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网报道,商务部元旦期间调整了出口许可目录,稀土被取消配额管理,只需凭出口合同即可申领出口,无需提供批文。这意味着稀土出口新政如预期中的逐步落地。新的出口许可目录中,涉WTO诉讼的其他品种钨、钼、氟石、锰等也被取消配额。
另外关于取消关税方面,由于政府所考虑的以高资源税替代出口关税,反对声音较多,且打黑未见实质效果而暂缓了一步。
西方告状让北京屈服
2012年3月13日,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就中国关于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措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欧盟、印度、日本、韩国、挪威、阿曼、沙特阿拉伯、中国台湾、越南、阿根廷、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秘鲁和俄罗斯联邦以第三方参与该案专家组程序。2014年3月26日,WTO争端解决机构就美国、欧盟、日本诉中国关于稀土、钨和钼的出口限制措施案(DS431、DS432、DS433)发布专家组报告。该案涉及的稀土、钨和钼均为稀有金属,是生产各种电子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在冶金、机械、化工、航天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均被中国列入实施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货物。中国认为,对稀土出口的限制措施是基于对可用尽自然资源的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对此,中国实施了三种出口限制措施:征收出口关税;实施出口配额;对出口企业设置贸易权限制。
2014年3月26日,WTO中国稀土诉讼案中方一审败诉。在中方犹豫是否上诉期间,4月8日,美国趁胜追击,提出上诉,意欲扩大战果,令中方十分被动。2014年8月7日,中国在WTO的稀土上诉案终裁败诉。此案件最终败诉意味着中国政府不得不取消已实行数年的针对稀、钨、钼采取的出口关税、出口配额等措施。
中国取消稀土配额管理的消息,1月5日突然引起世界各大媒体关注。路透社称,限制取消让西方国家松了一口气。有媒体将这解读为中国释放出经济开放合作的信号。有媒体却称,这是中国向西方妥协。中国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作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遵守相关规定。就长远而言,这则是中国政府努力减少对经济干预的举措之一。
WTO保护西方利益
中国在10年前加入WTO时,就在签署的议定书中列出了84种产品的出口可以援引“例外条款”加以限制,但是稀土并不在其范围之内。
“关键是话语权在起作用。”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当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重塑造贸易新规则时,发达国家则开始从“压你开放”到“管国内政策”。他们会说中国的劳工标准低应该提高、环境成本应该提高,这实际已有超越WTO超越多哈谈判的趋势。“稀土就是这样,本来中国管制没有问题,但是提高了西方进口的成本,西方又说这不行。他们掌握话语权,能够把坏的说成好的、总之是要符合他们的利益。”
江涌说,在解决贸易争端时,即使美国发现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起到保护本国利益,也会很快地缔造出新的机制,比如最新的TTP(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关键是西方和美国有一整套的霸权机制,即使没有,他们也可以很快造出来。”
曾有学者总结,国际贸易更像是一种任意主义:当西方国家暂时不需要的商品就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他们国内需要的商品就强迫中国扩大出口,强调自由贸易。
在江涌看来,国际贸易也并非像任意主义那样“随心所欲”,西方国家奉行的是哲学上的“实用主义”,“具体是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要看哪个对自己的经济有益,总之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来实施。”
知名财经作家张捷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西方对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标准在于 “你强的地方他保护,他强的地方推行贸易自由。”
在国际贸易中,“自由”与“保护”随机应变不是今天才有。多位专家均提到英国和美国的例子,英国1860年推行自由主义,而英国衰落后则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当美国控制世界时又接过自由贸易的大旗。
张捷说:“自由贸易的背后是美元的霸权,如果没有美元结算权美国就是孤立主义,当年英镑通行世界的时候英国也曾要求中国开放口岸进行贸易。”在张捷看来,自由贸易的核心是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没有垄断,有垄断等就是宏观经济学要政府干预了,全球货币如果是被垄断的,就不具备自由贸易的理论假设。
世界稀土:美国封存稀土不开采
“稀土”术语用词不当,这是一个常识,因为稀土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含量丰富。
