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哈蒂尔还健在,但林吉特似乎“再度遭受狙击”。截至目前,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已连跌8周,创下近17年以来的新低。过去一年时间里,马来西亚林吉特汇率已经累计贬值22%。尽管马来西亚央行行长洁蒂认为,林吉特贬值影响可控,而且央行有能力应对可能到来的美联储加息,所以还没有必要再度实行“固定汇率”,但截至7月底,马来西亚的外汇储备仅剩967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首次跌至千亿美元以下,此事更加剧了市场的担忧。甚至有投资者高呼:马来西亚正在遭遇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危险的局面。
2、 对这样的看法我不以为然。我认为,马来西亚这次玩得好。它们打足了提前量,在糟糕情况远未发生之时,开始由政府保护着本币逐步贬值,释放风险。当本币有一定程度的低估之时,美元因加息而升值,将大大减缓林吉特冲击。尽管市场数据显示,整个7月份,海外投资者都在削减马来西亚国债的持仓,目前已经降至2068亿林吉特(约合510亿美元),为2012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正如其央行行长洁蒂所说:一切可控。
3、 何止马来西亚?实际上,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货币全都遭受到同样的情况,俄罗斯卢布、泰国泰铢、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等等几乎无一例外地发生严重的贬值。为什么?因为美元冲击。那会不会影响中国?当然会。尽管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易纲已经明确表示,人民币贬值10%乃无稽之谈,但瑞信、摩根士丹利和巴克莱银行等均发布报告认为人民币还有进一步贬值空间。
4、 瑞银和大摩认为:美元兑人民币可能升至6.6,这意味着人民币还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而上周五,巴克莱分析师发表报告认为:今年年底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目标价为6.8,而此前为预期为6.35。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前一段时间6.11的中间价,人民币兑美元6.8这个数值恰恰为10%左右。分析师指出,依据巴克莱银行的汇率模型,人民币目前被高估18%。该模型包含了购买力平价、历史估值以及相对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政府支出占GDP比重等基本面变化,还考量了净国外资产头寸等。
5、 这是落井下石吗?为什么一直跟随美国高喊“人民币低估”的这些国际金融巨头,突然之间180度掉头高喊“人民币高估”,而且高估18%之多?这到底是好心?还是恶意?我说不清。既然说不清,那就必须当做恶意去防,而不是以好心逢迎。
6、 不错,我早就早力主“人民币有序贬值”,但我们的行动总是“过于迟缓”,缺乏提前量,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而往往是等到“不得已时才为之”,那当然会被动异常。我们该如何把人民币汇率从6.4附近,压低到6.8附近?很难办。我认为,这还是需要大智慧的动作:既要贬值,又要市场预期不会持续贬值。但总体而言,只要我们防范充分,早干比晚干好,早干比晚干主动,越早干对中国经济越有利。巴克莱预计,如果人民币快速贬值10%,将对中国GDP和CPI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将让2016年GDP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CPI提高0.5个百分点。
7、 现在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唯恐中国不乱。它们甚至把人民币汇率和股市变成“二者必居其一”的选项,提出“政府要么保股市,要么保人民币”的论点。我认为,这样的捆绑别有用心。从所有发达市场经济体的情况看,所有实施了零利率、量化宽松(本币贬值)和扭曲操作(释放长期流动性)的国家,股市都出现了大幅上涨,最典型的就是美国。那为什么这件事到了中国就变味了?难道降准不是量化宽松?不是释放长期流动性吗?降息降准加起来不是引导人民币贬值的政策?那为什么贬值对中国股市是利空?
8、 有人说,人民币贬值,资产价值缩水。屁话。2010年开启“二次汇改”而人民币大幅上涨的过程中,我为什么听不到股票资产因人民币升值而升水的评论?为什么看不到股市因人民币升值而上涨的行情,而看到的是恰恰相反的走势?也许我说这些“专家们”别有用心有些过分,但至少我们应当看出这些人的心态十分异常:逆反。他们至少在以“唱反调”来显示自己更具个性,比别人更聪明,更会“抖机灵”。
9、 最后想说一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在金融攻击面前“不讲规则”才是“最恰当的规则”。尤其是在引导人民币有序贬值这样的问题上,尤其是在有强大势力恶意绑架经济认知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新概念的游击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