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中国是封闭或半封闭社会吗?
我们不妨先拜读胡总报告中的一段话: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这段话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如:封闭半封闭、转折、对外开放、打开国门、经济特区等等。由封闭到开放的确是个转折,而且是不得了的转折。
果然如此么?
首先,封闭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别把帝国主义的封锁混淆成中国不想对外交往而自我封闭。事实证明,中国前三十年的对外交往史是与帝国主义的封锁与反封锁之间的斗争史,不认识这个问题就是偏袒封锁方,就是歪曲历史。
文革期间的十年,是中国与外国建交的高峰期。一个封闭与半封闭的国家、一个弱国(弱国无外交是个名言噢)、一个经济频临崩溃的国家,怎么会使得这么多的国家,乃至于西方(除了美国)大多数国家与之建交呢?
文革期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是与亚非拉或者说第三世界的哥儿们的坚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一个封闭与半封闭的国家、一个弱国(弱国无外交是个名言噢)、一个经济频临崩溃的国家,怎么会得到这么多国家的支持呢?
总不至于中国的领导人们是坐在封闭和半封闭的国度里发展对外交往吧?!
其次,七十年代初,由于西方国家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使得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引进达到了一个高潮。老顽童大概翻了一下手头的一本书,书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四十年》,书中介绍了1973年——1977年的请况:
“从1973年起至1977年止,和日本、法国、联邦德国、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签订了250多个项目,总金额达39.6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32.6亿美元,关键设备7亿美元。主要是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2套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南京玩基本项目、新型测井设备、数字地震设备、武钢一米七轧机、斯贝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等26个大型成套设备项目和43套综合采煤机组。”
事实就是如此,西方不封锁了,咱就能引进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项目。因此,封锁和封闭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其实,没和西方诸多国家建交时,中国和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国都有着广泛的民间贸易。这也是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的策略之一。
比如,六七十年代引进的子爵号飞机、三叉戟飞机、安12飞机、伊尔62飞机等等。特别是从在苏联引进飞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我国轰6、运8、歼7和歼8飞机等等,而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并不比西方落后多少(大飞机样机已经造出)。
试问,一个封闭与半封闭的国家、一个弱国(弱国无外交是个名言噢)、一个经济频临崩溃的国家,怎么能够与世界上诸多国家做生意谈买卖呢?
是啊,老顽童不否认现在开放的很。黄、赌、毒、黑成了公开或半公开的了、出国考察成了干部们的时尚、色情动漫之类的精神鸦片横行……。盲目引进,搞垮了国企不说还把山搞秃了、水搞“绿”了、草原变沙漠了。如果加上在外投资交的2000亿美元的学费,治山治水的成本何止百万亿呢?!
是啊,现在出口贸易做的可红火呢。成万打的袜子、成万条的裤子、成万双的鞋子换来的外汇贮备只能买不断贬值的美国国债。这都是血汗钱啊!人家高科技的东西不卖给你,继续在封锁你,你以为你家的房门开的足够大就能行了吗?你只能买美国的绿纸头!
是啊,我们开放了,指望美国佬和我们做世界的“和平典范”呢!结果呢,两架歼8飞机给了美国佬,指望着好好升级呢。结果呢?俩飞机不是纸做的,打漂了不是?
……。
不是七十年代的果断地引进技术和设备,布票、粮票、工业券就不可能很快取消。今天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没有基础。
事实胜于雄辩!
江湖人称老顽童
2008/12/20于南京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