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国公布的10月新增非农就业仅为15万人,低于市场预期的18万人。
受此消息影响,美元指数是应声大跌,出现单日1%的跌幅。
人民币汇率也因此出现一波升值,最近三个月,人民币汇率一直顶在7.3附近来回震荡。
最近刚贬值破150大关的日元,也因此得到喘息之机,重新回到了150附近。
非农数据公布,对外汇市场如此大影响主要在于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公开的主要两个锚定物,一个是通胀,一个是就业。
所以,通胀数据和就业数据的公布,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很大,自然就对外汇市场有很大影响。
这次美元因为非农就业出现巨大波动,说明美元几个问题。
1、美联储加息已经到了末端,即使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较长时间,但后续继续加息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2、这使得美元的强势,也到了强弩之末的阶段,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说白了,一份低于预期的就业数据,就能把美元干趴下,要是以后等美联储真正降息时,也不知道美元会跌成啥样。
最近这次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刚好也赶上美联储议息会议。
在11月2日凌晨,美联储是宣布维持利率不变,这是美联储9月暂停加息后,已经连续两次暂停加息。
美联储这次暂停加息,基本也在市场预期之内,在议息会议之前,市场预期11月不加息的概率已经超过99%,可以说是板上钉钉。
现在感觉美联储的底裤已经是被市场看清了。
但就这样,美联储鲍威尔仍然还是要嘴硬。
鲍威尔在议息会议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目前降息并不在美联储考虑范围之内。。
同时,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正在关注近期显示经济增长弹性和劳动力需求的数据。经济增长持续高于潜在水平的证据,或者劳动力市场继续紧张,可能会使通胀面临进一步发展的风险,并可能导致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
有记者提问,如果美联储今年12月也不加息,是否意味着加息周期已经结束,鲍威尔回答:不一定。
鲍威尔还说,有人认为,一次会议决定停下来不加息之后,就很难再次加息,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另外,美联储官员认为,最近几周的长债利率猛升可能让经济增长放缓,这也降低了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
但鲍威尔一直坚持保留美联储还有加息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取决于美国的就业和通胀数据。
这也放大了这次非农就业数据的影响力。
因为鲍威尔前脚刚说,劳动力市场继续紧张,才可能导致美联储进一步收紧货币。
那这次非农就业数据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已经没那么紧张,市场对美联储继续加息的预期自然大幅降温。
但需要注意,这只是市场当前的预期。
市场预期是会随着时间推移,随着不同经济数据公布而变化。
现在因为失业率上升,市场对加息预期降温。
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看通胀率,如果后面通胀率继续反弹,市场仍然还可能提高美联储加息预期。
而且美国当前经济数据动不动就大幅修正,已经不太可信,这让市场靠经济数据去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难度会加大。
比如,美国9月非农就业超预期增加33.6万人,这个数据当时比市场预期的17万人要翻了一倍。
上个月我分析美国这份炸裂的非农就业数据时,就有提到过,美国后面大概率会下修9月的非农数据。
这次不出意外,美国把9月的非农就业人数从33.6万人,下修到29.7万人,我估计下个月还得继续下修。
现在美国通过这种大幅修正数据,已经让美国公布的这些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大幅降低。
比如,6月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初值为20.9万人。然后在8月修正为18.5万人,9月直接下修为8万人,只有初值数据的一半不到。
一份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初值和终值会有数据修正,这个很正常,但终值数据不到初值的一半,这个就很不正常。
而且美国当前非农就业数据的波动很大,比方说,上个月公布非农就业,超预期增加33.6万人。
但这个月马上就新增就业就大幅下降,只有上个月的一半。
这样隔月的巨大波动,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劳工部是不是把10月的非农就业,挪了一部分去9月,让9月新增就业数据看上去很炸裂。
而且,一边是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持续增加,一边是美国失业率开始持续上升。
美国这次公布的10月失业率是3.9%,是过去一年多最高的,而且即将触发“萨姆法则”。