在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都发现了稀土矿床。
根据美国地理测绘局的研究,美国和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但自1999年以来,美国已经停止稀土开采作业,采取了保护资源的政策,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稀土。
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已储存稀土金属长达20年。自1983年以来,日本实施了战略储备的政策,利用稀土的低价,从世界各地尤其是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稀土。
日本、欧盟和美国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从中国购买这些战略金属。2009年,稀土金属的价格大幅下跌,尽管事实是中国实际上垄断了其开采和生产,中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原矿。
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稀土强势占领世界市场后,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拥有稀土矿的国家纷纷实行限制或停止开发本国稀土矿的政策,转而从中国进口作为战略储备。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收购、储备的高质量单一稀土至少可供工业生产使用20年(有媒体报称超过40年),而中国稀土储量则从十几年前接近全球总量的90%,下降到目前的36%。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能保证需求的只有6种,按照目前的开采和出口规模,再过30~50年中国将从稀土矿的资源大国变成小国。
中国稀土工业之父徐光宪院士痛心疾首地讲:“稀土资源非常宝贵,特别像是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宝贵的中重型稀土,如果不加以保护,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10年就开采完了。到时候,我们就需要向美国和日本买,他们会以上百倍、上千倍的价格卖给我们!”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说:“战略金属关系到大国的未来,谁能拥有战略金属,谁就掌握了未来技术的资源,把握了未来的命运。中国在这方面教训深刻,我们用‘卖土’的价格廉价卖了20多年稀土。中国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国家名义管理控制战略金属资源。”(参见乌有话题:“追剿”中国稀土:美国上诉扩大胜利果实)
附文:中国稀土之殇: 一二十元卖出去 一千多元买回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
中国向全球供应着90%以上的稀土资源,但因为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将资源卖成了“白菜价”。
这种失衡状态,让我国痛下决心整治稀土产业。实施稀土配额制度,就是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在出口环节实施的一项管控。
安泰科稀土市场研究分析师陈欢分析称,出口管理措施的取消不会对我国稀土产业本身造成太大影响,真正受到冲击的将会是我国稀土深加工和应用环节。
五矿集团总裁助理王炯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席话,道出了稀土产业在深加工领域的短板: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
4月2日,内蒙古一家稀土企业高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国稀土产业的出路不在于稀土整合,而是如何把粗加工变为深加工。”
目前,我国稀土原料及加工产业大体保持三大基地和南北两大生产体系格局,随着国家政策执行,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但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袁开洪的调研,三大基地主要为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大多在初级原材料及粗加工阶段,下游应用即产品研发等发展较慢。
以钕铁硼为例,它分为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两种。其中,粘结钕铁硼磁体是把钕铁硼合金粉末,用环氧树脂、塑料和其他粘结助剂等混合均匀,并采用一定的成型方法如模压成型、注射成型和压延成型等,制备而成的复合永磁体。
银河磁体此前就有个项目,即通过采用粘结钕铁硼磁钢,每年可用镨钕合金约1200吨以上,可大大节约电力成本。但由于稀土价格“过山车”式的大幅波动,对粘结钕铁硼行业产生极大影响,这一项目也因用户无法接受早早夭折。
“在稀土价格暴涨的时候,卖产品甚至不如直接卖资源。”前述企业高层说,受稀土暴涨暴跌的影响,稀土下游深加工环节大受打击。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眼里,中国的稀土深加工水平良莠不齐,钕铁硼行业更是不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在稀土暴利驱动下,原材料初级产品环节不断扩充,相对的下游应用却急剧萎缩。“打击的不光是信心,还有信誉,到现在都没完全恢复过来。”
