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别担心,中国不会抛弃美债】
参考消息网4月6日报道 外媒称,只要粗略浏览一下过去三个月的财经媒体,你也许就会有一种印象:中国准备切断与美国国债和美元的关系。鉴于近期人民币贬值(其推动因素是净资本流出,而不是人为干预),以及媒体报道的去年底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出现中国可能“抛弃美元”的担忧并不令人意外。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4月3日以《别担心,中国不会抛弃美元》为题报道称,分析人士担心,中国已开启减持其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的进程,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限制美中经济相互依赖的目标。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一进程将提高美国政府的贷款利率,并通过削弱对美国国债和美元的信心颠覆全球金融体系,甚至可能因为减少美中互利的重要来源而激化美中紧张关系。
幸好,这种对数据和近期趋势的解读并不可靠。据媒体报道,2014年中国减持美国国债近260亿美元。即使以面值来衡量,这也远非前所未有的规模。2011年,当资本大量流入时,中国人民银行也曾采取同样的措施,削减了可用于投资美国国债的外汇储备。中国近期的资本流出也许产生了同样的影响:投机商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这种资本流出的推动因素是外界对中国经济减速和国内债务增加的担忧,而不是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
同样值得怀疑的是数据本身的真实性。据财经媒体报道,到去年底,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净购买额达到近15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似乎与媒体报道的中国减持美国国债不符。许多分析人士推测,两者的差额是中国通过欧洲债券布鲁塞尔清算行等中间商购买美国国债的结果。
中国通过中间商购买美国国债的原因现在已经显而易见。鉴于资本流出和经济疲软导致人民币贬值,公开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将给人民币带来额外的下行压力,而这是中国不希望看到的。推动这些购买行为的不是有利于出口的干预目的,而是更基本的需求:将中国贸易盈余放在一个规模和流动性都足以支撑它的市场中。只有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和深度才足以支撑每年近1000亿美元的资本流入。中国根本没有抛弃美国国债,实际上,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完全不是中国政府的选择。
如果中国真的要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就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个:第一,中国经济重心从出口和投资转向国内消费;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中国必须找到一个安全、稳定的新市场,以存放其过剩的流动性。
前两个条件将解决中国的长期问题,即出口收入以美元计价。中国旨在将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消费导向型经济的努力意味着,中国人民银行的外汇储备将不再以只能投资于美元资产的美元为主。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经济尚未出现转型迹象。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占比为35%,仅相当于美国家庭消费占其GDP比例的一半。而且,这个比例自2008年以来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其根本原因是,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均导致大部分收入流入少数精英阶层或政府手中,而不是流入最有可能消费的普通家庭手中。在中国经济完成转型或中国政府愿意容忍经济大幅减速之前,中国都将继续依赖出口以及以美元计价的出口收入。
相关阅读:美媒:美专家猜测中国“借壳”他国购美债
2014-08-25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美国经济学家称,中国不再通过美国境内下单,而是利用美国境外的机构。
参考消息网8月25日报道 外媒称,比利时正在发生奇怪的事情。自2013年6月以来,这个只有1200万人口的国家增持了一倍的美国国债。买入这些美国国债的时机恰好还是在比利时没有民选政府的541天之内。
据美国“石英”财经网站8月22日报道,比利时对美国国债的这种突发狂热已导致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大约75%。不过,美联储的经济学家怀疑,美国国债的真正买家并非比利时。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美联储的经济学家卡萝尔·贝尔托和露丝·贾德森将比利时的“偶发大量增持”与比利时境外的一个买家联系起来。这个买家会是谁?有人推测是俄罗斯,以避免该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在日后的制裁中遭到冻结。但这两名经济学家随后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创纪录的美国国债持有量与其增持规模最近出现的差距表明出现了“托管转移”,这意味着中国不再通过美国境内下单,而是利用美国境外的机构。
报道称,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师肯特·特劳特曼说,中国是买家的话就说得通了。除日本之外,再没有哪个国家增持美国国债达到这种规模——而且与中国不同,日本公开发布其增持数额。还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中国似乎削减了其美国国债持有规模,同时一直在买入美元,以压低人民币汇率,并保持相当大的经常项目盈余。报道说,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怀疑,中国过去在伦敦和其他离岸金融中心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不过中国央行为何这么大费周章是外界纷纷猜测的话题。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人民银行清楚地表明,该行对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感到不满,因为美国此举蚕食了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然而,正如以前解释的那样,美国国债市场大、流动性高,是难以替代的投资对象。原因或许仅仅在于,伪装成比利时令中国看上去是在减持美国国债,以此表达其对美联储的不满。
延伸阅读:贾根良:外储问题的根本在于外资和美债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美债、欧债危机和有可能出现的日债危机,不仅使人们对中国高达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充满担忧,而且对不断激增的外汇储备焦虑不安。
