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三个时期的复兴》
一篇值得关注中国复兴标志的文章
张亦民
中国复兴(或中国重新崛起)的起点在哪里?2009年1月13日《参考消息》16版右下刊有一篇西班牙《中国政策观》网站在1月11日发表的署名文章,原题为:《中国,三个时期的复兴》。参考消息的标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双重意义》。文章还配有法新社发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塑像。
这篇文章看起来似乎是研究中国复兴起点的标志在哪里的学术文章,而从参考消息标题看,编者也似乎是同意文章的论点介绍给国人的。因这是关系到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的性质的问题,故值得国人严重关切。
文章所指中国重新复兴(崛起)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始到失败;第二个时期是1949年“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开始,“寻找一条重新崛起的道路”,想通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希望用某种方式结束长达几个世纪的衰落”,也未获成功,于是开始了第三个时期的复兴,即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的30年。文章所指改革开放的“双重意义”:一是指改革开放本身的成就,一是指改革开放在中国复兴的标志性意义。对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不须否认,问题是无视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中国复兴,而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开始复兴的标志”,这就不是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是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性质与中国去向的政治问题。
本来,这是外国人对中国的一种看法,只要不是以反华为目的的文章,不论正确与否,我都抱着敬意的,但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关注,就因为文章观点与国内存在“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联。而文章的观点就是国内“资改派”的思想理论在海外的反映。应予以澄清。
(一)
首先,文章对“中国三个时期的复兴”这个命题不能成立。人所周知,中国复兴是针对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而衰弱而言的,鸦片战争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直到五四运动,都属于中国复兴运动。只是道路不对,未获成功。如以复兴的道路而论,辛亥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后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和中共的创立,意味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在1949年取得政权,标志着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这说明中国的复兴只有两条道路之争,而不存在三个复兴时期。在当今国际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外的第三条复兴之路,也没有两种改革开放观之外的第三种改革观。
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又发动了“二次革命”,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他提出“以俄为师”的革命方向,这是孙中山革命道路上一次重要转变,尽管这个转变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却为中国五四运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也为以后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孙中山逝世后,他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政策,为中共和国民党左派所继承,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极方面的思想为蒋介石集团所发展,从而造成国共两党在20世纪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分裂,直到1949年成立新中国,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彻底破产。过去,国共内战双方互骂为“匪”,今天,可客观针视为探索不同复兴道路的斗争。那么,这场内战为什么使手无寸铁的共产党取得胜利?一要承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二要承认中共的胜利是中国广大工农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
诚然,中共取得政权后,仍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并在探索中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如果将“大跃进”的挫折和“文化大革命”的被否定就否定毛泽东与毛泽东时代,这是极端错误的。事实上,大跃进的失误是暂时的,其成就是永久的,回顾我国现代化建设,除苏联援建项目外,各地的许多重大项目建设都源于大跃进时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文革”被否定不等于“反修防修”思想的出发点和毛泽东,为避免历史上“周期率”的折腾,探索民主防腐的创新制度,也是错误的。失败的,不等于是错误的。实际上,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及其科学预见,早已为苏联和平消亡、东欧剧变和国内情况得到充分证明。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还有没有一个继续革命的问题,已成为毛泽东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宝贵遗产。
(二)
众所周知,“资改派”的目标,就是要否定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时代,而且否定得越彻底,就越有助于他们的理论观点的确立。在他们看来,当今的一切成就与毛泽东时代无关,而存在的问题则是毛泽东时代遗留的和改革开放未到位的结果。这样就能把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之路引向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上去。而且国内海外总是遥相呼应。本文的“中国复兴”观则是“出口转内销”的一种传播。
前些年,媒体掀起过一阵“中国和平崛起”论,与“中国复兴”论如出一辙,都是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依据立论的。其实,“中国复兴”也好,“和平崛起”也好,充其量只是正在复兴或正在崛起,而不是已经复兴,更不是和平崛起。环顾世界列强的崛起,英、美、法、德、日、苏等,都不是和平崛起,迄今没有一个和平崛起的大国史实,却有和平亡国的先例(苏联)。如果现今的中国在世界问题上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同帝修反进行长期斗争奠定的基础。中共成立后,先有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再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多解放战争,付出了几千万人的流血牺牲,才推翻三座大山,取得国家主权的独立,从而为中国复兴创造了前提条件。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仍处于准战争时期,台海两岸内战从未停止,抗美援朝,援越抗法、抗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苏边境珍宝岛自卫战,南海西沙海战等等。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叩门求见,打开中美关系大门之后,才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国际环境,也为和平崛起提供了可能的前景。但前景不是现实,和平不是一厢情愿的。在国际霸权主义存在的条件下,在世界区域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必须作和平与战争的两手准备。“要和平,就要准备战争”。我们只能将和平崛起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价值取向为之努力,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而不是用和平崛起来麻醉自己,编造什么“和平崛起”、“中国复兴”之类的伪命题。
(三)
纪念改革开放30年刚刚过去,又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个甲子,两个时期,平分秋色,两个30年。怎样看两个30年和两个30年各自不同的成就与问题?由于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存在,就必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坚持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左派,特别是亲历过建国历史的老同志,应该在纪念建国60周年的活动中,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大力宣传毛泽东时代的伟大成就,阐明前30年与后30年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广大民众懂得,没有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前提条件;没有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就没有改革开放后高速发展生产力的可能,更没有可能在改革开放后从过去发展重工业转向轻工业生产,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创造条件;没有毛泽东时代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就谈不上有改革开放的对象;我们借用资本主义办法发展经济,旨在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如果借此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那是别有用心地在为中国“绿色革命”制造舆论。
总而言之,究竟怎样看改革开放与中国复兴的关系?这要看两种改革观的推进与实践的结果。如果按照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改革观“不懈怠”地进行改革,那会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重要标志;如果按照“资改派”的理论观点“不懈怠”地推进改革,那只能是复辟资本主义的起点。两种前景,同时存在,两者必居其一,全国人民试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