困扰稀土深加工的另一“烦心事”是由重复建设引发的产能严重过剩。
袁开洪说,尽管我国稀土永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高性能永磁材料的市场份额不足10%。很多省份,即使没有资源和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仍大量建设钕铁硼新项目,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现象。
“我们好端端的一些企业都是有分工的,现在每个地方都在圈地,搞稀土园区搞钕铁硼,一搞搞二十几万吨,重复建设这是最大的浪费。”曾有稀土企业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实际上,目前不只是稀土分离环节出现产能过剩,发光材料中也存在大量的产能过剩。其中,2011年稀土发光材料产能在6000吨左右,但仅一年后产能就超过2万吨,很多新上马的项目产能均以4000吨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查阅“1+5”方案中的六大企业集团,无一不涉足深加工领域。以厦门钨业为例,该公司自2006年开始进入稀土行业,重点发展稀土深加工产业,现建有5000吨贮氢合金粉项目、1000吨荧光粉项目。
此外,已明确要淡出上游控制权的包钢稀土未来的发展战略也是重点发展稀土材料应用,扩大中高端领域稀土材料应用范围、提升稀土应用技术水平、增加稀土产品附加值。包钢集团甚至承诺,将支持包钢稀土重点发展稀土冶炼、分离、材料及应用领域,包钢稀土为包钢集团稀土冶炼、分离及应用业务的整合方。
现实问题是,目前国内稀土加工企业多集中在钕铁硼、发光材料和镍氢电池三大行业,在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应用方面少有涉猎。稀土深加工行业的同质化,已经严重制约着稀土应用的发展。
“中国的稀土产业链很短,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链条是终端产品,但这些年我们卖的还是稀土初级产品,反过来还要以成千上万倍的价格从国外买进深加工成品。”前述企业人士说。
他认为,稀土产业的深加工关键是看应用端,目前应用环节没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替代材料争夺市场技术问题很难抢占高端市场,再就是出口不振,国内消费本来就是短板;还有镧镁镍储氢动力电池国内企业产业化还存在问题。
附文:稀土之殇
来源:新浪财经 :覃怡敏
一旦有限的资源丧失,被掌控在他国手中,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大压缩。
2010年资本市场的主角少不了稀土产业。几经热炒,稀土概念股的涨势几近疯狂,被投资者称为“高烧的妖股”。
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政商各界,稀土被炒得炙手可热,这得益于它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而正是这种极其珍贵、必不可少的资源,给中国的环境、商业、国家等各个层面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伤害。
山河疮痍今为证
内蒙古包头新光村的村民王国光最近很无奈。不久以后,他要举家迁至西北郊110国道北侧的一个新小区去居住。之所以要“乔迁”,是因为旧日家园已经受到邻近的白云鄂博矿的尾矿坝及周边矿厂的严重影响。
尾矿坝是为了保护稀土资源而建。作为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包钢集团”)最大的一所矿场,白云鄂博矿在采选铁矿石后,含有稀土的副产品暂时无法利用,就随废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尾矿坝堆积。根据包钢集团一位负责人的说法,公司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每年花在尾矿坝上的维护费用达4000多万元。
稀土采集的各个环节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昔日绿荫蔽天的山林,早已变成了沙地,土堆遍野,水无法用来灌溉,更不能喝,土地没有收成。无奈之下,王国光等村民只能搬迁。中国稀土学会学术部主任陈占恒告诉《新财经》记者,“他们(包钢集团)当初设计的尾矿坝服役年龄是到2015年,坝没有沉底,不能防漏,相关制剂可能渗入地底,污染地下水及周边环境。”
包头的尾矿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陈占恒表示,北方的稀土资源本身就有氟、放射性元素等。上世纪50年代,企业刚建之初,环保意识薄弱,设计方面也考虑欠缺,而且当时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加之国外对中国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封锁,所以,环保方面的技术处理很不完善,也就埋下了环境破坏的隐患。他说:“尾矿坝长期沉积,形成了稀土湖。稀土湖里有很多二次资源,据称有900万吨的稀土,但如果再开发,防止放射性污染更成问题,可能导致癌症。此外,氟的污染也很厉害,可导致骨质疏松、掉牙、驼背等。”