很多专家寄希望于美国做负责任的国家。有人主张解除资本管制和藏汇于民,但这将加速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导致中国经济的美元化。而采取多元化的投资战略,购买黄金(1769.80,-6.60,-0.37%)和资源,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办法,在目前欧债和日债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显然是不可取的。
不关心外储激增的原因,而关心外储的保值和增值的问题,是以偏概全的做法。外储的问题是结构问题,包括外贸和金融的结构问题,而非货币和投资问题。
“金融核讹诈”危及中国经济
我国外汇储备的激增和购买美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此问题解决得巧与拙,将关系到中国金融危机的可能,利弊中更存在中国经济被殖民化的可能。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指出,“外汇(占款),占最近十年投放的基础货币量远远大于100%”,目前在央行投放市场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因外储增加而投放的货币量占到80%以上的权重,由外汇占款产生的货币超发在我国引发了严重的通胀。在外资通过美元流入收购我国企业及其合资企业股权(例如最近汽车合资外方掀起增持潮)的同时,央行为了回笼因为外储增加而超发的基础货币,采取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发行央票的信贷紧缩措施,但这种货币政策对外资毫无影响,却导致了我国大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面向内需的企业因资金严重短缺而濒临绝境,而效益较好的企业也不得不被迫通过向外国银行借入美元、中外合资、出售股权和海外上市等方式加入到美元经济来规避信贷紧缩政策的扼杀。
因此,我国外储的激增不仅标志着我国货币发行自主权的日益丧失,标志着外资企业在我国建立了不受我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经济租界”,更严重的是,它还标志着外资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控制权得到了迅速扩大和加强。
中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8566亿元人民币,人均仅657元,养老金的空账规模目前高达1.3万亿元人民币。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为近年最高,也只达到3.3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招生以及扩大高校招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巨额负债来实现的。
而我国却借给美国社保和住房等福利资金高达约20000亿美元(按历史平均价格计算大约为140000亿元人民币),换言之,美国这个富裕国家的国民每个人平均借中国人4.5万元人民币,由此产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我国有钱借给外国,但却无钱给国民发放养老金和增加教育经费。
目前,美国正在复制上世纪90年代通过迫使日元升值摧毁日本经济的做法,但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当时的日本根本无法相比,一旦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我国将发生异常严重的金融危机。其中原因之一在于,日本所持有的大量外储是由本国企业的出口顺差所构成的,而我国外储的增加主要是由外国直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顺差和热钱所构成。
2010年,我国外储净增5081亿美元,其中引进外国直接投资1057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顺差1243亿美元,热钱流入2193亿美元(包括我国由于实行人民币结算业务而导致的几百亿美元流入)。外资企业和热钱流入总共占88%,这实际上代表着外资对我国国内资产的索取权,是我国间接的对外资的隐性债务。
因此,一旦人民币升值到位,外商特别是热钱将拿手中的人民币兑换美元,如果外管局没有足够多的美元现金让外商换汇,我国将发生严重的货币危机,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暴跌,引发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崩溃和大量企业特别是在海外融资的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危机,外资将借机廉价收购中国企业和资产,外资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全面控制将宣告完成。
我国购买美债的行为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我国通过出口廉价产品、贱卖自然资源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换取美元并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再把筹集到的资金低息(长期维持在0至0.25%的低利率水平上)贷给跨国公司,而跨国公司却使用这些资金大肆收购中国企业并进而控制中国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这是一种自杀性的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政府通过向我国出售美国国债所筹集的资金被美国政府用于支持疆独、藏独、台独、在中国周边建立围堵中国的军事基地并援助周边小国哄抢中国,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搞垮中国经济和分裂中国。而一旦中美之间发生冲突,不仅中国存放在美国的黄金有可能被没收,而且中国购买的美债也有可能被宣布作废。
美国通过哄骗让中国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债,其目的是要把中国持有的美债作为挟持中国的“金融核讹诈”的战略武器,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外交等方面迫使我国在将来放弃越来越多的国家主权。
抛售美债,对外资动刀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扩内需、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一揽子应对政策,其结果如何呢?200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为38.5%,2006年达到64.9%,之后虽有所降低,但2010年外贸依存度仍然高达51.0%。此外,我国 7月份的出口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20.4%,7月份的贸易顺差从6月份的222.7亿美元膨胀到315亿美元。为什么“减顺差”的结果是不减反增?为什么热钱流入占2010年我国外储净增额的40%?
