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懒汉”的自白
弦断有谁知
我是看了一位网友的文章之后才想写这篇文章的。我有必要首先声明一下,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一不是想为毛泽东时代辩护,因为那个火红的时代根本用不着我辩护;也不是为我们这些被现在有些人称为“懒汉”的人群辩护,因为对于那些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的“懒汉”的劳动状况的“白痴”来说,这种辩护实际上就等同于对牛弹琴。如果要问我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让现代人通过我,看一看毛泽东时代的真实“懒汉”们是怎样“优哉游哉”地“懒懒散散过日子”的。
有位笔名叫y8y8的网友在 2006-02-05 11:35:12.0 发表的网文中是这样说的:“怀念毛主席者缘于懒汉思想,有些网友非常怀念毛时代,他们的理由是:国家提供稳定的工资,公费住房,公费医疗。虽然工资很低,住房很小,生活很穷,但是生活没有压力,不用打拼,干好干坏一个样,懒懒散散过日子,优哉游哉”。
好,那我就告诉这位网友(当然包括所有持这种看法的人),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懒汉”,我是怎样“优哉游哉,懒懒散散过日子”的。
在毛泽东时代,我是一名井下矿工,上六点班。我入矿的那个月,正赶上采煤区月创生产十万吨煤。当时,我们有的是“康拜因”采煤机,实际月产能力也就是3、4万吨左右,工作量要增加2、3倍,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我所在的开滦唐山矿又是一个百年老矿,井深1000多米,下井的井口距离工作面10多华里,我家又远在矿区50华里以外的古冶区,这就意味着,我从家里骑自行车赶到矿里,需要1个多小时;换好衣服乘大罐下井,再坐井下矿车到工作面,又得一个多小时,这样,来回光辅助时间就要4个小时左右,骑车100多华里,坐车20多华里,消耗体力就够大的了。
可“耗子拉木琴”,大头还在后面。用“康拜因”采煤机要达到月产10万吨,班产就必须达到4000吨左右,每班生产需要9到10小时。在工作面上,我们每两个矿工(通常一个小工由一个老工人带着)要负责10至15米左右长距离的采煤段,每班向前推进1.5米多。因为使用摩擦支柱支护,每班两人要搬动和悬挂90多个120斤重的铁柱和90多个50斤重的铁梁;还要将3、4吨浮煤装到镏子里,总计是搬运10多吨重的铁柱、铁梁和原煤的班工作量。
至于工作条件和环境,就更艰苦了。繁重的搬运和装卸工作,要在间隔不足半米的“铁柱林”中进行,梁上还要密密麻麻地交织地插上木板皮,以防止矸石顶板塌落,“康拜因”采煤时搅起的煤尘用矿灯就照不到脚底,到第二天咳簌时,痰里还带有许多煤尘,是黑色的,时间一长就会得一种叫(煤肺)的病。有时,工作面距离巷道高时,还要爬近百米高的大斜眼,由于井深巷远,通风难畅,空气稀薄,工作时基本都是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筋疲力尽。但是,一想起矿区领导思想动员时,讲到国家建设需要煤,我从没有听见有那个矿工叫过苦、喊过累。
那个月,我们真地实现了月产10万吨的奋斗目标,我们全区得到的是上级的精神鼓励,有的更出色的给颁发了奖状,至于奖金和加班费,一分也没有,而我们个矿工心理都是欢欢喜喜的,因为我们完成了创高产的光荣任务,我们为国家又做出了新的贡献。
这就是我,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懒汉”的真实的自白。真的,在那个时代的开滦煤矿,我只是非常普通的一位,像矿山铁汉侯占有,矿山愚公吴旭之等,那才是我们的榜样。
尊敬的网友们(当然只包括所有持这种看法的人),作为一个毛泽东时代的“懒汉”,你们看我们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算“优哉游哉,懒懒散散过日子”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