再加之长期以来,许多稀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序乱开采现象严重,图省事,一味追求利润,随意排放“三废”,稀土开采对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2004年,稀土厂的污水一度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在黄河的取水口。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包头。凡是有稀土开采的地方就有环境污染。虽有报道称,目前采矿方法有很大改进,采用了先进的原地浸矿法,对表层植被的破坏性相对小一些,但药液一旦进入地下水和农田,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中国稀土产业环保压力巨大。为了上述整体搬迁,包头市政府与包钢集团共同出资5亿元,这也只是暂解燃眉之急。
稀土出口虽然赚取了点外汇,但环境的恢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就算付出代价,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了。
“从企业自身来讲,涨价之后利润肯定是上来了。从环境来讲,却是要整个国家社会来管理和付出代价的。”陈占恒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90多家稀土分离厂,绝大多数都超过国家“三废”排放标准。而稀土产业链当中污染最大的环节就是分离。
在号称“稀土之都”的包头市的阿尔丁广场,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几个大字格外引人瞩目。在这座“稀土之都”,“稀土”无处不在,稀土路、稀土大厦,等等。稀土是包头的骄傲,如今也是包头心中的痛。
产业环境伤害惨烈
中国的这场“稀土保卫战”之所以打得力不从心,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内部心不齐,有内乱。
“1985~1998年,我国是鼓励稀土出口的,出口有退税,所以那会就没有走私问题,企业从海关走才能拿到退税,没必要走私。”陈占恒介绍说,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施配额管理制度,走私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配额制对国际市场的稀土价格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可能稀土的价格有小幅波动,但由于走私的大量存在,加之世界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稀土的价格又下来了。配额本身也存在问题,没有进行动态调整,没有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走。”陈占恒说。
戏剧性的是,配额制没有对市场产生太大影响,配额自身很快成为了一种商品。据一位从事稀土贸易的业内人士透露,出口许可证价格甚至超过矿产本身,所以,一些公司就卖起了配额,因为卖配额比卖稀土赚得更多,这在稀土行业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走私的大量存在直接导致稀土价格屡抬不起。据透露,有国外企业曾出1万块/吨的价格来收购稀土,中国有些企业为了得到订单,居然情愿下调价格,报出了9000元/吨。
永远有一些中小稀土公司在滥开乱采。虽然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严厉管治,但走私的源头一直难以掐断。
如果说早些年稀土矿流失是因为政府管理不严,如今政府管理这么严,为什么还存在稀土矿流失的现象?据包钢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开采稀土资源需要大量设备,动作会很大,私下开采其实较难操作。因此,内外勾结的成分肯定是存在的。
另据包头一外贸公司的负责人称:在包头的贸易公司中,只要有一些稀土关系的,进行稀土走私都不是什么难事,非常赚钱。有调查发现,许多参与走私的人其实本身就是贸易专家和稀土专家,许多专门从事稀土走私的贸易公司其实就是纯粹的中间商。稀土出口配额越来越少,具备稀土矿石出口资质的企业也越来越少,走私商不断出新对策。
那些“走私专业户”有着稳定的采购渠道,他们熟悉报关流程,很善于鱼目混珠,以其他物质的名义报关走私稀土,牟取暴利。业内人士说,一旦成为稀土合金混在别的物质中出口,海关查处的难度很大。
来自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走私的稀土量至少2万吨,而近三年我国查获的走私稀土量仅约为1.6万吨。
“走私是导致配额政策这么多年失败的主要原因。”陈占恒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从事稀土行业的央企工作人员说,稀土行业管理涉及到的利益部门很多,从国土资源部、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到各大央企、各级地方政府、民企,再到非法开采的矿主,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稀土走私的利益黑链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为他人作嫁衣裳”
长期以来,中国缺少保护资源尤其是稀有资源的意识,没有真正认识到稀土的战略价值。发达国家早就将稀土纳入战略资源,并采取了切实行动,而在中国,稀土更多只被看做是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所以,老外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从中国大量购买稀土。
中国的稀土开发除了换了点外汇,还留下了什么?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生产无序,竞争无度,环境污染……