顺差减不下来的原因在于我国的贸易结构,而热钱流入的原因在于我国对热钱的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外储贬值问题,同时也是为了解决外储所产生的远比其贬值更为严重的国内经济问题,应从经济和金融结构两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外储激增和贬值问题。由于我国外储激增和贬值问题基本上是由外资带来的,因此,这些措施必然主要是针对外资的。
大幅度减少出口退税,乃至完全取消出口退税。取消出口退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我国财政状况,例如,我国社保基金2010年余额仅为8566亿元人民币,而2010年一年的出口退税就达到7300亿元人民币,我国可以把由此节余的中央财政资金充实社保基金、增加教育经费、投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修建免费高速公路等,以及拿出相当部分由此节余的财政资金,采取发放消费券的办法直接补贴给低收入和失业群体,使之购买民营企业出口部门生产过剩的消费品。
取消所有对外资企业的优惠,通过强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外资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对在华跨国公司提高各种资源的价格并征收相关税收,以便限制跨国公司把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同时提高外资企业的出口关税。通过强制措施大幅度提高外资企业工人的最低工资是启动内需的重要措施。同样,由于跨国公司对国际贸易的垄断结构,他们有可能通过抬高对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的出口价格把我国出口部门工人工资的提高转嫁给外国消费者,而不会减少工人就业。
停止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并使用多余的外汇储备回购在华外资企业。任何多元化的投资战略包括购买黄金和资源都不如回购在华外资企业在经济效益上最佳,增加走向海外的对外直接投资,远不如回购在华外资企业胜券在手,而且更根本的是解决了外资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控制。
2010年,享受中国稀土出口配额的企业中就有几乎一半是外资企业,将这些企业收归国有,且是原价回购,收归后,一部分保留为国企,大部分则拍卖给民营企业。通过回购在华外资企业,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地位降低为“拾遗补缺”的地位,这种地位实际上也是美国和欧洲国家能够允许华人企业在其所在国仅有的地位。
在金融结构方面,继续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严禁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并实行人民币贬值政策。厦门大学金融系客座教授余云辉指出,通过人民币贬值不仅可以抑制热钱流入,还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打开加息空间,以保护民营产业资本获得合理的盈利水平。同时,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减少自2005年以来因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汇兑损失。
在与国际资本的博弈过程中,既要防止“贼进门”,也要防止“贼溜走”。在实行人民币贬值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贼要溜走的阶段”,一定要关紧大门,坚守资本项目管制,决不能放开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然后加速人民币贬值,使得国际资本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大幅贬值,以便减少中国财富向境外的流失。
上述措施旨在解决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对于我国购买的巨额美债,将如何处理呢?可以肯定的是,我国不能再增持美国国债了,也不能再增持欧债和日债了。由于美债的贬值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减持美债是我国唯一的选择。
怎样减持?一种方案是马上大笔抛售,即使我国可以接受持有的美债和美元现金外汇储备各损失20%,但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的贸易结构和金融结构问题,所以马上大笔抛售,并不是最佳选择。另一种方案则是,在加快实施上述解决外储激增措施的条件下,从现在开始不断地小幅度减持美国国债,特别是要切实解决国内贫富悬殊问题,加快调整实体经济,从出口导向型经济转向“国内经济大循环”,经过大约3年左右时间的调整,我们再大笔抛售美国国债,彻底摆脱“美元霸权”的符咒,减少我国外储激增所产生的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规避陷入难以解开的死结之中。
(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