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降价!认房不认贷!
政策密集发声,楼市似乎又要翻盘,菜菜们要不要跟上啊?
很多人都在犹豫,毕竟这可不是小数,动辄上百万,踩空了就麻烦大了。
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什么是浮云?短期的政策变化就是浮云。什么是最高层?具有必然性的趋势就是最高层。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现在所处的大阶段,不然就会迷失在短期的政策波动之中。
一、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按达利欧的观点,泡沫期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
(1)泡沫初期。经济面相对较好,资产市场合理上扬,此时人们往往会觉得这种资产价格上扬会一直持续。
(2)投机增加。资产价格增加,就会有更多资金进入,并且有更多人负债买入资产。“投资者、商人、金融中介机构和政府坚定了对经济持续繁荣的信心,进而推动加杠杆化进程。经济繁荣也吸引不想错失良机的新买家进入市场,助长了泡沫的出现。很多时候,政府提供隐性或显性的担保,鼓励贷款机构肆意放贷,导致出现低收益贷款和泡沫。”
(3)金融创新。随着投机资金进入,政府有可能会觉得不能放任资产价格过快增长,以免引发泡沫,因此政府会采取某些限制措施。为了规避政府的限制,出现了各种金融创新。当然,金融创新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次级贷款就和绕开监管关系不大。“随着新的投机者和贷款人进入市场,信心进一步提升,信贷标准下降。银行提供大量贷款,一些基本不受监管的新型贷款机构蓬勃发展(这些非银行贷款机构被统称为影子银行系统)。影子银行机构通常不太受政府保护。在这个阶段,会有大量新型贷款工具涌入市场,大量的金融工程应运而生。贷款人和投机者轻松赚钱,迅速发财。投机者抵押资产的净值上涨,又可以获得新的贷款,进一步助长泡沫膨胀”。
(4)债务自我强化。不断上涨的资产,使得持有资产的企业可以用资产去抵押获得更多的融资,债务自我强化。“债务周期的这个阶段通常会自我强化。以股票为例,股价上涨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和投资,从而提高企业利润,进一步拉高股价,降低信贷息差,鼓励企业增加借款(因为抵押品的价值增加,企业盈利增长),进而影响企业的支出和投资等。”股票是这样,持有房地产也是这样。
(5)债务水平持续攀升。“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认为资产是宝贵的财富,认为没有资产的人都错失了良机。在这种形势下,各类机构都买入资产,造成资产负债出现严重不匹配,具体形式如下:(a)短借长贷;(b)承担流动负债,但投资非流动资产;(c)利用借入资金投资风险较高的债务或其他风险资产;(d)以一种货币借款,用另一种货币贷款。这些做法都是为了获得预期的价差。在此期间,债务水平持续攀升,而偿债成本上涨得更快。”
二、资产市场的泡沫有哪些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泡沫逐步形成。达利欧认为,一个典型的资产市场泡沫有如下特点:
(1)相对于传统标准来看,资产价格偏高。
(2)市场预期目前的高价会继续快速上升。
(3)普遍存在看涨情绪。
(4)利用高杠杆融资买进资产。
(5)买家提前很长时间买入(例如增加库存、签订供应合同等),旨在投机或应对未来价格上涨的影响。
(6)新买家(之前未参与市场者)进入市场。
(7)刺激性货币政策进一步助长泡沫(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泡沫破裂)。
大家看看上面这些特点,从最近几年看,我国楼市哪一条没有?
三、泡沫破灭前的征兆
随着杠杆不断增加,泡沫最终见顶。“当资产价格受到大量杠杆式买盘推动,市场全面上涨,杠杆化水平和资产价格过高时,走势逆转的条件成熟。”
泡沫见顶一般会有某种标志性事件,“虽然顶部的形成是由不同的事件造成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顶部出现于央行开始收紧货币政策,提升利率时。”具体而言,对经济主体而言,往往是偿债压力增加导致行为逆转。比如我国房地产市场,三道红线之后,开发商偿债压力陡增,中小开发商排队式违约,拉开了整个逆转的序幕。“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偿债压力骤增,都会损害资产价格(例如股价),导致反向的‘财富效应’,因为贷款人开始担心自己可能无法拿回现金。借款人受到挤压,因为他们的新增借款越来越多地被用于还债,再加上有时债务无法延期,借款人的支出增速减缓。”
在逆转的初期,往往会有各种刺激政策,以对抗逆转的趋势。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个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达利欧以股市举例说明这个问题,“在泡沫刚刚破裂的这段时期……投资者会误以为此时的股价下跌是买入机会,但没有考虑到,未来的事件可能会导致盈利急速下跌。逆转是自我强化的。随着财富水平下降,收入减少,信誉状况会恶化,限制贷款活动,从而损害支出,降低投资率,也降低融资购买金融资产的吸引力。这反过来又导致资产的基本面进一步恶化(例如,经济活力减弱,导致企业盈利长期低于预期),市场会进一步抛售资产,压低资产价格。这对资产价格、收入和财富产生了加速的下行影响。”
上面这段话,你把股市换成楼市,看看读起来是不是很顺?
