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里面经常讲到M0、M1和M2,很多朋友大致清楚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但是涉及到某些细节就云里雾里。
本文通过一些小案例,帮助朋友们理清楚这三个概念的区别。
同时,本文还会讨论一个财经报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M1同比增速与M2同比增速的差值代表什么。
M0、M1、M2的区分标准是货币的流动性强弱,从定义看:
(1)M0是流通中现金,流动性最强,随时可以使用,包括居民和企业的现金。注意,M0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为什么呢?可以简单理解为,库存现金不经取现无法进入流通。
(2)M1=M0+单位活期存款,流动性次之。
(3)M2=M1+准货币,所谓准货币指的是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以及其他存款,流动性再次之。
明白了上述定义后,我们看看市场主体的行为是如何改变货币供应的。
假如一家企业,需要投资某项目,但尚有100万资金缺口。企业找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给了批了100万贷款,企业将这100万存放在企业在该行开设的账户。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整个银行体系多出来100万的存款,全社会的钱也多出来100万。
那么问题来了,这增加的钱,是增加了M0、M1还是M2呢?这又分成了两种情况。
假如该企业将这笔钱存为活期,此时,M1会增加100万,由于M2包含了M1,因此M2会同步增加100万;假如该企业把这100万存为定期,M1不会变化,但M2会增加100万。
你纳闷了,“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不就是个数字游戏吗?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这是有意义的。打个比方。我们可以通过抽血,观察某些血液指标,来检查身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某些中间值,来判断某物的状况。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检查经济中的某些中间值,来判断经济本身的健康状况。M1和M2就是这种类似的中间值。
当其他条件不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什么时候会把钱存为活期,什么时候存为定期呢?一般是这样的:当企业对经济的预期比较乐观,会随时准备补库存或扩大开支,因此会倾向于把钱存为活期,甚至把某些定期存款转化为活期,以便随时动用,此时M1同比增速加速,M2同比增速减弱;当企业对经济的预期比较悲观,就会把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因为定期的利率更高,而短期内又不会增加投资或扩大生产,与其存活期,还不如存定期吃利差,此时M1同比增速降速,M2同比增速加速。
也就是说,M1与M2的同比增速差,反映了市场主体对经济的态度。而市场主体是一线从业人员,“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的态度能折射出经济的某些真实情况。
我们看下图的三个阴影部分:黄框部分对应金融危机初期;红框部分对应4万亿后遗症初期,且该期遇到欧债危机;篮筐部分是贸易战+疫情时期+当前。
这三个部分M1和M2的同比增速差都是负数。从实例可以看出,M1和M2的同比增速差,是能在一定程度反映经济走势的。
但是影响M1和M2同比增速差的因素很多,用这两个指标观察经济,还需要具体分析。比如,当房地产市场火爆时,居民会踊跃购房,大量居民储蓄(计入M2)会转化为房企的存款,且相当部分会转化为活期存款(计入M1),因为开发商会用于拿地,这时M1和M2同比增速差也会扩大。
但是房地产火爆不代表经济就在复苏。比如2016年左右涨价去库存+棚改货币化,导致房市火爆,但是经济本身仍然疲软。因此2016-2018年初,虽然M1和M2同比增速差为正值,也不好直接判断经济就在复苏。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