更为可悲的是,中国被看做是稀土资源的“垄断者”,却不具有定价权。
我们是怎么成为“垄断者”的?西方国家也曾经重视过自身的稀土开采,但自1980年以后,各国的稀土垄断巨头被廉价的中国稀土挤垮了。中国不计成本地向世界供应稀土资源,一度价格低得令人吃惊。从1990年到2005年,中国出口稀土的平均价格下降了64%,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如此“垄断”岂不容易?老外索性不再开采自有资源,坐视中国“做大”,坐收渔翁之利。
市场就是这样,就算你出口量再大、价格再低,人家也不会体恤你的好心,有便宜占尽管占。我们看到,老外不仅是进口其生产所需的稀土,还通过政府拨款超额购进后储存起来。据报道,日本、韩国等凭空收购储备了可供二十年使用的中国的廉价高质量单一稀土。更有一些外国企业通过投资等方式规避中国法律法规,参与到了稀土开发当中,行公开掠夺之实。
为了蝇头小利,我们还疏忽了更多事情,像提高产业规划水平、提升开采技术、提高利用效率,等等。所以导致中国虽然是稀土出口大国,却称不上稀土开发大国,中国稀土科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所做的一切仅仅是在为他国作嫁衣。陈占恒说:“在这个堰塞湖下,终端产品开发是阻碍我国稀土工业发展的根本。人家拿去做高端产品,而我们只能用于出口,卖给国外。”
让我们再把视线拉到全球经济,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应对危机,世界各国都猛发钞票,货币的贬值趋势来势凶猛。正如财经评论员时寒冰所说:“利用这些疯狂滥发的货币购买中国的稀有资源,几乎是美梦般的选择。他们占有了中国的资源,留给中国的将是凶猛的通货膨胀。中国长期以来的短视对国家层面对民族已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贱卖资源所导致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中国稀土的可开采储量与日俱减,若继续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用不了多久,中国就将变成稀土小国。到那时,中国若想从世界购买稀土,那么等待中国的就将是天价,而人家还不一定卖!
稀土资源的大量流失令人忧虑,时寒冰在博客中写道:“一旦有限的资源丧失,被掌控在外国人手中,中华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大压缩。”
“在这个依靠能源、资源生存的时代,任何国家都不能坐视因恶性竞争的出口让本国蒙受损失而不顾。如果目前滥采、贱卖的情况得不到遏制的话,那么,世界上最宝贵的稀土资源将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消失殆尽。我们需得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资源不是货币却胜于货币。拥有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就意味着拥有持续升值的财富。对中国而言,贱卖资源可能招致民族灾难,在目前,禁止稀有资源出口胜于最好的投资方式。”
到如今,中国的资源的保护引发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众口一词的指责。我们感到委屈,难道一个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就可以肆意牺牲他国的利益吗?好像我们不出口就犯了错误一样,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便宜东西吃惯了,突然没的吃了,还没理了。有人说,国外对稀土的猛烈炒作,是变相的“中国资源安全威胁论”。在这样的论调下,中国怎么做对世界都是一种威胁。这种威胁论未来或许会出更多花样。
这一次,中国的态度是强硬的,正如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所言:“管控稀土资源是中国的主权权利,也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不违反中国的入世承诺。”
只可惜,我们明白得晚了许多。
声音
稀土之父、年届九旬的稀土专家 徐光宪:我最关心我国应对稀土有定价权,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把稀土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包头稀土研究院前院长、75岁的稀土专家 马鹏:稀土在尖端、国防领域的应用作用很大但用量很少,相比中国之前的慷慨,发达国家早就做好储备和布局了,因此战略上制约不了外界。稀土不出口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对各个稀土元素进行细分研究,需要量大、资源量小的要格外保护,需要量小、资源量大的可以放松些。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姚坚:中国的稀土,无论是配额,出口关税,还是出口资质,都是符合中国在世贸承诺的条款的。每项的侧重点不一样,配额是最有效的控制总量的办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商务部原副部长 魏建国:对包括稀土在内的其他原材料进行管理,是出口国应该且必须做的。中国对稀土的管理措施符合世贸组织原则。
(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网等)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