四、泡沫之后是什么
再之后危机就会进入萧条阶段。“萧条阶段开始后,债务违约和重组势如雪崩”。这个阶段我们是否已经出现呢?我不好说,我列一组数据大家自行判断。自从三道红线以来,房企资金来源受限,房地产企业违约明显增多。一个又一个知名房企爆发债务危机,先是各种非标融资违约,随后波及到标准化债券市场。2019年债券市场全行业违约金额2420亿元,房地产违约金额仅为87亿元,占比仅3.61%。2022年债券市场全行业违约金额累计6221亿元,房地产违约金额累计高达1755亿元,占比暴涨至28.20%。2023年8月22日,房地产债券违约金额累计为2353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累计违约资金的34.08%。
达利欧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投机份子,但是他有些话讲得非常的唯物主义,比如这段,“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萧条是心理因素所致。他们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将资金从高风险投资转移到更安全的投资(例如,抛售股票和高收益贷款,转向持有政府债券和现金),是因为害怕。他们坚信,如果能诱使投资者把资金转回高风险投资,必将重振经济。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有二。首先,与普遍看法相反,去杠杆化的主要驱动力并非心理因素,而是信贷、资金、商品和服务的供求情况,以及这几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细细地品一下这段话吧,看看有没有人在诱使你把自己转回高风险投资,以重振经济。
萧条阶段会有大量呆坏账出现,如果直接减计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若想债务减记发挥效果,减记规模必须较大,这样债务人才能还得起重组后的贷款。如果债务减记30%,那么债权人的资产就会相应减少30%。30%的减记幅度听上去已经很大了,而其实际影响更大。由于大多数债权人都加了杠杆(例如,借钱购买资产),因此债权人资产减记30%对其净值的影响可能会大得多。例如,假设债权人的杠杆率为2∶1,则资产减记30%的情况下,其净值将下降60%(由于他们的资产是净值的两倍,资产价值下降对净值的影响也是成倍的)。由于银行的杠杆率一般约为12∶1或15∶1,债务减记会对银行乃至整个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杠杆从一部分群体身上转移到另一部分群体身上,让整个幅度均衡化。比如,开发商要去杠杆,怎么去?让购房者加杠杆(贷款)买房,开发商回收资金后负债下降,杠杆转移至整个居民部门。
五、我们在哪里
上面就是债务危机从泡沫到萧条的大致情况,那么我们的情况如何呢?我们的情况是这样的:
(1)1997年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在城镇化加速的大背景下,通过房地产部门(包括居民)和政府部门加杠杆的方式,即凯恩斯主义的方式,把危机延后了。
(2)2008年出现第二次过剩,主要通过房地产(开发商+居民按揭贷)和地方政府加杠杆的方式,即凯恩斯主义的方式,再次把危机延后。
(3)2014年房地产出现库存危机,通过棚改货币化等方式,让居民加杠杆,把危机延后。
(4)2020年疫情以来,我们再次通过加杠杆,以基建方式拉经济,把危机延后。
数次加杠杆延后危机,当前房地产呈现如此特点:
(1)房价非常高。
(2)杠杆非常高。
(3)供需出现明显逆转。需求端由于城镇化降速、人口逆转、居民部门负债过多而下滑,供给端由于存量房等原因出现明显过剩。
(4)单边上涨的预期完全崩塌。
(5)房企违约越来越多,从散点式违约向大规模违约转变,急于降价卖楼回收资金。
特点就是这些特点,至于处于哪个具体的阶段,朋友们自己判断。在这样的阶段下,这些政策有什么用,我相信朋友们自己也能判断。
最后,为防止有人断章取义恶意曲解,我要严正声明,我坚决支持我国的政策,虽然经济有自身的规律,但困难毕竟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能度过去,一旦度过去了,明天一定会更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