所谓“萨姆法则”是由前美联储经济学家Claudia Sahm提出,她发现当美国3个月失业率移动平均值,减去前12个月失业率低点,所得数值超过0.5%时,经济衰退就开始了。
不过,虽然这位经济学家名字起得比较玄乎,说成是“法则”,但我得强调一下,经济学整体还是社会学科,并不像科学那样,存在“法则”,没有一定就怎么样。
比方说,这个萨姆法则也只是说,历史上过去每次衰退阶段皆符合此情况,但并没有说符合此情况就一定会衰退。
这是经济学最主要一个问题,就是以经验主义为主,总结过去的经验,但拿来预测未来时,是具有混沌效应,并不是过去怎么样,未来就一定怎么样。
当然,我个人是认为,明年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还是很大的,这个不是因为这个萨姆法则,而是美国的失业率数据本来就是美化过的。
首先,美国的失业人口定义就十分严格,要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1、在调查参考周内为未被雇佣的状态;
2、是可以工作的;
3、最近4周内至少有一次具体的积极努力找工作,或是被裁员后正在期待被重新召回。
如果在最近4周内没有积极找工作,则归类“非劳动力人口”,而不是失业人口,不计入失业率。
此外,我之前也提到过,那些长新冠严重到无法工作的人群,也是不算入失业人口,因为他们处于“目前无法工作”状态。
美国的“非劳动力人口”里,还有一个“边缘劳动力”的大类,其中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气馁工人”,指因为对就业前景灰心丧气而停止找工作。
另外一类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在最近4周没有寻找工作,比如照料家庭、疾病或残疾等。
这里需要注意,因长新冠而无法工作的人群,是不算入“边缘劳动力”里。
因为美国这个“边缘劳动力”是指目前可以工作,并希望有一份工作,过去12个月曾经找过工作的人,自然不包括“无法工作”的人群。
美国每个月倒是有公布加上边缘劳动力后的失业率,但这个需要自己点细分表格,不会公布在正式通报里。
图里数据显示,美国平时公布的失业率是U-3类别。
U-4类别,加上“气馁工人”,美国当前失业率是4.1%。
U-5类别,加上所有“边缘劳动力”,那么美国当前失业率是4.7%。
我觉得,算上边缘劳动力,才是美国比较真实的失业率数据。
即使这样,算上边缘劳动力的4.7%失业率,仍然不包括那些因严重长新冠而失业的人群。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在去年8月曾称,预计有200万-400万名美国人因长新冠而无法就业,假如把这部分人群加上,至少可以让美国失业率提高1%,变成6%左右。
然后,美国失业率这个细分表格里,还有个U-6类别,是把“兼职”人数加上。
美国这个“兼职”定义,就是每周工作至少1小时,并且没有全职工作,但想要从事全职工作,只是出于经济原因不得不接受兼职工作的人群。
如果一个人本身有全职工作,只是业余兼职其他工作,是不算入这个兼职人数里。
比方说,一个人失业后,临时去跑网约车,就只算入兼职人群。
而如果一个人并没有失业,只是下班之余跑跑网约车,那么就不算入兼职人群。
美国的U-6类别是把边缘劳动力和兼职人群都算进来的失业率为7.2%。
不过,我觉得美国的兼职人群,有点像是我们的灵活就业,确实不应该算做失业人口。
比方说,美国很多在餐馆刷盘子的人群,这些都是被算入兼职人群里,当做失业并不合适。
美国兼职和全职的区别,主要以工作时间区分。
单周工作1-34小时,算入兼职。
单周工作35小时以上,算做全职。
另外,相比失业人口的门槛比较高,美国对就业人口的门槛就比较低,只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其中一个即可:
1、薪资工人:在调查参考周内,至少带薪工作1小时。
2、自雇佣者:在调查参考周内,在自己的生意、职业、贸易或农场工作至少1小时。
3、有工作,但不在工作:在调查参考周内,暂时缺席工作、或自己的生意或农场,不管是否带薪均可;缺勤原因通常包括度假、生病、恶劣天气、产假或陪产、工作培训、照料孩子、罢工运动等。
4、无薪家庭工人:在调查参考周内,在家庭成员拥有的企业或农场中,无偿工作至少15小时的人。
所以综合来看,美国之前所谓历史最低的失业率,水分是很多的。
这个失业率既不包括“边缘劳动力”,也不包括因长新冠而失业的人群。
不过即使如此,当前美国失业率也呈现一种上升态势。
但就是这样,上个月还出现美国非农就业爆炸式超预期增长,比市场预期高了一倍,但失业率却又一边上升,这是完全矛盾的。
包括2023财年美国财政收入约4.4万亿美元,比上一财年下降约4570亿美元。
同时,美国上半年的用电量也是同比下降的,但就这样,美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一直是超预期增长。
反正,现在美国经济数据,充满很多矛盾和互相打架的地方。
但就这样,金融市场仍然还是一本正经的拿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来做预期和决策。
我感觉这才是美国霸权比较可怕的地方。
哪怕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美国经济有点问题,明知美国现在没穿衣服,但只要美国自己公布的经济数据乍看上去还可以,那么全世界这些金融机构,就会当做美国还穿着衣服。
因为如果承认美国没穿衣服,等于承认这些金融机构自己也没穿衣服。
美国过去几十年,通过美元霸权,已经把太多国家、金融机构、资本的利益都牢牢绑定在美国战车上。
所以,他们明知美国没穿衣服,也只能假装美国有穿衣服,这样才能显得自己有穿衣服。
这才是新时代的皇帝新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