竞争意味着垄断产生,垄断产生意味着不充分竞争。要充分竞争就必须控制垄断。能否放开价格,要看放开的是什么价格。如果是平等竞争的价格,当然应该放开;如果是垄断价格,则应当禁止。不加限制地讲完全竞争、放开价格,是为哄抬价格、通货膨胀开绿灯。打着完全竞争旗号的投机垄断,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张维迎:“我接下来提出了价格改革的八个步骤,其核心思想是:首先将产品的指令性计划基数固定下来不再扩大,相应地开放计划外市场,基数内按计划价调拨。基数外按市场交易;然后,国家再分批、分类、分步地逐步放开基数内产品价格,同时取消计划和调拨,或者对某些产品‘先调后放’,甚至建立起完整的市场价格体系。”⑿“在我看来,‘放’是双轨制的核心,无论我提出的改革思路还是后来的改革实践,都是这样的。不明白这一点,就说明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双轨制改革。不‘放’,市场这一轨从何而来?双轨制从和谈起?……我所讲的放是逐步的‘放’,通过双轨制有计划的‘放’。”⒀改革开放之初的价格双轨制,表面上是逐步放开价格,实际上是人为制造垄断价格,限制自由平等竞争价格,从而走向控制价格(控制垄断价格)的反面,也走向放开价格(放开自由竞争价格)的反面;从而既背离了计划经济,也背离了真正的市场经济,与所谓“渐进式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实践说明:双轨制是人为制造价格垄断、非公平竞争、从而制造权力寻租空间的始作俑者,也是让一部分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先富起来”的肥沃土壤。中国所有腐败都是“双轨制”的衍化、延伸形态,或都是双轨制的变种;中国相当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都是靠着双轨制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先富起来的,并美其名曰“充分利用政策资源”。非公平竞争的“先富起来”,埋下了日后制造垄断、投机炒作、寻租造租、贫富分化的运作模式,蕴含了使市场经济改革向权贵市场经济、坏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雏形;其所孕育的“官倒”也是通货膨胀、两极分化的源头之一。完善的市场体制从本质意义上就是清除双轨制及其赖以产生、存在、发展的土壤,在平等起点上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用双轨制的“成就”来证明“完全放开价格”,在双轨制已经制造垄断的基础上“完全放开价格”,是让羊和狼完全竞争,是从错到错、将错就错的循环论证,并无说服力。在市场的核心机制上,新自由主义完全自由以价格为市场的核心机制,社会主义充分自由以价值为市场的核心机制。在市场体系的定位上,新自由主义完全自由把市场平面化,实质是市场原教旨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充分自由把自身定位为与政府宏观调控相对而言的民间调节,以强化政府执政能力为必要环节。在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定位上,新自由主义完全自由把中国市场化改革定位于走资本主义道路,把市场化等同于私有化、金钱化、产业化、自由化;社会主义充分自由把中国市场化改革定位于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市场化是市场的立体化、主体化、规范化、完善化。在发展观方面,新自由主义完全自由奉行的是以物为中心的GDP增长观、只要增长不要发展的线性“发展观”;社会主义充分自由坚持财富增长观、系统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观。以上不同决定了二者的概念不同:一个叫完全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个叫充分自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不是向完全自由的不完善不完全的市场经济过渡,而是向充分自由的完善完全的市场经济过渡。此次源于西方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及西方国家采取的应急措施说明:资本主义与传统计划经济社会主义二者都在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过渡,但传统社会主义向完善的市场经济过渡有先天的优势: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自由、充分的而不是完全的竞争需要强有力政府的强力建构、控制与推行。建立健全法制,维护人和人、人和自然的公平,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就是政府宏观调控对社会提供的价值,就是政府给纳税人的回报。认为政府是唯一“以合法的方式通过让别人不幸福而让自己幸福”的机构,从而得出无政府主义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结论,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市场的逻辑。
扬弃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对称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产生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决定同一个名词会有不同的内涵,使之成为不同的概念。比如“市场化”、“国家调节”、“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等等,如果不能把它们放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范式中定义,而是望文生义,就难以完整把握对称经济学,难以准确把握对称经济学同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区别。在对称经济学视野中,经济学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学只有以价值机制还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之分,没有宏观微观之别。以价值机制为核心,微观经济学也是宏观经济学;以价格机制为核心,宏观经济学也是微观经济学。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经济学只是对经济过程的近似描述;不管其形式多精密,都不可能做到对经济现实的精确反映。试图用所谓“斯密和瓦尔拉斯的市场经济模型的内部逻辑一致性”来说明均衡价格的存在,试图用均衡价格来说明价格自发调节市场的充分有效性,是思维方式与对象的不对称。即使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也不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但在工业经济时期,表面现象掩盖了本质。在知识经济时期,本质以赤裸裸的方式表现出来——价值机制是市场的核心机制。从本质到现象,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从不完全竞争到完全竞争,价值机制都是市场的一级机制,价格机制都是市场的二级机制。市场机制本来并不以价格为基础,而是以价值为基础。以价格为基础只是历史的偶然的、局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以价值为基础,则是历史的必然的、整体的、深层次的本质。知识经济,为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偶然把握必然提供了历史条件。资本、资产、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均不取决于价格,不取决于供给与需求的曲线,也不取决于供求均衡点或神秘的机制、供求法则,而取决于价值:相对价值与绝对价值,取决于需求的强烈程度和满足需求的可能程度。价格与需求并不必然成反比,有时价格越高,需求越强:价格机制背后是商品价值机制,价格规律背后是商品价值规律。以价格规律为核心,追求的是平衡;以价值规律为核心,追求的是发展。价格机制以产品运营为基础,价值机制以知识运营为前提。在知识经济时代,即使市场是完全的,供求也不可能平衡,知识产品、创新产品的竞争不可能充分,市场不可能预测、不可能出清,任何建立在价格机制基础上的“模型”都是无效的。这里,产品的非竞争性不是市场不充分的表现,而恰恰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求。
宇观:知识运营
层次 宏观:政府自觉调控
微观: 民间自发调节
市场 无外部性
空间
全球化
宏观调控
反周期
时间 稳定型
周期
市场的五度空间模型:市场是立体的
在价格一元化基础上得出无政府主义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结论,既没有事实依据,也不符合市场的逻辑。
在对称经济学看来,政府是市场的内在环节,法制是市场机制的必要组成部分。要使市场经济体制真正建立并使之健康发展,充分竞争的经济必须与民主政治相对称。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对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两者的扬弃、综合、升华,相容与超越来实现。真正的市场经济,只能是社会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只能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经济,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全面的市场经济,是更高级的市场经济,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市场社会主义是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扬弃,这种制度转型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是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时代两大制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了两大体制的优点。用社会主义去整合市场经济,用市场经济去完善社会主义,这与其说是意识形态的功能,还不如说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必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偶然的。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得以展现;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对称经济学的产生,也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市场经济本身是对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对称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得到充分展示;而对称经济学就是对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展示出来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对称本质、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称本质进行经济学反思的成果。政府与市场、民主与法制的对称逻辑就是市场的逻辑。因此市场的逻辑就是立体的逻辑,立体的逻辑就是科学的逻辑——量子时代非线性的对称的科学逻辑。
经 实际周期 政府调控 主客体
济 (供给引起) 货币中性 从不对称
周 财政 投融资 到对称
期 泡沫周期 其他行政手段
(投机引起)
目标:增加供给、抑制投机、平衡供给与需求
政府宏观调控模型Ⅰ
本文摘自陈世清著《超越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书(80万字),该书已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数字出版。纸质版稍后。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